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4月26日,夜,9點20分。

異象陡生。

各大外賣平臺,宵夜訂單激增;微信朋友圈,“報社”指數狂飆;

海內外購物網站,美食產品銷量暴漲;……

夜深人靜,為何千家萬戶傳出陣陣“好餓”哀嚎?床上躺平,為何再度起身打開冰箱?什麼聲音如此動人,竟讓人自動分泌口水?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不用懷疑,您期待已久的“下飯神器”回來了——

《風味人間》第2季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辣個男人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過去,從《舌尖上的中國》第1季和第2季,到《風味人間》,再到《風味原產地》系列,部部是口碑爆款。

隨便點開一期,分分鐘被屏幕上幀幀美味暴擊靈魂。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觀眾的口水嘩嘩下來了,節目的評分嗖嗖上去了。

導演陳曉卿也在大家又愛又恨的目光中,喜提“吃貨界頂流”榮譽稱號。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這不,《風味人間》第2季剛剛開播,口碑再

評論區全員“餓人”,或對著空氣饞到流淚,或怒罵自己為何深夜點開節目,還有一群行動派,已不爭氣點開外賣app。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你要問院長?

科科,不好意思。

阿鯤老師熟悉的配樂一出,李立宏老師富有磁性的聲音才響,我的騎手已經在路上。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沒錯!

能站穩食物鏈頂端,陳曉卿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觀眾體重日漸上升的背後,陳曉卿及其團隊——稻來紀錄片實驗室,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

今天,院長就來好好聊聊,統一國內“飯圈”,這群人究竟用了什麼魔法。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拍美味

品美食,講求色、香、味俱全。

拍美食,卻因隔一層屏幕,僅能將“色”呈現給觀眾。

可為什麼看到紀錄片中的各式美食,我們還會不由自主直冒口水?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秘訣只有一個——

共感

將聲色表現到極致,以視覺聽覺,喚醒人的嗅覺味覺記憶。

以今晚播出的《甜蜜縹緲錄》為例,剛聽到片名,第一感覺:

不就是甜嗎?

然而通過超微觀攝影顯微攝影,陳曉卿和稻來讓院長明白——

甜,也能甜得豐富多彩,各有不同。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你看那高山崖蜜,採自喜馬拉雅群山之間。

獵蜜人經千辛萬苦取下半個蜂巢,落地後無需任何工具,只以手刮下巢中豐滿蜜糖。

超微觀鏡頭下,蜂蜜金黃澄澈,粘稠潤澤,汩汩流下。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入口柔,一線喉!

只是看著,都能感到清甜蜜香裹挾舌尖,一路流淌至心間。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同樣是超微觀攝影,視野也能被置於三百攝氏度上下的地爐之中。

燒豬的美味源泉,來自高溫作用下,糖分與肉類氨基酸蛋白質聚合。

透過畫面,可直觀看到透明麥芽糖被塗抹在豬皮之上,又在炙烤過程中逐漸與豬皮融為一體,形成一層焦糖色脆皮。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最終,甜蜜滋味化作焦香酥脆,一刀切下,肉汁四溢。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這誰頂得住啊?啊?啊?!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甘蔗榨汁,入鐵鍋,大火熬煮,最終成為色深味濃的粗糖。

即便只在片中登場一分鐘,團隊也毫不輕視,用超微觀攝影給予其“高光時刻”。

你看那淺褐色糖漿在鍋內緩緩翻騰,忽被舀起,便泛著金黃透亮的光澤沿勺底淋漓滴下。

原來僅是一勺融化的糖,也能令人垂涎欲滴。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糖類分子排列可在不同溫度作用下任意改變,而顯微攝影無疑讓這一過程更清晰直觀。

由此,也就能理解,為何同樣是甜食,味道卻能截然不同。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白砂糖遇高溫融化,與菜品混於一處翻炒,便成就中式拔絲。

看準熱糖將凝未凝之際,果斷拔起,空氣中一絲一縷,都散發著甜蜜滋味。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若加水與檸檬汁熬煮,白砂糖又能水解為果糖與葡萄糖。

糖漿甜度更高,粘度變低,最終成為土耳其特產巴克拉瓦的必備原料之一。

麵糰烤制起酥,澆以一勺滾燙糖漿,糖與油脂混合,方才喚醒名點真味。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泛著油潤光澤的點心,糖漿遇麵糰發出的美妙聲響……

我彷彿已感到甜脆酥皮在口腔內層層塌陷,面香油香甜香紛至沓來。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的確,紀錄片僅能傳遞畫面與聲音。

但當“聲色”被以科技手段呈現到極致,食物本身已會訴說它的美妙滋味

點心出籠的瞬間熱氣撲面,白肉與糯米蒸至纏纏綿綿,新開的海膽汁水四濺……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製作團隊不斷進取的姿態無需以文字書寫,而是被日益精進的影視語言一次次訴說。

是他們令食物最誘人的一瞬得以被鏡頭忠實記錄,因此雖隔著層屏幕,但被這片饞得流口水,真的一點不丟人!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看世相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你所鍾愛的某一食物,或許在世界其他角落有著極為相似的做法。

因此,《風味人間》有別其他紀錄片的最大特點,就在於不止將目光投於某一地區或某一國家,而是整個世界。

哪裡有好吃的,哪裡就有陳曉卿和稻來團隊的身影。

拍攝第1季時,攝製組就曾跨越六大洲,走訪了20多個國家。而為拍攝這一季《風味人間》,稻來團隊做了更嚴密調研。

從西藏雪域到寧波鹽田,從尼泊爾到挪威……尋遍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拍攝美食數量超過300種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哪怕有些美食只是一閃而過,其實也是團隊多方考量後,才決定其能入選“出道”。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在這裡,有些食物相當知名。

如揚州雙絕之一的千層油糕,以及伊斯坦布爾名吃巴克拉瓦。

有趣的是,二者在製作過程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是以面為主料,佐以糖油調味。

區別只在於:千層油糕是用糖與豬板油先行混合,再裹入面中開蒸;巴克拉瓦則是以油和麵,再澆糖漿。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鏡頭之下,兩地風光也如製作過程般,一溫婉似水,一熱情如火,令人心嚮往之。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又有些食物看似普遍,獲取方式卻令人咂舌。

如喜馬拉雅山間崖蜜,雖只是蜂蜜,卻是由世界最大蜜蜂喜馬拉雅巨蜂所釀。

蜜蜂兇猛,採集方式更兇險萬分。

蜂巢居高臨下,必得要人沿藤梯細繩攀援而上,才能接近。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此後,將一支竹竿釘進岩石縫隙做著力點,僅用左腳腳尖站立,探身採集蜂巢。

看著都讓人很捏把汗。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以生命做代價,才能最終得到那一口滿滿的甜。

又如很多人(包括院長)喜愛的鮮甜海貨——海膽。

對我們來說,它是昂貴但不難買到的美味食材;可對塔塔甘島的巴瑤族來說,他是體驗甜味美好的唯一途徑。

為此,他們每日都要潛入海洋深處,冒著缺氧以及被水母蜇傷的危險,尋找這種海底珍饈。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這些離我們或近、或遠的佳餚,因鏡頭變得觸手可及。

食物的採摘過程、製作工藝及不同地方獨特的飲食理念,如一匹錦繡繪卷,在眼前徐徐鋪開。

眼前是不同的地域環境和風貌,耳邊是熟悉的靈動配樂與詳細解說。

視覺聽覺的雙重衝擊下,我們也彷彿踏上一次自由歡暢的環球旅行。

從秀美揚州,到繁華伊斯坦布爾;從熟悉的四川香港,到人跡罕至的塔塔甘島島……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品人間風味,見人間風物。

它是美食紀錄片嗎?

在我心中,不止於此。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暖人心

“為什麼我的嘴裡常含口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對院長來說,《風味人間》打動我的另一要素,是「」。

他人拍美食片,一樣不乏食物特寫、山川風光,卻為什麼總失一絲鮮活?

因為陳曉卿和稻來的作品,不止會拍,還會講故事。

人與食物間的故事。

故事必定要講得好,要流露世間溫情,才能在勾起觀眾食慾之外,也打動觀眾的心。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想達到如此程度,有兩點必須做到——

其一,是需要聯合強大的學術團隊,包括但不限於農業地理、飲食科學、美食顧問等方面的專家。

畢竟,若不能將每一種食物研究透,怎樣才能說清楚它為何能喚起人的食慾?為何能流傳至今?又如何拍出食物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先要知道甜食所含糖分能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令人感到滿足幸福。

然後才能明白,為何世界各地凡有人之處,都有甜食誕生。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先要懂得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極易被人體吸收,轉化為能量。

於是才能理解,為什麼世界上會有人甘冒奇險,以生命為代價,也要於懸崖峭壁上採蜜。

我們吃蜜為調劑生活,他們吃蜜,是為更好生存。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先知道海產品中蘊含的氨基酸同樣能產生甜味,才會不會疑惑巴瑤族對海膽的痴迷。

一餐一食,一飲一啄,知其歷史,懂其來源,銘記人們與它們的羈絆……如此,又怎會不為屏幕上的食物動容?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其二,主創們本身要具有人文關懷

為記錄下美食背後裹挾著的歷史、人文、情懷,陳曉卿與稻來願意找、願意挖、願意等。

製片人張平就曾透露,《風味人間》第2季的拍攝很多時候都在等待,因為“食材前端獲取時效性強,拍攝需要追趕特定食材出現的季節”。

第一期中最具代表性的食材莫過於蘇州雞頭米。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雞頭米採摘期僅限雨季後一個月,且只在6-8成熟時採摘,方能達到最佳甜度。

一年只此一次的機會,攝製組趕上了。

鏡頭下的雞頭米潔白彈韌,富有溏心。佐以桂花藕粉,濃濃秋意透屏而出。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這份清甜誘惑,源自稻來團隊的等待與追逐,也源自鏡頭記錄下,蘇州人民根植在骨子裡的,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味的樂此不疲。

從泥濘水塘到家中廚房,伴隨娓娓動聽的蘇州評彈,粒粒雞頭米從蘇州人手中破殼而出。

感染觀眾的不止美食誘惑,還有當地歷史悠久的風土人情。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導演陳曉卿常說:“食物裡面自帶密碼,這個密碼就是文化。

製片人張平也說:“通過食物看到背後的生活,以及這種生活方式根植在血脈裡的影響,這才是紀錄片該有的特質。

抱有如此創作理念,無怪乎稻來鏡頭下每一幀畫面,都富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我們見過四川人家婚禮現場上的甜燒白。五花肉與糯米、紅糖同蒸,外觀紅亮喜慶,口感沙糯柔順,清甜醇香。

新人的未來想必也能如這一碟美味,如膠似漆,甜甜蜜蜜。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也見過漫長夏天中,工友借燒豬地爐,以苦瓜煲湯。苦味在口中緩緩沉澱,便有回甘嫋嫋升起。

似生活,苦盡總有甘來。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紀錄片中,許多菜品的烹飪過程或許並不繁複,端上桌後,也不過當地家常菜色。

可貴的,其實是食物之外的

情感醇厚之味

某種程度上來說,陳曉卿和稻來是在用鏡頭記錄人們生活的方式和軌跡,用美食去呼應人們冥冥中的情感期待。

所謂“人間至味”,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共感,共行,共情。

三大秘訣,讓稻來紀錄片實驗室的作品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

《風味人間》《風味原產地》《紀實72小時》(中國版)……這些作品不僅讓無數國內觀眾秒變吃貨、瞭解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更遠播海外,於無形中輸出了中國文化。

美食成為宣傳大使,文化交流變得自然而溫柔。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網飛上的《風味原產地·潮汕》

用一部作品“圈粉”不難,難的是持續輸出優質爆款作品,用品質和價值觀統一“飯圈”。

看過《風味人間》第2季,我想說,陳曉卿和稻來又一次做到了。

目前節目剛剛更新一期,如果大家仍感意猶未盡,院長還有“私藏寶藏”分享給你們——

公眾號“稻來紀錄片實驗室”以及“風味星球”。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前者包括許多紀錄片安利與資訊,可以輕鬆挑選感興趣的來看;

後者則不光有稻來團隊拍攝紀錄片的幕後紀實,更有陳曉卿與許多老饕的美食見聞。

什麼好吃,怎麼吃,去哪吃……一切有關美食的問題,都能在這兒找到答案。

隨便截兩張圖給你們感受下信息量: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不誇張地說,院長三天兩頭就要打開一次,既能解饞,還能偷師,簡直美滋滋。

統一“飯圈”的男人迴歸!該聊聊他的團隊了

讀過一篇篇文章,也更能感受到這群人對美食的專注與熱愛,一部部記錄片背後的積累和底蘊。

以後別再問人間值不值得。

記住,《風味人間》一定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