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此观看 :
以下为演讲文字稿:
(演讲中多处有现场弹唱/音乐,点开视频观看体验更佳哦)
在座的年轻人们,大家好,我是戴荃,我也很年轻。(笑声)
今天来到这里,我不看作是一个演讲,只是希望跟大家聊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我是怎样从一个懵懂未知的小不点变成了现在的这幅模样,我的急性子是怎么慢下来的。
失掉以前,便会失掉未来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观点。先给大家听一段音乐。
(音乐)
这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节奏,再给大家听一段非常传统的钢琴。
(音乐)
有人能听出这段音乐是什么吗?
(观众:一条大河波浪宽。)
没错,这首曲子融入了非常多中国元素,所以它非常有中国特点。这台乐器其实是电子合成器,不是电子琴。电子合成器是做音乐的工具,是一个音乐工作站,学名叫Music Workstation. 它非常强大,我可以在这台琴上做出所有的音乐,包括刚才那段非常纯正的原木钢琴声,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它是用了成千上万的设备,通过采样(Sampling)技术灌制到进去,再通过各种计算,得到这样的声音。
如果没有真正的钢琴,我们在今天就不能通过这么一个便携的电子合成器去创作和表演,所以我说失掉以前,便会失掉未来。
下面说一下我自己的三段成长经历,我的“以前”。
“音乐神童”过往,梦想却是成为画家
我的童年是在练琴和挨打中度过的。别人练琴的时候是一张谱子一张谱子往后翻,我就不是。当父亲不监督我的时候,我就十张,二十张地往后翻,十分钟就把半个小时的谱子都练完了。这时候远处就会飞来一个“如来神掌”——我挨打了。(笑声)
且不论父亲打我对不对,我得感谢他。但是小时候音乐在我身上产生的疼痛感让我非常不喜欢音乐,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现在会做音乐。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画家。
虽然我因为挨打不喜欢音乐,但音乐也带给了我很多快乐的童年记忆。先给大家听一段录音 (播放录音),这是我小时候唱83年版的《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录音,是父亲帮我录下来的,这些录音让我可以再倒回去听,这是我非常好的记忆。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儿,就是我小时候被当做“音乐神童”的经历。我记得有一天,我和妈妈两人在家,突然进来一个陌生男人,跟我妈嘀咕了几句,就把我带走了。记忆中,我们坐船轮渡过江,走进一个陌生的剧场。在那个陌生男人的指使下,我拉了一个手风琴,唱了首歌,然后被他原路带回。最后他给了我五块钱。
八几年的五块钱也不少了,对我一个孩子来说,能为家里赚一点零花钱是很有成就感的。现在想想还挺神奇的,当年被视为“神童”的我,估计想不到自己长大了之后,真的会以唱作人为生。
老师眼中的恶魔,同学眼中的天使
少年的学艺时光,我是老师眼中的恶魔,同学眼中的天使。我没有上过高中,直接上的艺校中专,学钢琴。当时我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一个叛逆到极点的年纪,调皮到所有老师都不想看见我。但是因为我钢琴弹的好,所以在同学眼中是个天使。
说一个非常好玩的事情,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有一天下午,我在琴房练琴,弹的是《致艾丽丝》,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走进来站在我旁边,接着女同学纷纷走进来……我弹的就更起劲了。
差不多一共进来十几个同学。因为琴房很小,只有五平米,他们围在我身边,我感觉我就是人中之龙。我余光瞥见三个个子特别高的人,是学校的恶霸,凶神恶煞,人见人怕。他们也走了过来,特别妩媚地说了一句:“兄弟,你能再弹一首给我听吗?”
我说,你想听什么。“你弹什么都行,你弹什么都好听”,他回。
我弹了一首又一首。这三个人一直在我旁边听,听到流行歌曲还跟着唱。他们用特别温柔的眼神看着我,身姿也非常的妖娆。所以我觉得音乐是有活力的东西,它可以让恶魔变成天使。
艺校里面还有很多打扬琴的,拉二胡的,我们经常一起玩。这可能也是我冥冥之中跟民乐结下的缘分。
我的江湖吃“亏”史
成年以后走入社会,我的经历大致是乐手——弹唱歌手——歌手——考大学——制作人。我原先是在幕后做乐手的,给人伴奏,做了很多年。因为自己会唱点歌,很自然地就做了弹唱歌手。站在台上独唱,一直到我父亲动员几十个叔叔阿姨和长辈们劝我考大学,我才真正进入大学开始创作。
在“跑江湖”的那段时间中,我其实吃过亏。有一个很小的事情,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因为找不到活干,我在西安的第一年过得很不好。业内的朋友都知道我键盘弹得非常好,但是我到处都找不到活儿干,因为机会都被和老板相熟的人占据着。
终于,我找到一个愿意施舍工作给我的地方,但是我需要请他吃很多顿饭。其实当时我身上并没有带太多钱,每一顿饭要两三百块钱,每一次他吃完饭就抹着嘴大摇大摆地走了,也没有说让不让我干活。
吃了几次饭,他说你可以来干活了。我大概做了十几次,结工资的时候才一千多,就这一千多块钱,我要了两个月,最后还没要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被社会人欺骗的经历,我现在一想到这件事就想起他满嘴的油。
但是,我也非常感谢他给了我这段经历,我在这段时间不断的创作。当时,我花很高的价格淘了一台琴做音乐,那时做的是电子音乐,跟我现在做的国风音乐差别非常大。
(音乐)
我当时非常喜欢这样的音乐,这是当时写的歌,特别地摇滚,我还组建过摇滚乐队。
(音乐)
闯荡的时光,是我人生不太好的时候,有很多痛苦,很多不开心。后来,中国音乐让我找到了归属感,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还有中国文化、文字的魅力和重要性。
《悟空》的前世今生
其实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小学基本上都是前三名、前五名,当然那时候多半是靠的小聪明。到了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急剧下降,从十几名到三十几名,我一直记得我们班有五十五个人,因为我经常考五十五名。高中之后文化课就离我越来越远了因为我上的是艺校。
所以当我创作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有一个瓶颈。前七八年,你给我十首歌词,一晚上我可以写十首歌,但是让我一晚上写一首词都很难。比如《悟空》这首歌,我对它很重视,写了整整一年。所以我觉得我需要重新拾起中国文化,拾起唐诗宋词。
那段时期我写了三首歌,第一首是《有时》。
(音乐)
其实《有时》是我在《悟空》之前写的,是另外一个《悟空》,或者说是《悟空》的前身。这首歌里包含了我所经历的事情,那些痛苦不堪,想把自己灌醉,想一睡几夜都不起的日子,各种愤怒不满、急躁的情绪,一触就会爆发的情绪。音乐就有这个好处,你不需要通过打人发泄,你通过唱歌发泄就好了。(笑声)
《有时》这首歌就像一个特别大的负能量载体,对我影响非常大,我通过《有时》的释放,才写出了《悟空》。
《悟空》的出世,也是一个机缘巧合。我先给大家听一段音乐。
(音乐)
这是《悟空》的前奏。在我的第一张专辑里,七分钟半钟的初心版《悟空》就是用管弦乐演奏的。当时我给它命名为《民族 管弦 钢琴 动机》,我根本没有想写《悟空》,最后不知道怎么地《悟空》就出来了。音乐真是非常神奇的东西,它让一个小小的音乐段子变成了一首大家熟知的《悟空》。
这是《悟空》的歌词。前面部分讲的就是为人生战斗,在社会里拼搏,遍体鳞伤、满身是血的感受,之后是怎么放下,怎么释怀,然后发现我们可能需要再去战斗,人生总是起起落落……最后是拿起金箍棒斩妖除魔。
我写这首歌的时候,百分之三十是孙悟空的角色情节,百分之七十是我自己的经历感受,所以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我希望文艺作品应该这样。
《晚歌》让我放下,中国音乐给我慰藉
第三首歌《晚歌》,是第二张专辑里面收录的。这首歌真正让我从急躁变得安静,可以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简单聊一下我写这首歌的心得。这是一首跟爱情有关的歌,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男女之间的感情用于写歌,更易于表达情感。“她跟我说,心似两关隔,一个人就一首歌”,两个人之间有隔阂,你唱你的歌,我唱我的歌,我们的歌互相没有关系。“故意忘掉一切的忧伤”,其实就是自己骗自己。
“蓦然来时往去无半合”,无论来时去时,这两人都不可能在一起,好像一点缘分也没有。“看不穿纷飞的舞扇,袅袅婷婷掉落一身的斑斓,木郎山下依稀看到手牵手”,这是我梦中的景象,木郎山是我自己想象的山,“仿佛踏上幸福船,而草木花河依旧没誓言”,我希望能看到两个人手牵手走到幸福的彼岸,这时候旁边的花草树木、山水都不需要誓言了。
副歌是“日落三更,他将离开我,弹一曲又伤心窝,闭上双眼又看一遍,莫与君说沧海有情过,风不起长发就不温柔,丝丝浓浓刺入我心口”,大家知道满头青丝在清风吹起来抚面的时候,会感觉特别温柔,但是青丝也是带刺的,当发梢扎到你的时候,其实心里会非常痛。
“一世情话说到天涯别时又难”,两个人在一起时山盟海誓,我们永不分离,天涯海角都在一起,这些话好像很简单,现代人随随便便就说出来了。真正到分离的时候,分离的话却很难说。“几回盼顾依窗侯,看叶落风停我又上西楼”,西楼是太阳落山的地方,标志着感情的结束。最后“一首歌唱到日没”,我只能唱着歌,弹着琴,从白天唱到黑夜……所以还是音乐抚慰了我。
现在回头看,之前的痛苦和等待都是我最宝贵的东西。它们让我写出了自己满意的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所以我说,中国音乐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安静和慰藉。这是中国音乐给我最大的动力。它有时候虽然很温柔,很温婉,但是它非常有力量。
今天在最后的时间,我把《晚歌》给大家唱一唱,好吗。大家感受一下中国音乐在流行音乐中起的作用。
(观众:好!)
最后,想用我父亲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结束我跟大家聊天的时间。“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希望大家都活得更加精彩,谢谢!
今日互动
《有时》、《悟空》、《晚歌》这三首歌哪首最打动你?
也让你想起了什么成长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踊跃发言
海绵演讲是由今日头条主办的,主要面向当代青年人的系列演讲活动。每场活动,我们都会邀请今日头条创作者来演讲,他们将在现场分享各自的故事与经历,和对自己所处领域独到的智识与见解。迄今为止,我们已经举办了六场活动。邓亚萍、姜振宇、火星叔叔、范志红、李永乐、七舅脑爷、毕导、Sheldon、苏萌、邱仁宗、史军、DanAriely等53位讲者登上了海绵演讲的舞台。
閱讀更多 海綿演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