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拖延是什麼心理?

桑代克的貓er


愛拖延這個問題,似乎現在成了一種現代人的通病,基本上找不到誰,沒有這個問題,那麼究其心理原因來說,有以下幾點:

1、心理有畏懼

就是這件事,做起來很難,不知道怎麼做,從何下手去做,所以就拖著不做。


2、內心有恐懼

事件比較複雜,除了比較難做以後,還夾雜著一些情感在裡面,比如:很多女人在愛人劈腿或是有外遇時,其實早就有預感了,甚至是下了決心,要問清楚,但就是拖著不做,一直到最後曝光,或是親眼見到不可描述事件,依然進退兩難,就是這個原因。


3、就是懶癌

懶的動腦子,懶的做事,就想投機取巧,或是偷取別人的成果,這樣自己就可以輕鬆收穫,這是從小被溺愛長大的人,80%都有這樣的行為。


4、負面思想多

受到某些事件的傷害後,內心較為灰暗,所以不想做事,越不做越不想做,逐步變的懶散拖延。


5、其它腦部疾病問題

一部分是天生的疾病,一部分是後天缺少思考能力的培養,造成的,這和行為習慣和人格特質,有很大的關係。


拖延是降低生活質量的最大問題,我們遇到時一定正確面對,及時找到問題源進行修正,以免積累過度,成為心理疾病。


加油,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願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我是宏姐,專職心理諮詢師,擅長分析並療愈各類心理問題,願成為你心路上的良人。歡迎粉我。


宏姐說心理


拖延是很普遍的問題,現在很多社交平臺上關於“拖延”的問題關注度非常高,幾百萬的關注度也很常見,有的平臺還搞起了“戰拖”小組,大家一起抵抗拖延。


拖延症被稱為人類的世紀難題。愛拖延,普通人如此,大人物也不例外。

著名的畫家達芬奇,他有拖延症。他1477年成立了工作坊時,一共接了3單,一單根本就沒幹,另外兩個半途而廢。他的未完成作品《博士來拜》,只完成了素描打底,仍然被大家認為是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羅馬教堂的大畫家米開朗琪羅,他不僅拖延還逃跑。據說當年教皇下令讓她給教堂作畫,他沒有去,還逃跑到了佛羅倫薩。教皇就派人去找他,跟蹤他兩年多以後才回來開始畫的。愛拖延的人很多,到底是什麼心理呢?可能是偷懶不想做,可能是害怕失敗,也有可能是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但是有一點很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追求完美”

01 因為追求完美,所以拖延遲遲不去做


有位朋友,她和我要去打網球鍛鍊身體。我連忙說:“很好!趕緊動起來,你看你這肚子上游泳圈都出來,總算有個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又減肥又能鍛鍊……”過了一週,我問她開始了嗎?她說:“我拍子還沒選好。”


又過了一週,我問她拍子到貨了吧,開始了嗎?她說:“我鞋子和衣服還沒到貨呢!”我說,你又不是沒有運動服和運動鞋,先練起來吧!她說:“那怎麼行?!網球是一項高級運動,怎麼也得弄身像樣的裝備……”


又過了兩週,我問:“練得怎麼樣了?”她說:“別提了,還沒開始呢!我喜歡的那個教練結婚請假度蜜月去了,等她回來再說。”後來我也不問了,大概是教練回來之後,她打球的熱情已經沒有了……

很多人,就是這樣。想幹什麼事情,總希望要一切都準備好了才開始。什麼都要追求完美,結果總也找不到開始的時機。

02 追求完美而拖延會阻礙個人成長


人都是因為開始了才變厲害的,而不是厲害了才開始的。追求完美而不去行動,會嚴重阻礙個人成長。

就說我那位朋友,她要是不想那麼多,早點開始,那拖延的那些時間裡原本都可以鍛鍊很多次了。拍子沒到貨,可以借來打。衣服鞋子沒到貨,可以先穿舊的。喜歡的教練不上班,可以先找其他人練練基本功……

追求完美而拖延行動,這是一種思維習慣。不信你觀察一下,她一件事拖延,往往件件事都拖延。最終時光流逝,你會發現她基本沒什麼成長。

03 先完成再完美,立即行動戰勝拖延


不要等到準備好了才開始,因為你永遠都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有啥該乾的,去做就對了。立即行動起來才是最應該做的事情。

因為你如果不去做,就會瞎想,越想越幹不成。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區域叫“默認模式網格”。它的功能就是出來搗亂。當我們專心做事的時候,它就老實待著,但是一旦我們閒下來,它就活躍起來了,最愛擔憂未來,找各種問題。這個傢伙就是“閒出病來”的罪魁禍首。不要想太多,先完成再完美。


別拖別慫,不斷成長迭代,這樣才能讓生活更美好。


你曾有過愛拖延的體會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歡迎關注@雪舞梅香666,一塊寫寫,一起成長!


雪舞梅香


現如今,拖延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不管是學生上班族還是自由職業者,拖延的足跡遍佈各行各業。有一本書曾經得出統計,有拖延行為的人佔全球人數的70%。然而邏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在節目中卻感嘆道:“何止是70%啊,在我看來就是100%。”

羅振宇的說法雖然過於絕對, 但是現實生活中有拖延行為的人確實佔到了大多數。如果你經常關注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臺,你會發現有很多人都會抱怨自己太拖延、不自律。你可能會說:“不對呀,我的朋友圈裡有很多跑步達人,日更達人 讀書達人,他們做了那麼多的事,怎麼會有拖延症呢?”這就要先聊一聊,到底什麼才算拖延了。


什麼才算是拖延呢?

拖延現象由來已久,但由於它在現代社會極為普遍,而且造成的後果比較嚴重,所以,被人們當成了一種病——拖延症。

朋友小米說她男朋友拖延症特別嚴重,每天早上要喊他10遍才能起床,即便時間已經不夠用了,還是慢吞吞地刷牙洗臉,買份早點再去上班。因此,小米的男朋友經常遲到,以至於不得不用加班來彌補。我問小米:“你男朋友會因此而著急或焦慮嗎?”小米說:“從來不,每次都是我急的要命,人家無動於衷,就算遲到了,也依然遵循自己的節奏。”我說:“那不叫拖延,那是懶。”

沒錯,拖延和懶完全是兩回事。有些自律達人,他們對自己要求很高,比如,我的一位自由職業者朋友,每天要求自己工作10個小時,此外還要運動和做家務。然而,因為要求太高,所以她每天都完不成任務,即便她早已經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律達人。但其實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如何拖延,如何在焦慮中掙扎著做事的。而即使是做了那麼多事,離自己的期待還是相去甚遠。於是,她每天都活在自責和焦慮中。



而另外一些比較懶的人,他們是從不為時間緊、任務重而感到焦慮的。即便因為懶惰而面臨糟糕的結果,他們也不會自責,因為他們能夠面對事情沒做好這樣的現實。

但是拖延症患者,卻是明明知道拖下去沒有好處,卻始終行動不起來,內心充滿了自責和焦慮。好不容易開始工作了,卻總是被其他事情所吸引。最終,那些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只好通過熬夜加班來完成。甚至,一些人也會因為時間不夠而放棄。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拖延症是一種主觀感知行為。一個人是否有拖延行為,跟他做成了多少事情沒關係。而是要看他如何開始工作,是否對無法行動感到焦慮。因此,在《拖延心理學》這本書裡,作者寫到:拖延,是一個人如何跟自身相處的問題。

拖延症患者都擁有哪些心理?

具體來說,拖延症患者擁有以下5種心理。

1.恐懼失敗

拖延症患者往往都有著固定性思維模式。什麼是固定性思維模式呢?就是一個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一件事做錯了,失敗了,就證明自己的能力不夠,是個失敗者。而這種對自己的否定感,會讓一個人感受到毫無價值。為了逃避這種失敗、無價值感。一些人就選擇了拖延。因為拖延可以讓自己暫時不去面對,即使最後不得已熬夜完成了工作,工作結果不是很好。拖延症患者也有話說:“要是我沒有拖延症,就能把這件事做好了。”這樣一來,拖延症患者就不用去面對自己的能力不足這件事了。他們順理成章地把工作結果歸結到了拖延行為上。

2.追求完美

很多拖延症患者都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對自己有著近乎變態的高標準。自由撰稿人便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很多作者都期待自己一下筆便寫出千古文章,因此,在沒有把握之前,他們遲遲不肯動筆。但是,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作者的期望脫離了現實,也給自己增加了壓力。而壓力越大,他們就越難以動筆。因此,很多編輯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催稿,要知道有些作家的拖稿時間可是以年為單位的。

3.恐懼成功

“還有人恐懼成功嗎?”沒錯,有很多人害怕伴隨成功而來的責任,壓力,稱讚,嫉妒,孤立,暴露等等,他們覺得自己無力招架這些東西,因此他們選擇了拖延。還有一部分人,因為成長環境的影響,總覺得自己不配獲得成功,比如一些重男輕女的家庭,即使女孩非常出色,她也不敢過於表現自己。因為她會覺得,男孩才有獲得成功的資格,自己根本不配。


4.爭奪控制權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故事,如果讓你隨便編一個小故事,你能寫得非常精彩,也更願意開始創作。但是,如果給你擬定一個題目,再給你設定一些要求,讓你寫一篇作文,你就會產生抗拒心理,很想逃避。這其實就是你在爭奪控制權。讓你隨意發揮的創作需求,給了你自由的空間,因此你願意去完成。而擬定題目,設置標準的作文原題,讓你感受到了種種限制,這種限制,要求,會讓你感受到被控制的感受。因此,為了抗拒這種感受,拿回一部分控制權,你的潛意識選擇了拖延。

5.時間觀念模糊

有些拖延症患者對時間的感知力和客觀時間不太一樣。比如,當我寫一篇文章實際要用4個小時,但我卻認為自己只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的時候,就說明,我的時間觀念和客觀時間有很大偏差。而這種偏差,會讓人總是有一種,要用很多時間才能完成某事的感受。這會給人很大的挫敗感和焦慮感,讓人忍不住想拖延。

另一方面,時間觀念模糊,會讓人覺得未來還很遙遠,因此他們總覺得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浪費,於是,拖延就變得更加理所當然了。

其實,說到底,拖延症患者不是那些真正自由散漫,不求上進的人,相反,他們正是那些,希望做更多事,有進取心,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人。因此,在改善拖延行為之前,我希望你能夠改變對自己的看法,這樣你才會減少自責。

那麼,如何才能改善拖延行為呢?

關注我,下個回答告訴你( '▿ ' )


想了解實用的心理學相關的乾貨、知識、技能、好書,就關注泰迪抱枕,讓你更瞭解人生,更瞭解自己。


泰迪抱枕


事實上做事拖延,會給我們帶來許多不愉快的感受,比如因為任務沒有做好、沒有做完而感到失望、沮喪等等,所以本質上沒有人是喜歡拖延的,既然從結果來看我們並不喜歡拖延,但是為什麼我們仍會將事情拖到最後來做呢。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1.害怕失敗。很多愛拖延的人擔心自己被他人評價,或者擔心自己評價過低,害怕自己的短處暴露出來,讓人發現自己是沒有能力的,無法達到要求的,因此他們害怕任務完成得不好而體驗到失敗。這時候他們會非常謹慎,沒有十足把握就不會行動。所以拖延是應對這種害怕的策略。

2.逃避成功。這可能讓人費解,但有時候有的人為了不讓自己太出眾,故意拖延,讓別人看起來覺得自己是一個能力不足的、不上進的人,這樣他們就可以安心地窩在原來的角色上,過舒坦日子。這樣的人害怕引人注目,不想自己變成工作狂,因此通過拖延的表現來讓自己剎車。

3.時間真的不夠用。這種情況可能是很多人忽略的。有時候我們拖延,不是因為我們效率低,而是因為我們的任務真的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優先去做那些立刻就要完成的事情。這可能不像一般的拖延,但的確有的人因為這種情況而沮喪。這時候,回顧自己的工作量是否超載是很必要的,你會發現,其實在這種情況下的你不是拖延,雖然有些任務沒能按時完成,但這是在如此高強度的壓力下最優的一種策略。

其實拖延的原因有很多種,以上三點未必是我們拖延的心理,多問問自己為什麼選擇拖延,對症下藥,或許會對自己的行動力提供幫助。

關注“鵜鶘心理夯小七”頭條號,用心理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夯七婚戀指導


不要因為拖延而內疚,要知道,拖延者的背後,是一群拖延症患者。我們要走出“因拖延而焦慮,又在焦慮中拖延”的怪圈,首先做到不焦慮,然後我們再來解決不拖延的問題。


人為什麼會拖延?當我們弄清楚拖延背後的心理根源,也許就能很大程度上減輕拖延。


我之前在平臺上拆解《拖延心理學》,將這本25.7萬的暢銷心理學大作精減到了2.5萬字,因為與平臺簽訂了合同,知識產權不再歸我所有,所以無法將精簡稿共享給大家。不過,我將為大家闡述拖延的心理根源,幫助大家從根上解決問題,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根源一:害怕失敗,認為行動就是冒險。


就拿寫作來說吧,去年我下決定要提高寫作能力,想過日更,只是每次坐定在電腦面前剛寫一點就想放棄了,往往都是開了個頭,後面不了了之,然後去做“其他重要的事”,其實內心是在逃避,沒有信心能寫好,就乾脆不寫了。


我真正發生轉變,開始撿起筆頭勤更文章,是看到了李笑來的一篇文章。李笑來在得到APP專欄中提到寫作,他說,剛開始寫作的人是最容易放棄的,因為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看到自己花很多時間寫出的東西像堆垃圾,會受到很大打擊,會認為自己不是寫作這塊料,沒有金剛鑽就不攬這瓷器活,可實際上,天生拿筆就能寫的人古往今來都屈指可數。


和寫作一樣,學習一門樂器,一門外語,或者提高演講能力,雖然很重要,但是不少人因為害怕失敗,害怕自己努力了仍舊沒結果,就把自己關在了門外。


害怕失敗的人有一套自己的假設,正是因為這些假設,讓他們把為成就而奮鬥變成一件極其冒險的事情。就像是塊裹腳布,讓人寸步難行,不敢冒險,不敢嘗試,失去很多本可以把握的機會。


我表姐家裡買車10多年了,駕照也拿了好多年,但還是不敢開車,姐夫不在家,她都只能放著車去擠公交,如果她不勇敢去嘗試,她永遠都不會開車。


我們總說,“等準備完美了,再去做”,“等我能寫好的時候,再去寫”,“等我有這個能力的時候,我再去開始”,其實永遠沒有完美,與其害怕失敗,與其一直準備,不如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在行動中思考和修正。


心理根源二:害怕被別人控制


和很多人一樣,我不喜歡受別人“指使”,在家裡也是一樣。有次切菜,老公在旁邊就說,“你這麼切容易切到手”,然後告訴我該怎麼怎麼切,我就硬是不按照他的方法,他無奈地搶過刀自己去切了。


這種“被控制妄想症”每個人多少都有一點,特別是從小就受到管束的人。


有的人總是延遲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老師明令禁止遲到但還總是遲到,爸媽安排的家務總是不想去做,這些時間管理的問題,其實都是源於你不想被控制,你認為如果照別人的意思去做,就是失去了對自己的控制權。


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就像我老公教我切菜只是出於關心一樣,很多時候別人提的要求和建議並不是想要控制你,不要因為害怕被他人控制,不去做雖然是別人要求但其實自己也很喜歡的事情,更不要害怕被別人控制,拒絕一切合作和讓自己變好的機會。



心理根源三:人性本懶

人性本懶,咪蒙說過,她雖然喜歡寫作,但相比寫作,她更喜歡抱著零食葛優躺臥在沙發上,對著電視劇看一天。


所有人都喜歡不勞而獲,喜歡悠閒自在,這是人的天性,時間管理是給自己佈置任務,不讓自己懶散,這是和自己的本能做鬥爭。


和本能做鬥爭是多難的事情呢?簡書作者i顏sir舉過一個例子:


比如說,有人迎面衝你一拳打來,你的正常反應都是閉眼,這個是寫在我們基因裡面的,這種本能反應極有好處,因為閉眼可以保護眼球,讓我們不至於被這一拳把眼珠子給打出來。但是,如果一個拳擊手保留這種本能,他基本就不用打拳擊了——對方一拳打過來,閉眼只能被擊倒。作為拳擊手,就應該死死睜開眼躲開對方攻擊,再憑藉本能把拳頭揮出去!


所以,對所有拳擊手來說,克服閉眼的本能是最最基礎的練習,但同時也是最難的,因為要進行大量的反本性訓練,很多人在這一步就會失敗。


但要想做一個高效工作者,就必須和本能做對抗。有一個有效的方式是,把計劃曝光在大眾面前。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前幾天他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要想克服自己的惰性,還真得對自己狠一點,找別人監督你,或者像我朋友一樣乾脆在朋友圈坐莊開賭,不給自己留後路,現在每天都曬運動照,減肥的決心槓槓的。


人都是要面子的,特別想在別人面前證明自己,一旦你把計劃曝光,壓力就大了,也就不容易被懶性驅使,會變得更加理性。


拖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習慣性地拖延,陷入到“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的拖延怪圈中。


拖延的人會焦慮,會自責,這對我們的情緒狀態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當你為還沒做什麼事而焦慮的時候,去做就是了,事情一開始,我們也許就能克服障礙繼續做下去。


—作者—

五月笙:微信讀書籤約講書人,有書、新世相等平臺簽約作者、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

持續分享「獨特思考」「讀書方法」「高效工具」


五月笙


拖延,從定義看是推遲完成一項活動,往往使得目標任務在最後期限內無法完成,或者是快到最後期限了才剛剛開始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做事拖延可能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也可能在某個特定方面會表現出拖延,而其他方面則不是。雖然個體間會有些許差異,但愛拖延總的來說會有如下一些可能性。

首先,有些人並不是真的想把事情拖到最後來完成,相反Ta們對待事情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但正因為如此,要開始做這件事就需要做好事先準備,並且希望能不被打擾地利用整塊時間完成掉。這些人可能是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凡事希望能夠做到盡善盡美,總想著在最合適的時間來做好事情,因此往往反而很難開始,最後變成了拖延的情況。

其次,是否會拖延和每個人做事的習慣有關聯。有些人喜歡接到任務就馬上完成掉,有些人則是會先放著不管,等差不多要到最後期限了才開始做。曾經聽到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就是“工作是做不完的”,一般會這樣想的人對於佈置的任務就不會太積極,往往會拖到要交的時候才開始進行。

第三,一般來說當同樣面臨一堆事情要完成的情況下,個體總是偏向於從輕鬆的、簡單的、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開始。當一個任務一直被拖延著遲遲不開始,或者進展很緩慢的話,大多是因為任務存在難度、麻煩,因此先做點其他事情逃避下,然後到最後沒辦法了才開始動手做。

雖然很多人即便會拖延,也能趕在最後期限前完成任務,但整個過程會很痛苦、煎熬和焦慮,也會影響到完成的質量。因此,拖延可不是個好習慣,還是儘早把事情完成會讓人更安心。


鵜鶘心理


拖延並不是簡單的懶惰惡習,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

我們之所以會拖延,主要是因為恐懼自己的行為,會讓自己陷入麻煩之中。具體有兩種,恐懼失敗、恐懼成功。

先說說恐懼失敗。對於很多人來說,失敗雖然會讓人感到痛苦,但是他們仍然對生活和工作充滿熱情跟希望,並且堅信只要通過努力,就能獲得成功。但是恐懼失敗的拖延者就不是這麼想的了。他們會因為一件事情的失敗而消沉,甚至開始討厭自己。因為在他們看來,一個人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且永遠不會改變。所以,失敗意味著他永遠都會是一個無能的人。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拒絕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能力不足的事情,於是,他們就成了拖延者。


比如,領導讓你寫一份廣告文案,但是你沒有任何頭緒,這時候,你會不停地做一些毫不相關的事情。因為這樣,你就能為自己的失敗找一個理由,那就是“我之所以沒有寫出好的廣告文案,不是因為我能力不夠,而是我太忙了沒有時間寫”。


再來說說恐懼成功。你可能會想說,怎麼可能呢?誰不希望自己成功的呢?其實,這類拖延者恐懼的並不是成功本身,而是恐懼成功所帶來的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可能包括以下三種。

首先,追求成功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比如,想要升職加薪,就需要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令老闆滿意的業績。其次,從結果上來看,你的成功可能會給自己或者別人帶來傷害。比如,在公司裡,如果你受到領導的賞識,同事就有可能因為嫉妒偷偷躲在背後評判你,甚至故意跟你作對。另外,有些拖延者可能會因為某些以往的經歷,而在內心深處植入了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我不配擁有成功。於是,拖延就成為他們懲罰自己的方式。舉個比較特殊的例子。有些偏遠地區的大學生,他們通過高考離開了貧苦的家庭環境,但是他們上大學的學費卻是靠父母省吃儉用,甚至弟弟、妹妹輟學打工得來的,於是他們會因此感到愧疚,最終在學業上拖拖拉拉,無法取得良好的成績。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這樣光明的前途。所以,當成功成為一件令人苦惱的事情時,拖延,就成了避免成功的盾牌。


不雨


假設你一直想去跑步去學英語彈吉他,但卻遲遲沒有實施,而你給自己的理由是——我沒時間。


如果這時有人給你一百萬,只要你接下來一個月每天早上跑兩個小時,我猜無論你多沒時間,你都能做到。


所以與其說沒時間,不如說這件事你的價值排序比較靠後。在這之前,還有很多優先選項,比如追劇,刷微信,逛淘寶,盯孩子寫作業,應酬……


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找到自己享受和有熱情的事情並有力量為之全情投入,才能會體驗到時間的充盈感。


生命就像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當你想在一條河流中保持靜止狀態,所需要消耗的生命

力其實比往前移動所要消耗的更多。


輸不起的人永遠也沒有機會贏,因為他們不會給自己真正參與的機會。

其實他們不明白的事,只要做出了決定,就已經贏了。

無論是在情感或事業層面,任何全情參與過的體驗都不會浪費。

生命是一個巨大的拼圖,你很難在剛剛開始就意識到那些雜亂圖案的碎片意味著什,但只要你一直在一片一片接著拼下去,很快你會發現那個碎片對於整體的價值。

你曾經做過的那些毫不相干的事,大學時的某份兼職,一次失戀,一個人的旅行,一段外派經歷,一段糟糕的分離,一次創業……

有一天你會發現在那些經歷中所學習到的東西原來比你想象的多,而且都可以在某個點被使用出來。

可是,這些事,如果你不去經歷,怎麼會知道呢。


周梵原創,關注周梵頭條號,你有更多見解可以直接評論留言,也可以後臺私信。

周梵:幸福心理學家,資深關係教練,踐行傳播幸福心理學超過十年的幸福心理學家。著有暢銷書《當你開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來愛你》、《先學會愛自己,再遇見對的你》。


周梵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和一個資深的拖延症患者,我來談談這件事情吧。

對於為什麼拖延,原因很多,簡單的來和大家分享幾種普遍原因:

1.壞情緒導致拖延。

情緒會影響我們做出行動的意願。想來大家都有過“我現在心情不好,我不想做這件事”的感受,而且研究也證實“越容易受到情緒影響的人越有可能拖延。”

比如說你心情正抑鬱的時候,老闆吩咐給你一件事情,這個時候你肯定不會想著馬上去做,而會想著過會兒再說吧,這個過會兒可能就是下週了。

2.害怕失敗,害怕承認自己的弱點。

咱們國家有句俗話叫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人們會因為害怕或害怕承認自己的弱點而顯得拖延,他他們拖延的目的就常常是希望自己可以準備的更充分,然後再開始著手完成任務。而且一旦完成質量不如人意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可能認為或解釋時間緊迫所致,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足。其實這是他們一開始就開始害怕這項任務,拖延就成了他們最好的應對方式。

3、害怕成功,不想給自己太多壓力。

中國還有句話叫做能者多勞。一個人如果太能幹,就會揹負更多的責任與期待。我的一個來訪者經常早於領導給他安排的時間做好工作,結果領導就不停的給他工作,後來他所選擇的方法就是拖延。拖延成了他對他人進行期望管理的手段。畢竟少做些事情,可以讓自己壓力更小。

4.缺乏對未來的現實感。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對於未來的自己無法有足夠的理解力和同情心,簡單的說就是比起一個月後,我們可能因為任務無法按時完成而感到的痛苦,我們更能理解現在的自己心情焦慮需要放鬆,因此我們往往就會選擇當下的快樂而犧牲長遠的利益。

腦科學家曾經用腦部成像做過一個實驗,發現了我們想象10年後的自己的時候,跟想想他人沒有什麼區別,這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對未來的自己和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更像是一個遙遠而不相關的他者,我們不可能真正的體會到未來自的自己會有多痛苦。

5.習慣性拖延,享受拖延帶來的快感。

這一類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拖延,因為當他們在最後一刻卻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的感覺,讓他們覺得特別棒,這也被稱為“喚起型拖延”,能在短時間內高效的完成任務是也是一種帶有自我肯定的方式,所以他們會享受這種拖延。不過有些時候可能玩砸!

除了以上5種之外,可能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說這個工作就是令人討厭的。或者本身自己就是一個拖延性格的人,就像我喜歡做什麼事情都慢慢悠悠的。
還有就是可能跟我們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過快有關,科學家發現發展較為落後的地區人們更少面對拖延的問題。這是不是可以說明,因為我們節奏過快,對時間要求過強,所以才會覺得我們這個拖延問題越來越嚴重?

如何改變拖延問題呢?我覺得特別有效的辦法是日計劃和及時的獎勵。

首先,明確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並且把最重要的三件事放在自己效率最高的時間來做,當完成這些事情的時候,就給自己一個小的獎勵。如果完不成,給自己一個比較大的懲罰。這樣我就很容易去完成我需要完成的任務。

在這裡其實有一個心理學的小技巧,心理學家發現以天作為時間計算單位,會比以月或者年更要讓人感覺到時間上的接近,也更願意儘早做出努力,這可能也就是高考倒計時總喜歡用100天而不是三個月的原因吧。你最好給自己做切實可行的日計劃,而不是年計劃,然後努力實施。


愛家心理張麗


有書君可以說,拖延這個問題在現今的社會中,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人性就是如此,都在追求心中的那份舒適感,但最後帶給自己的感覺卻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無邊無際的愧疚感!

那到底是什麼心理才會導致拖延產生呢?下面有書君就帶大家分析一下。

一、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就像是一把雙刃劍:適當的完美可以讓工作效率更高,工作質量也更卓越;但若是發展成極度的完美則可能成為強迫症,然後就和拖延密切相關了。

拖延與完美主義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們可以說是一對矛盾體。當一個人對所有事都吹毛求疵,追求極度完美、毫無瑕疵,而忘記了最終的目標是什麼的時候,就變成拖延了。記住: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周女士是某公司的部門公關經理,負責公關接待工作。每次安排活動時,對每個細節都不放過,比如水杯擺放角度、工作人員入場時間和順序等等。

但由於人手不足,每次調整這些細節,就導致更重要的準備環節拖到最後才匆忙確定下來。這就是過於追求完美,導致了關鍵進度拖延。

二、逃避現實

經常說,人只有真正感受到壓力,才會有動力。如果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人就會變得懶散和拖延。但事實上,壓力也會產生更多焦慮、抑鬱等負面的情緒,過大的壓力會讓我們不願面對現實。心想反正還有時間,再等等吧!沒有必要這麼急著去處理。

這樣,不斷地屈服於人性,選擇了逃避,把事情拖到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才去匆忙面對。

小王被老闆要求一週內完成部門年度業績彙報。本來可以馬上向每個人收集相關數據,就可以彙總出最終的報告內容。

但小王是第一次被委派做這件事,壓力大,很焦慮,害怕做不出老闆想要的報告,一直拖著、放著,每天總想等明天再處理吧!最終拖到最後,因沒有時間修改,匆忙交差,卻離要求差很遠。

三、缺乏自信心

在工作、學習或者愛情中,難免經常會遇到困難或不順利的時候。

不夠自信的人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內心就充滿了矛盾和糾結,認為自己處理這些問題不行。於是乎,就採用逃避的方法,扭扭捏捏地拖著不去面對。本來可以順利解決的事情,卻因為錯過了最佳時機,也就被涼成了黃花菜!

小劉喜歡上了大學同班同學趙玲,本來趙玲也對小劉也很有好感,但礙於女孩子的害羞,未曾表明態度。而小劉卻因為家庭環境差而不夠自信,一直拖著幾年不去表白。最終雙方畢業後,各自散去,錯失了愛情。

綜上所述,就是有書君為大家分析的三種導致拖延的情況,其實都是在心理上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問題。但只要對症下藥,都可以一一克服,告別拖延症。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