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媽媽就必須躲起來?不需要!5個建議給準備斷奶的媽媽

朋友最近想給二寶斷奶,孩子已經兩歲多了,晚上頻繁夜奶,朋友很累,想趁著出差的機會躲出去,把奶斷了。

斷奶時,躲開孩子,不見孩子,是很多人建議的斷奶方法。可是孩子哭,媽媽也哭。如此美妙的親子溝通的鏈接,就被這樣生硬地切斷了。

斷奶並不需要和孩子分開,斷奶也不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我的兩個寶寶斷奶我都沒有離開,都是一次性斷奶!

斷奶,媽媽就必須躲起來?不需要!5個建議給準備斷奶的媽媽

01 離開孩子斷奶,對孩子傷害很大!

武志紅在《為何越愛越孤獨》中提到一個斷奶的例子:

網友寫道:女兒一歲兩個月斷奶時,讓她媽媽躲到鄉下以後,女兒第一天從下午哭到早上,聲嘶力竭,姥姥心疼也跟著哭,但還是硬著心讓她斷了奶。

一週後,媽媽回來時,女兒不認她了,原先靈氣十足的眼睛充滿了迷茫和陌生,以前見人就笑,主動打招呼,從那時開始,再也不主動了。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中引用了這樣的例子:

“還記得我給兒子斷奶的時候,奶奶和姥姥都跑來把我和兒子強行隔離。才7個多月的兒子突然看不到媽媽了,一整天哭得撕心裂肺,好像他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我記得那天下大雨,從外面趕回來的時候,我自己也哭成淚人!”

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說過,一個孩子和媽媽、爸爸,還有其他的小朋友、以及最後和整個社會,終將建立起錯綜複雜的關係。所有這些關係的基礎就是生命初期這段良好的母嬰關係,而這段關係的重點,是兩個人之間充滿感情的互動。歸根結蒂,越是以後繁冗複雜的人情世故,越是始於最簡單質樸的開端。

而生命初期這段良好的母嬰關係的起點就是哺乳。母乳餵養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填飽肚子,母乳餵養對嬰兒早期建立安全感、親密關係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們應該認識到,給孩子斷奶,不僅斷掉的是孩子的一種食物,更是一種和母親鏈接的方式。所以這樣親密的與母親鏈接的紐帶,如果被生硬地切斷——孩子不僅吃不到母乳,還無法看到提供母乳的媽媽,往往對孩子造成很深的心理創傷。

很多人覺得如果讓媽媽留在身邊,根本無法斷奶。孩子那麼小,知道個啥,哭一哭就好了。其實很多心理創傷也許當時並不能顯現,但會影響深遠。

斷奶,媽媽就必須躲起來?不需要!5個建議給準備斷奶的媽媽

02 怎樣才能既順利斷奶,又對孩子影響較小呢?

那就是斷奶時,母親留在孩子身邊。

可是留到孩子身邊,孩子想要吃奶怎麼辦?

這就要說到心理準備了。

朋友燕想給孩子斷奶,是因為她覺得孩子已經快兩歲了,吃飯不怎麼好,想給孩子斷奶,其實她還是很享受給孩子哺乳的親子時光。

我建議她暫時不要給孩子斷奶,因為她還是想給孩子餵奶的。

我當初給孩子斷奶,一是覺得孩子已經快兩歲了,可以不吃奶了;二是在哺乳期間,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滿足,如果斷奶的話,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大的影響;三是孩子晚上頻繁夜奶,而我第二天還要上班,非常累。

我感覺心理上已經能面對斷奶這件事,確實不再想給孩子餵奶,也能理智地面對孩子想要吃奶的要求,不會覺得孩子可憐,而繼續讓孩子吃奶。

斷奶,媽媽就必須躲起來?不需要!5個建議給準備斷奶的媽媽

03 斷奶之前,一定要提前告訴孩子。

準備斷奶的前兩天,我就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奶精靈已經到其他寶寶的媽媽身上了,過些天,就不能吃奶了。孩子聽著似懂非懂,但我仍然有空就重複告訴孩子這句話。

斷奶那天,我買了一個氣球,告訴孩子奶精靈就住在這個氣球裡面,現在它要飛走了。然後和孩子一起放飛了氣球。

孩子半夜醒來,哭得想吃奶,我抱起孩子,邊哄邊告訴他,奶精靈飛走了。孩子哭了沒幾聲,就睡著了。從第二晚開始,孩子就睡整覺了,再也沒有哭鬧過。

白天,他想起來吃奶,我同樣告訴他,奶精靈飛走了,奶奶(neinei)也受傷了,孩子就去玩兒了。沒過幾天,孩子就把吃奶的事兒忘了。

給二寶斷奶時,基本上也是同樣的辦法。

其實孩子很好商量的,沒有想象中那麼難纏。


建議:

1、斷奶時媽媽不必離開孩子,孩子真的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對吃奶這件事胡攪蠻纏,也不會看到媽媽就不停地要吃奶;

2、媽媽要做好一定程度的心理準備,不再留戀給孩子餵奶這件事;

3、要讓孩子也有一定程度的準備,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需要提前告訴孩子斷奶的事情。即便是媽媽守在孩子身邊,也要提前告知孩子不能吃奶了。

4、斷奶沒有想象當中那麼難,孩子只會在斷奶當天晚上哭鬧一次,就不再哭鬧了。也有先斷夜奶的方法,我沒嘗試過,無法給出建議。

5、武志紅曾經在《為何越來越孤獨》中說過,他沒有一些成年人難以戒掉的嗜好“這可能源自一個在我們的文化中說起來有點難為情的事情:我印象中一直吃奶到三四歲。”

如果有條件的話,就儘量讓孩子自然離乳吧,盡情地享受這段難以重複的母子時光,哺乳不僅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