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提問到的學生,和從不被提問的學生成績有區別嗎?為什麼?

用戶3068266886352


課堂提問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提問有助於老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的接受程度,從而幫助老師及時調整課堂的進度。什麼時候提問?提問哪個學生?這都是需要的技巧的,教師只有掌握好這些技巧,才能既可以得到學生的反饋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被提問的同學,和從來不被提問的同學成績上會有差別,具體差別多大和孩子的年齡有關係。

對於從來不提問的同學,現實課堂上還是很少的,因為那麼多科目,每天七八節課,難怎麼可能哪個老師都提問這個孩子呢, 還是這個孩子所有科目都不擅長,上課都走神?即使有從不提問的同學,那也說明這個學生的 學習真的存在很多問題

小學階段,孩子對課堂充滿好奇,對老師滿懷尊敬之心,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老師課堂提問到他,老師叫他回答問題,他也會很高興。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中認為:老師提問誰就是喜歡誰的表現,所以課堂上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不被提問的孩子就會感到自卑,強烈的自卑,甚至同學們也不和他玩了,時間長了,自然對學習也沒有興趣,成績下滑是必然。

中學生已經長大,經歷著青春期,這個時期孩子們敏感,好面子,課堂上想回答問題,有害怕出錯,被同學們嘲笑,這種糾結的心情,每天,每節課都在上演。所以老師在選擇學生提問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這種心理,簡單的一些問題留給成績一般的同學來答,難度較大的問題留給成績優異的同學,這樣就能照顧到大多數同學的情緒,也會避免學生因為回答不上來尷尬了。學生課堂上一次出錯,肯能會導致學生對這個科目失去興趣,所以這樣的提問還不如不提!

我的中學生多一些,上課提問的有三個原則和大家分享:

第一個原則是:儘量照顧到每個同學,即使今天沒有提問到,明天也會叫到的。有的時候複習課,問題很多,這個時候就按照學生的座位或著學號來回答問題,從1號到50號輪流來說,不偏不向。

第二個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點名。有的問題很難,我就叫一個程度好的學生來回答,簡單的問題:比如比較級的變化規則了,這種大部分學生都會的,我就點一名普通的學生來說說。更簡單的:比如朗讀課文, 對話練習,角色扮演,我就會點幾個成績剛剛及格的學生。

第三個原則: 問題回答了,進行總結,回答的好久表揚肯定,不足的進行鼓勵。有的時候會帶領全班同學給回答的同學一個掌聲,有的時候就是拍拍孩子的肩膀。總之讓學生們知道肖老師在關心這每一位學生,看到每一位同學的進步。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 不是簡單的提幾個問題,點幾個名字,它需要技巧,需要老師用心的對待每一位同學!希望我們的老師用好課堂提問這個法寶,這是老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樑,希望我們的學生把握住老師提問的機會,這是你進步的機會!


肖老師英語課堂


作為老師,經常有家長拜託我,“老師,上課多提問一下我的孩子啊!”。

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其實是希望老師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以促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所以,先說總被提問的孩子。

我認為“多提問以促進孩子學習”一方法,未必適合所有的孩子。

比如,作為老師,我經常從學生那裡反饋來的信息是,“老師,您一提問我,我就緊張,故而腦子短路,回答不上來”,所以,我們可以假設,如果該老師不去關注孩子的內心反應,仍然多多提問孩子,那結果就會造成孩子只要一上課,就會擔心害怕,害怕又被問到,怕丟人,於是再無心思聽課,那麼結果肯定事與願違。

因此,我個人認為,多提問雖然有其明顯的好處,可以促進孩子上課的積極性,提高注意力,杜絕孩子上課走神,但是也要根據孩子們的個體差異,關注孩子的情緒反應,這樣才能達到老師提問的目的。

然後,咱們再說,不被提問的孩子。

其實,只要孩子不是那種故意搗亂,不學習的主,就不會出現從來不被提問這種情況。

只是,如果學習成績本身不好,又不被老師待見,被提問的少,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確實難以提上來,在沒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孩子只能是越來越差了。

當然,以上觀點只是純屬從老師提問的角度講,對學生的影響,不考慮家長自己對孩子的幫助。


羅敷講高中英語


答案是肯定的:課堂上經常被提問到的學生,成績大概率比從不被提問到的學生好。

老師為什麼經常提問這個學生?而那個學生卻從來不被提問到?顯然,學生自身和老師的態度都有區別,這種區別,自然會體現在成績上。



1.經常被提問到的學生,往往注意力集中,學習主動積極;從來不被提問到的學生,往往注意力渙散,學習被動懶散。

老師提問學生,是一種最簡單也是最頻繁的師生互動,一節課老師提問十幾到幾十個問題,是很正常的。那麼老師在點學生提問時,喜歡點什麼樣的學生呢?

既然提問是一種師生互動,那麼關鍵就在“互動”上:老師和學生之間得有交流,才能稱得上互動。那麼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什麼呢?答案是:眼神交流。

課堂是一個特殊的場所,除了提問之外,師生之間幾乎沒有用語言交流的機會。那麼老師靠什麼判斷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講、小腦袋瓜是否跟著老師的思路在轉?對,就是看學生的眼神。

注意力集中、主動學習的學生,他的目光會很專注,會經常主動接觸老師的眼神。而注意力渙散、學習被動的學生,他的眼神會很迷茫,當老師注視他的眼睛時,會發現他的目光十分渙散,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作為老師,除了偶爾因為要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之外,大部分時候,會自然而然的喜歡點那些注意力集中、學習主動的學生回答問題。



2.經常被提問到的學生,往往主動參與課堂,積極舉手發言;從來不被提問到的學生,往往遊離於課堂之外,上課沉默寡言。

我們經常說: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既然學生是主體,那麼他就應該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只有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才能最大程度的吸收教學內容。

那麼學生如何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呢?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積極配合老師,主動舉手發言。

而那些課堂上沉默寡言、從不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就非常低,似乎整節課與他無關一樣,這樣怎能搞好學習?



3.老師喜歡點什麼樣的學生回答問題?當然是那些回答有理有據的學生。

當老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堂上,每當老師提出問題的時候,都會有個別學生十分積極,幾乎次次都會舉手要求回答,有時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這名學生舉手舉得都要站起來了。剛開始老師不知道情況,就點這名學生起來回答問題,結果發現他回答的牛頭不對馬嘴。第2次、第3次還是如此……於是老師就清楚了,就不太再提問他了。

出於課堂推進的正常需要,老師提問問題,大多數時候都希望學生能夠準確的回答。所以,往往是那些回答十分精彩、有理有據的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的機會。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提問到的學生,一般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課堂、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準確無誤;而那些從不被提問的學生,一般注意力渙散、遊離於課堂之外、不主動舉手發言、回答問題不能回答到點子上。所以,在課堂上經常被提問到的學生,大概率會比那些從來不被提問到的學生成績要優秀。


章不才


有區別!因為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提問,既能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又能強化學生對問題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還有利於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從不被老師提問的學生是吃不上這些偏飯的。


邁克大山


在所有外在環境都一樣的情況下,經常被提問到的學生和從未被提問題的學生,他們的成績肯定是不一樣的,經常被提問的學生成績要優於未被提問的學生成績。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提問題會促進我們大腦的思考,是我們思考的活化方式,會促進我們大腦去想,幫助我們去思考問題想。要把問題想清楚,前提是要會提問。這就好比我們進行網上搜索信息一樣,我們向搜索引擎輸入一個信息,然後再確定搜索,它就會給出我們許許多多的答案。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在運作,我們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去思考,就像是屬於一種混沌的狀態,我們要促進這個大腦的思考,就需要我們提問題。

孩子在年齡很小的時候,經常給我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要麼問這要麼問那,爸爸媽媽應接不暇,也常常被搞得不耐煩。這個過程中,我們父母經常會快速給孩子一個答案,告訴孩子,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

但實際上這樣做對孩子是不利的。我們要學會讓孩子主動的去思考,就要控制我們回答問題的速度,同時轉換應對方式,變回答為提問。我們要給孩子提問:你覺得是什麼樣的情況呢?你有什麼其他想法呢?你還覺得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你有什麼其他的解決辦法沒有啊……

我們一旦做這樣去做,孩子就會去思考,就會主動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在主動學習的一種狀態。這樣的孩子,相對來說就會比較聰明。

所以,我們在所有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那孩子經常被提問和孩子沒有被提問,學習成績肯定是不一樣的。經常被提問到的孩子們相對腦袋要靈活一點,未被提問到的孩子們相對要欠缺一些。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1294493889720898"} --}

童教雷鳴


題主這裡所說的,就是經常回答老師提問,和不經常回答老師提問的學生,學習成績有區別嗎?我認為這要分情況而定。一和學生的性格有關,二和所學的學科有關。

性格外向的學生善於表達,而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喜歡錶達,喜歡安靜的思考、


現在多數老師上課,提問到的學生都是自己舉手的學生。對於不舉手的學生,老師也會提問到。只是提問到的頻率沒有主動舉手的學生高。


善於表達的學生,他就會隨著老師講課的節奏,和老師適時進行有效的互動。


不善表達的學生,他們喜歡安靜的思考。即便是他們知道答案,也不喜歡舉手,不希望被老師提問到。


一二年級學生回答教師提問的學生很多,但隨著年紀的升高,願意回答教師提問的學生就在逐漸減少。


由於性格的原因,課堂上經常被老師提問的學生,和不被老師提問的學生,在學習成績沒有多大的區別。


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是有方方面面的因素決定。

在文科學習中,經常被老師提問到的學生,學習成績不一定好。不被老師經常提問的學生,學習成績不一定差、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一個男孩,口頭表達能級極強,每次上課總能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而且自己也能提出很多問題,讓老師幫他解答。


但就是這樣一位思維靈活,口頭表達極強、知識面非常廣,有極強的求知慾的的學生,語文成績卻始終在75分左右徘徊。寫個作文,錯別字連篇。


這樣的學生說的挺好,但寫卻成了問題。在現如今一張試卷決定考試成績的今天,對他來說,有點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還有的學生不被老師提問,但學習成績不一定就差。

在理科學習中,經常被老師提問到的學生,大多數學習成績都很好,不被老師提問到的學生,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成就會很差。


在理科學習中,經常被老師提問到的學生,能跟上老師上課的節奏,注意力集中、思維靈活,善於思考,他們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習的實效性很高。學習成績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不被老師提問的學生,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思想容易拋錨,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不能積極地思考問題,即便是被老師提問到,要麼不說話,要麼答非所問,要麼回答錯誤。時間久之,就不想被老師提問到。學習成績自然好不到哪兒去?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決定的。不能單憑學生是否經常被老師提問,來推斷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


木爻木大說教育


有很大的區別:

老師喜歡兩種學生:1、學習好的學生,給自己增光提高績效;2、或者家庭條件和關係能給自己幫助的學生因為能對自己有利(別說人陰暗,這是現實);

老師也愛抵拎幾個淘氣的學生,那是提醒他正在乾的壞事已經被發現讓他放下;

這種情況除外,對於中等又沒啥特殊的學生,如果學生自己再不積極,就被冷落!

你覺得孩子小不懂,其實他們都明白白的。他們知道老師喜歡誰不喜歡誰!

他們就是這麼單純,也喜歡喜歡自己的老師和學科。

一個孩子說:我英語不好,是因為我不喜歡我們英語老師,這種事情是正常的!


“史上最強學習方法”:自主思考後,自己說一遍!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教授有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人們習慣用複雜的詞彙來掩飾自己不明白的事情。
要想徹底地掌握一個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自主思考一遍,用自己的話,通俗有條理地表達一次。
在西方,這被稱為“費曼學習法”,被譽為“史上最強學習方法”。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問某個學生,他會專門對於這個問題加深印象,自主思考,從自己嘴裡說出來;

一個學期過來,你問他記憶最深的幾個問題,肯定是他自己思考並且回答過的。而不是默默學習寫在紙上的。

這個方法對於大人也一樣有效。


企業是個江湖


上課經常被老師提問的學生和從不被提問的學生成績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首先,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很多老師提問的時候,都是提問班上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或者是提問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這種情況下,經常被老師提問的學生注意力要更集中,聽課效果更好。而從不被提問的學生上課更容易走神打盹兒,聽課效果不好。

其次,經常被老師提問的學生心理素質更好,表達能力更強。因為經常站起來在全部同學面前回答問題,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訓練,這也是從來不被提問的學生得不到的。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名在中行工作的領導家長會的時候說希望老師每週能提問一次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有些家長已經認識到了經常被提問的孩子和從不被提問的孩子是有差別的。


老班兒


我屬於學習好到老師不提問的那種(不是自誇,是事實),哪一次我舉手老師也不叫我,初二那次生物老師就直接問除了cjx還有誰回答,我就不讓他回答~~,其實以我的經驗來看,不用一直回答問題,我鄰班就有一男的上課總搶答,我們都認為他是SB ,你沒必要逼自己去回答,只要追的上老師的思路就好了,最好可以比老師的思路稍快一點點,上課之前預習,可以很有效的讓你跟上老師的思路,當然,你也可以積極一點,可以讓老師對你改善印象,和老師打好關係在你升學的時候很有用。我的建議就這些,有疑問可以繼續追問~~


玉龍古箏工作室


那要看是什麼年齡階段的學生了,比如小學生,學習習慣未養成,學習自覺性差,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老師課堂提問多一些,會從不同的方面引起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老師的每一次提問,都能提醒學生的興奮點,讓他們分散的注意力重新激發出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有幫助的。師生不互動,老師滿堂灌,只會使學生懨懨欲睡,課堂死氣沉沉,當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差。而且老師對自己的教育效果絲毫不知,這是最可取的教學方法。

相對於中學生來說,特別是高中生,由幹年齡的增長,心理的成熟,他們學習的目標明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長,老師的教學的方法是講清重點,指明學生的思誰方式,傳授不同的解題方法,教學生做好聽課筆記,這是老師課堂教學的重點,提問會比小學教師的提問少得多,而課堂則顯示為秩序井然,學生聚精會神,動嘴比動手也少了很多。

總之,經常提問要分學生的年齡階段而言,不能統而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