身為父母,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的?

身為父母,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的?

8月3日,山東鄒平的一家出租屋內,7歲的小萱(化名)因為吃飯太慢,被母親董倩用鐵棍毆打一小時致死。小萱原本9月就要上小學了,但是她再也不能等到開學的那一天了。

小萱父親說董倩平時不僅打孩子,還打自己;小萱被打後,他無奈下出門買菸在路邊抽,沒想到回家孩子已經渾身是傷,他想送去醫院但妻子不允許,眼睜睜看著孩子不行,才打了120,等不及後自己抱去了離家僅10分鐘路程的醫院,但醫生已經無能為力。


身為父母,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的?


事件早已變成了一個過去的新聞,淹沒在公眾的朋友圈、APP推送中;雖然已經有很多人對情緒失控的母親、不可原諒的暴力做了大量的譴責;即便我們覺得這樣的母親不配為人父母、自己絕對不會這麼做。

但實際上,家庭暴力、情緒暴力充斥在你我的生活中,而很多人,正一步一步走向崩潰,或許沒有訴諸暴力卻將崩潰之穴遺留給了孩子。

我曾經有位諮詢者,暫且稱她為H媽媽,孩子3歲,母親是名職業女性,幹練、精神。因為孩子早產體弱,辭職在家全職看孩子。她來諮詢的問題很簡單,叫孩子起床太火大了。每天早上她喊孩子起床時,孩子都很磨嘰,她會責罵孩子,而罵了之後孩子會哭,一哭她就會更加崩潰,直到有一天,她已經忍無可忍,一把把孩子摔在床上,把她反鎖在屋內乾嚎了一個上午。事後她萬幸孩子沒事,說自己知道這樣做不對,想學正面管教,用更加科學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從H女士諮詢的問題來看,似乎離新聞中毒打孩子的董倩差遠了;而且H愛著自己的孩子,在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對後主動尋求幫助;H有著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教育背景,有能力也有意願做得更好。

是不是感覺很不一樣?

是不是覺得H女士的孩子應該能夠從暴力可能中脫離出來?

對不起,我今天分享的是一個悲傷的案例。

H女士並沒有在正面管教中獲得足夠的支持,以及她後來又學習了遊戲力、好好說話、情緒管理等等名目繁多的育兒課程,這些都沒能幫到她。她希望自己能用最好的狀態、最大的耐心去面對孩子,但是就是不夠用;她希望精心設計的遊戲能夠幫助孩子度過各種“敏感期”,但就是事與願違;她也嘗試了做情緒管理,希望用各種方式緩解自己的怒氣、負面情緒,但日積月累最後往往迎來劇烈爆發的一天。

最後H再次來到我的辦公室時,是來傾訴自己的離婚事件的,她與家人在育兒分歧的煎熬中終於全面崩潰了,她不僅責罵孩子,也責罵丈夫,並且也責怪雙方的父母,誰也不理解她,沒有人支持她,她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所有人都與她對著幹。她全心全意為了孩子好、為家庭好,甚至放棄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事業,卻換來這樣的結果。她實在想不明白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其實這裡的根源,與情緒管理、與育兒觀念都沒有關係。不論是將女兒毆打致死的董倩,還是H女士,他們都知道將情緒加諸在孩子身上是不對的,但為何都做不到?

你或許會說,不對,董倩不愛孩子,H女士是愛孩子的,所以儘管方法不對,但這是兩碼事兒,不能相提並論。

對不起,這兩者之間背景或許千差萬別,但本質卻是一模一樣的:將生活的失序歸責在別人身上。而最容易被歸責的,就是無還手之力的孩子,以及愛你的家人。

董倩生活中各種不如意,離婚又復婚,兩個孩子需要照顧,從新聞中也知道丈夫更多是忍氣吞聲,經濟生活中的困難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孩子的教育上,先不論對錯,但可以肯定的是董倩是孤獨的;H女士為了孩子放棄了事業、日常生活處處遷就孩子的需求,因為全職在家所以照顧孩子生活起居似乎是她的鐵打任務,經濟中沒有話語權、育兒中沒有共同分擔者,以及來自家人的各種指導:你脾氣太大、你耐心不夠、你方法不對……她求助了各種專業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無一例外都不能解決她生活失序的問題。

所以那些在網上口誅筆伐父母情緒管理問題、譴責家庭暴力的文章有很多,但看完之後你會覺得並沒有用。因為問題的根源不在於情緒與方法,而在於一個人的自我認知。

回到我們文章的標題中提出的問題上來,身為父母,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的?

其實你是被生活中日益積累的失序後的無力感所擊潰的。造成這種失序的原因,主要有經濟、重大變故、家庭成員改變、不可調和的矛盾等。潰敗之後或許訴諸不可挽回的暴力行為,比如董倩以及各種失控的父母暴力教育現象;也許是無奈的逃離,比如H女士最後別無選擇的離婚;也許是深度的自我譴責,演化為各種心理問題和因壓力而來的疾病……

那難道這就是一個死局麼?究竟該怎麼做?

我以諮詢中一個環節來說明,或許對大家有所啟發。

問名的青少年長程教育諮詢項目中,有一個我們非常重視的環節,叫做

日程確定。在過程中老師與學生會共同確定任務與要求,看似稀鬆平常,但起到責任歸還的作用,也就是自己的領域自己做決策、自己負責任


通過這個方式,我們可以嘗試去建立一個人的自我邊界,他會逐漸明確具體事務中的責任、決策將會面臨的風險,知道自己的能力、特點,為自己築立起一座邊界牆,這座邊界牆既可以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同時也能推動自我規範


通俗點兒說,這樣的一個孩子可以稱之為懂事兒的孩子。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懂事與我們平時說的聽話的孩子不要混為一談,懂事是自主的,聽話是被動的。我們的人生裡或許需要主動的妥協,但不需要呆板的聽話。


所以避免失序歸責陷阱最主要的功夫,需要下在邊界牆的建立上,知因果、知進退、知權責。


如果是一個有著清晰邊界牆的人長大後遇見孩子吵鬧不起床,她的第一反應是思考孩子為何吵鬧。如果是缺覺,想如何補覺;如果是習慣,看習慣背後是什麼訴求;如果是不適,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情況;或則自己累了不耐煩,找到能夠分擔壓力的人或方法;也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情緒,如實面對自己的情緒,用合適的方式進行紓解……而不是摔了孩子關上門。


如果是一個有邊界意識的母親遇見孩子不吃飯,她的第一反應應該是確定孩子不吃飯是不是真實的自我感受,是不餓還是難受還是挑食,因為吃飯,尤其是一個7歲孩子吃飯與否,完全是她自己可以自主決定的事情。


一個有邊界意識的父親看見母親毆打子女,他的第一反應是母親越界了,他需要維護孩子的自主邊界建立,會堅決地制止母親的行為,不會在“親生母親管孩子總是沒錯的”、“她脾氣不好沒法管”等觀念中在街邊徘徊。


邊界意識同時也將是你抵禦生活失序的重要依憑。生活的改變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你沒有辦法做到沒有情緒、沒有壓力,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做的是分清楚哪些壓力與情緒是你需要去負擔的,哪些是不必理會的,而最為重要的,分清楚給予你情緒或壓力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時間緊張,你需要調整的是時間安排,而不是責備孩子磨嘰;孩子沒有規矩無理取鬧,你要建立穩定而一貫、能執行的規則,而不是責備孩子不聽話(回頭有機會我們再講什麼是穩定一貫可執行的規則,這一點實在太重要了)。


從這個角度去看,你會發現這些看似失控的家庭暴力、家庭矛盾,與你會不會育兒、上沒上過情緒管理課真的不相關,你需要的是

從小建立起來的清晰的自我邊界

當然,成年的你現在去嘗試建立,也永遠不晚。


身為父母,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的?


ABOUT IWONDER

關於我們

問名成長社一直秉持、一直踐行、一直向更多面臨成長困境的同學和家庭。兩年多以來,問名同學主動探索、積極改變、健康成長,這些雖然微小但卻強而有力的點點滴滴,更堅定了問名開拓心理與學習相輔相成的創新教育之路的信心。

我們欣賞同學們的成長,同時,也希望能讓更多關注教育、心繫成長的朋友,認識並瞭解這樣的教育模式,讓未來多一種選擇,一起欣賞最美麗的成長風景。

我們始終相信,每一顆星辰都有世間獨一的運行軌跡,真正的成長是做最好的自己。

有需要的同學歡迎聯繫我們

身為父母,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的?

問名成長社適合以下同學↓

§明明學習很努力,但成績總是提不高

§想要更高效地學習,卻苦於沒有好習慣和方法

§希望自己更加積極主動、卻沒有足夠的動力

§不適應傳統學校的環境,想要更加人性化的學習氛圍

§希望自己能擁有更好的抗壓能力,在將來成為積極的工作者、真誠的生活者

§或者,想要簡單地改變學習習慣、增強自我管理,不再成天玩遊戲、刷手機,請大膽聯繫問名成長社。

身為父母,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