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的歷史原型人物,一腳踢死一隻老虎,武松表示甘拜下風

武松打虎的故事,經過數百年的流傳,已經深入到百姓的心中。提起這個情節,很多人腦海就會浮現了那個畫面:秋日的黃昏,日已西墜,武松執哨棒立於景陽岡上。一隻猛虎在叢林竄出,一人一虎展開激烈的搏鬥。經過一番殊死的較量,英雄好漢武松憑著赤手空拳打死了這隻斑斕猛虎。他高大的身軀從虎身上站起來時,看著腳下已經死去的老虎,一段英雄傳奇就此誕生。

武松打虎的歷史原型人物,一腳踢死一隻老虎,武松表示甘拜下風

然而,武松打虎情節畫面感十足,也是得益於作者的生花妙筆,和後來評書曲藝演繹流傳。歷史的真相是武松並沒有打虎,這是小說的虛構情節。但是小說的虛構也來源於生活,那麼武松打虎又來源於哪裡呢?

經後人的整理與研究,普遍認為這三個事蹟為武松打虎的素材來源。

一,卞元亨打虎

卞元亨,元末明初人。他少年時便臂力驚人,文武雙全,真實中的人設比武松還要完美。不僅有文學造詣,還是卞倉一帶的武舉。《鹽城史志》記載:“幼讀史書,成年時,好文學,善吟詩,嘗試劍,膂力過人,能舉千斤。元時,伍佑場草地有虎,卞能徒手獨往,以腳蹴虎頜,使虎立斃。 ”能文能武,還能獨自面對老虎,一腳踢斃。這氣魄與神力,應該比武松有過而無不及。

卞元亨和施耐庵是好朋友,施耐庵肯定對他的事蹟瞭如指掌。卞元亨也因打死老虎成了當地的大英雄,所以施耐庵在寫《水滸傳》的時候,把卞元亨作為武松打虎的原型,是極有可能的。但是由於小說的影響力太大,武松打虎的知名度遠遠高於卞元亨打虎,這也許就是藝術的力量。

武松打虎的歷史原型人物,一腳踢死一隻老虎,武松表示甘拜下風


二,武松為民除害殺蔡銎

宋代好漢武松原先在江湖上賣藝,因武藝高強受到知府高權賞識做了捕快。不久後遭解職。新任知府蔡京之子蔡銎為害一方,無惡不作,人稱蔡虎。當地老百姓苦不堪言,武松決定為民除害。一日,武松潛伏在蔡府門外,等蔡銎出門時衝出,揮刀將蔡銎砍死。但是自己也被擒,後來遭重刑致死。老百姓感念他為民“打虎”,將他葬於西泠橋畔。後人立“宋義士武松之墓碑”紀念。

武松打虎的歷史原型人物,一腳踢死一隻老虎,武松表示甘拜下風


三,施耐庵的親身經歷

據說,施耐庵在家張時,在大宅裡村後的後陽崗散步,看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這時過來一名莊丁武阿二,閒來無事,把黃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為原型進行創作,把後陽崗改作景陽岡,黃狗變成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武松打虎的歷史原型人物,一腳踢死一隻老虎,武松表示甘拜下風


武阿二打黃狗都能聯想到打老虎,如果是真的,只能佩服施耐庵的想象力。小編覺得這件事的可能性比較小,老虎和黃狗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從身形到性情,到最後打半場面,都沒有可比性。所以說這個素材實在有些牽強。

武松打虎的歷史原型人物,一腳踢死一隻老虎,武松表示甘拜下風


不管是施耐庵如何想象加工,武松打虎隨著《水滸傳》而家喻戶曉,而超越了其自身原型,而被口口相傳,武松打虎的意義也越來越豐富。一,突出好漢武松的威猛,為豐富人物形象加分。二,好漢為民除害(古代有虎患災害),彰顯武松見義勇為的精神。三,當代引申為打腐敗貪官類似的“大老虎”,為百姓除害,要敢於出手,不能手軟,以重拳除之。

武松打虎的歷史原型人物,一腳踢死一隻老虎,武松表示甘拜下風

武松應該不會想到,數百年後,自己的形象竟然如此神勇。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浪花,但是在文藝作品的描繪下,成了英雄中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