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炎黃子孫,古聖先賢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瑰寶,常常拿出來鑑賞,會給我們很多人生啟示,助我們一路前行。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三個:
1、看寶玉,迷紅塵,品人生。
這石凡心已熾,那裡聽得進這話去,乃復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強制,乃嘆道:“此亦靜極思動,無中生有之數也。既如此,我們便攜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時,切莫後悔。”石道:“自然,自然。”——《紅樓夢》第一回
賈寶玉前身為頑石時,聽一僧一道談及紅塵之事,便心生嚮往,苦求二仙帶它前往紅塵一會。即使告知它“到不得意時,切莫後悔。”可這頑石哪裡知道呢,因為它從來沒去過紅塵裡。只顧一個勁兒點頭:“自然,自然。”
人無知,就無畏。它不知道紅塵到底是什麼模樣,心心念唸的大概全是去享榮華富貴吧,哪還管它什麼悲歡離合呢?
各位客官,看過本書或電視劇的,都知道賈寶玉後來經歷了哪些:榮華富貴轉頭空,高樓大廈傾刻覆。哪裡還是之前所想?可還會有最初那般急切盼望速速去的心呢?
人生在世,哪會一帆風順?你見人家高樓起,卻不知人家夜深耕。
可人不就這樣嗎?不到黃河不死心。到了黃河,又罵娘。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還是安安心心做個石頭,不好嗎?不然就得有“兵來將當,水來土淹”的本事。
既來之,則安之。否則就別來嘛!
2、跟蘇軾,且徐行,穿過層層迷霧,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蘇軾寫下這首詞。當時他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春日他與朋友一起出遊,風雨不期而至,朋友深感狼狽,他卻不以為意,淡定從容,且吟誦且緩步而行。
這首詞實是寫春遊所見所遇,卻又暗指蘇軾平生的遭遇。雖被貶至此地,卻因這變化無常的大自然悟出人生的變幻莫測。“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耶穌被釘十字架是在週五,經過週六的望復活,耶穌在第三天即主日這一天,就復活了。我們常常也這樣安慰一個人,別怕,過三天就好了。
走過泥濘,穿過樹林,迎來的將是斜照,說不定還有彩虹。回頭看這點風雨又算什麼呢?管它是高升還是被貶,我只管平淡度日,我還是那個蘇軾。接受現實,活在當下。誰怕?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與其嘆息昨天的逝去,為明天而焦慮,不如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3、讀蒹葭,追伊人,不成功,則成仁。
《詩經•國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詩寫追尋伊人這一過程裡,興奮,受阻,失落,奮起逆流而上,又順流而下時空歡喜等一系列複雜的心理。聯繫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等現實中,都可以發現伊人具體的身影。
聯繫自己,之前也有過下狠心,定目標,想努力一下的時侯。可是就像WOOP思維裡說的那樣,自己先被那些想象出來的遠景給安撫了;起初的決心和動力,慢慢懈怠;興奮期一過,就不了了之。下次再看到什麼,又興奮激動,再次重複之前做過的;堅持了一下後,感覺要觸摸到了,卻發現根本是空歡喜一場。
之前報名學習,感受目標很清晰,伊人不再是水中月鏡中花,而是路線明確有跡可尋的。按照老師的,聽話照做就好。制定自己的周計劃,月計劃等。當然過程中也有遇阻或徘徊,但是有大隊伍,不似往日那般孤單無助。相信通過每天的堅持和努力,我們都能找到各自的伊人。
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為二者“最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於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徵意蘊。
不管追尋的路上會出現多少困難,別輕言放棄。既然都走了99步,那就再邁一步嘛!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常讀常新,總是能在我們迷路時指點迷津。
歡迎你一起來讀國學,品經典,賞古風,共覽華夏古典美。
閱讀更多 亞納2020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