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上漲是主基調

我們按照正常思維來推測市場的演繹路徑,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月下旬開始,估計這波上漲將持續至6月份前後。先是農戶售糧高峰,到如今基本見底;後期供給則等待5月國儲的拍賣了。與此對應,先有國營倉庫託市收購,後是復工復產,玉米消費企穩回升;尤其是到了夏季,玉米市場進入消費旺季。

第二階段,從6月小麥上市,至9月秋收時節,玉米市場或呈現調整狀態。其間,正值玉米生長關鍵時期。若天氣不佳或蟲害,那麼,市場進入易漲難跌狀態。若正常,則呈現調整狀態。

第三階段,儘管迎來收割季節,但玉米消費亦逐漸進入旺季。在利空消化與利多漸增轉化中,市場有望迎來一波持續的上漲行情,直至明年3月前後。

玉米:上涨是主基调

第一季度玉米市場解讀

2019年的玉米行情走出一個“N”字型調整。全年漲跌波動不大,這與飼料消費的低迷有關。

然而,市場格局開始出現變化。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大連玉米悄然呈現波動式上漲,儘管全球暴發新冠病毒疫情。這種獨立走勢得益於大連玉米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內市場。

春節後,玉米市場進入消費淡季,因生豬等飼料消費下降;同時,農戶手中餘糧進入第二波銷售高峰。通常這會導致玉米價格回落。然而,政府及時託市,國有糧庫敞開收購玉米,並導致農戶惜售。其時,大連玉米反而呈現波動走強的態勢。有一種解釋是:去年秋季的玉米產量不如報道的多,實際上是略有減產。

無論怎樣,大連玉米的上漲有其季節性觸發因素,也有產不足需的必然性因素。下面,我們將剖析市場主要矛盾方面,以解讀市場上漲的內在動力。

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及時點分析

1.供給偏緊且主體轉移

4月底,農戶餘糧見底,市場供給主導方逐漸轉向至:渠道商、庫存和政策糧拍賣。

據Cofeed統計:截至4月17日,全國主產區售糧進度92%,較去年同期高5%。可見,全國基層餘糧不足一成,部分糧源轉至貿易商。與此同時,加工企業庫存同比偏低,存在補庫需求。截至4月17日,全國119家玉米深加工企業庫存總量500萬噸,同比減少228萬噸(-31%)。據悉,吉林省大部分企業庫存可以滿足1個月生產,而往年此時可以滿足2—3個月。

對於節後餘糧銷售如此之快,心中一直存在疑問:2019年我國玉米產量實際上是略有減產的?據統計,截至4月5日,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8840萬噸,同比減少1059萬噸。這個數據似乎暗合了業內對東北玉米減產的評估。

後期,市場供給方主要來源於:議價能力較強的貿易商,以及國儲玉米拍賣和進口穀物。

據悉,高速公路免費結束時間為6月30日。目前,高速免費政策降低了玉米運輸成本,刺激了東北糧向華北地區的流動。當優惠取消後,必然會造成糧源入關成本的增加。以長春二等玉米價格1800—1900元/噸計算,在物流運費恢復後,加上運費300元/噸,玉米入關的價格將達到2100—2200元/噸。但是,對玉米市場的影響將視當時的供求強弱而定。

2.政策糧拍賣及影響

對於臨儲拍賣,儘管官方至今沒有宣佈,但市場各方均高度關注,因其包含的信息量較多。

從拍賣底價看,市場有兩種傳說:第一,臨儲玉米拍賣底價提高50—100元/噸;第二,底價維持去年水平。2019年的拍賣是從5月23日開始的,拍賣底價提高200元/噸。在消息公佈後,就引發了玉米市場一波上漲行情。如果今年繼續,那麼,會增強多頭介入的信心。

從拍賣數量看,傳每週投放量縮減為200萬噸,投放總量為2000萬噸。回顧2018年的拍賣是從4月12日開始的,每週投放800萬噸的玉米;當年累計拍賣了約1億噸。另外,2019年的拍賣是從5月23日開始的,每週投放減半至400萬噸;當年累計拍賣了約2200萬噸。反觀今年每週投放減半,並且總量減少,這說明什麼?說明臨儲玉米的庫存“空虛”。

據統計,2016年底時國儲庫存有2.36億噸。經過三年的戰略性“去庫存”,如今剩餘庫存為5700萬噸。如果今年滿額拍賣,那麼庫存餘量僅剩為3700萬噸。這樣,戰略安全度不夠。

3.美國玉米進口影響

近期,有美國玉米的進口消息,時常困擾著市場做多情緒。

據統計,今年以來,有兩次較大的美國玉米進口消息。一次是在3月19日當週,進口了75.6萬噸;一次是在4月2日當週,進口了56.7萬噸。也就是說,今年累計進口了132萬噸。

從內外比價看,有業內人士計算:“在廣東玉米上漲至2060元/噸之後,即便加徵美國玉米25%關稅,其理論進口可以盈利;若豁免25%關稅後,理論進口利潤逼近400元/噸。”

根據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未來兩年中國勢必加大對美國農產品進口。隨著美國新冠疫情的緩解,進口美玉米等穀物將再次提上日程。

據USDA最新報告,預估中國2019/2020年度玉米進口量為700萬噸。另外,我國玉米進口有配額限制,配額量為720萬噸。如此看來,即便進口利潤豐厚,但進口數量與消費總量相比相當有限(消費達2.6億噸),因而對市場的衝擊力有限。

4.需求漸進恢復且趨勢加強

從宏觀經濟看,據統計局數據,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從經濟運行情況來看,3月份比1、2月份明顯改善,這是一個基本判斷。隨著復工復產加快統籌推進,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斷出臺,二季度表現會更好,這是一個基本趨勢。

從季節性角度看,按照往年生豬補欄週期,每年3—5月份是仔豬的補欄高峰。這主要是為下半年豬肉的消費旺季做準備(中秋、國慶等)。當前,生豬價格有所回落,這正說明存欄量開始上升,並引發供給增加的預期。

從生豬存欄看,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以及促進生豬生產的一系列政策落地,生豬生產在改善,在加快恢復。一季度末,生豬存欄32120萬頭,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長3.5%;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3381萬頭,增長9.8%。監測數據顯示,2月份生豬存欄首次環比增長,2月份、3月份環比增幅分別為3.4%、7.3%。據農業部農村部規劃,力爭在2020年底,我國生豬生產恢復到常年80%左右,2021年恢復正常。

可以說,此次玉米價格上漲,不單是供給偏緊造成的,更可能是潛在需求恢復支撐。

5.玉米播種及生長影響

4、5月份,是我國播種玉米的時節,此時特別需要關注玉米的實際播種面積,以及後期的生長狀態(天氣與蟲害)。因為這些因素均會引發市場的大幅波動,併成為潛在的炒作題材。

就播種面積而言,至今沒有看到官方數據。按往年經驗,意向種植面積應當變動不大。

據農業農村部調查,截至4月14日,全國已春播糧食19.1%,進度同比快1.0個百分點。其中,春玉米已播14.4%,與往年同期較為接近。然而,近日風雲突變,東北、內蒙等迎來一場降雪(持續2—3天),延遲了不少春玉米主產區的播種時間。往年,本該進入播種的高峰期,因降雪田間作業可能要推遲至5月上中旬了。有專業人士指出:“過早或過晚播種,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減產。”

另外,今年蟲害可能威脅到我國的玉米產量。3月5日,農業農村部確認,草地貪夜蛾去年首次入侵我國,並預測今年形勢更不樂觀,發生面積可能約1億畝,遠超去年1600萬畝的見蟲面積,且各省份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草地貪夜蛾會影響玉米生長並造成嚴重減產。因此,今年夏季需要嚴重關注草地貪夜蛾在我國北部玉米主產區的蔓延情況。

4月中國玉米供求平衡表(USDA報告)解讀

從產量方面看:

近年,在“去庫存”戰略思想指導下,我國玉米播種面積逐年下降,亦導致產量穩中有降。

據USDA數據,2017/2018年度,我國玉米產量下降了454萬噸為25907萬噸;2018/2019年度下降了174萬噸為25733萬噸;並預估2019/2020年度略增344萬噸為26077萬噸。

今年開始,國家的戰略思想有所轉變,在保證糧食安全下,產量能夠穩中有升。然而,今年玉米的實際產量將視播種面積和生長狀況而定。市場在今年很可能會引發大波動!

玉米:上涨是主基调

從消費方面看:

在歷史上,我國玉米消費每年呈現剛性增長,即便是在2019年豬瘟影響飼料需求的景況下。

從表1看,2017/2018年度我國玉米消費總量提高了800萬噸為26300萬噸;2018/2019年度增長了1100萬噸為27400萬噸;並預估2019/2020年度將提升500萬噸為27900萬噸。

如此看來,產量停滯,而消費增長,且產不足需,導致產需缺口不斷擴大。如表1所示,從2017/2018年度至2019/2020年度,三個年度的產需缺口分別為393萬噸、1667萬噸和1823萬噸。

最重要的是:下一年度會怎麼樣呢?可以肯定的是:消費量將隨著生豬存欄的恢復而出現顯著的增長;但產量不會,不排除減產的可能。

從庫存/消費比看:

一般而言,庫存/消費比呈現下降趨勢,表明市場價格處在上升週期之中。

從表1看,2017/2018年度庫存/消費比下滑至84%。其間,大連玉米出現兩波上漲行情。第一波從2017年10月開始,上漲了3個月,屬於年底旺季驅動;第二波從2018年4月漲至9月,長達5個月,以炒作天氣不佳而減產。

2018/2019年度庫存/消費比回落至77%。因上一年度兩波上漲透支了利好因素,加上國儲拍賣了1億噸,從而導致全年度行情呈現“N”字型調整,價格波動區域在1800—2000元/噸。

據USDA最新預測,2019/2020年度庫存/消費比將回落至71%,期末庫存下降1125萬噸至1.99億噸。正因上年度“無功而返”的行情,為本年度波動式上漲打下紮實的基礎。

那麼,下一年度呢?消費顯著增長而產量不變,將導致庫存/消費比繼續大幅下滑。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吉明;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