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一生一世我愛你誓愛生世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單正巧:


單正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婦專委,懋德中心志願者。20多年的軍旅從醫經歷。擅長精神動力取向,工作方向有喪失,婚姻情感及家庭問題,各種情緒和壓力引起的睡眠問題,抑鬱、焦慮等各種神經症及其講座,團體輔導,擅長團隊合作,團隊溝通等等。

對於孩子的情緒,父母應該積極採取措施,以防止孩子受到情緒的傷害。

一、父母要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你遭受挫折,火冒三丈時,要注意孩子很可能在模仿你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你動輒勃然大怒,又怎能期望孩子管理好情緒呢?

二、要看到孩子的情緒,要讀懂孩子的情緒。

當父母注意到孩子有情緒,一定要去關注它,陪伴本身就是支持,然後把你看到的,感覺到的說出來,讓孩子複述一遍,再問孩子:是這樣嗎?如果不是,“那你說說看,你究竟怎麼啦?”誘導孩子表達,當孩子表達完,我們不評價,再重複一下孩子的感受。然後孩子會好很多,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以擁抱、愛撫,這樣對穩定情緒有好處。

網上有一位老外父親與女兒關於情緒處理的視頻,場景是女兒生氣在哭泣,父親蹲在孩子面前輕聲地教導孩子,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有問題如何表達,始終強調是愛她的。我把父女的對話,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父親:每次你像這樣感到生氣的時候,不要一直沉浸在憤怒的心情裡,好嗎?你要接受它,你要尊重它,你要承認你生氣了,然後慢慢放下,好不好?之後,你的心情就會好一點,就算你還是不開心,你還是做不到,那就順其自然,我們依舊愛你,你也不會受影響,你的世界依舊一片光明。覺得生氣沒什麼大不了,你可以生氣,你可以生我的氣,生媽媽的氣,生妹妹的氣,甚至生自己的氣,只是不要讓這種心情支配你太久,因為時間太久的話就會出問題,慢慢放下,克服它,有時候也可以直接停下來,大喊發洩,或者拿枕頭出氣。

女兒:我不喜歡你罵我。

父親:寶貝,我只是在逗你,我不是真的想罵你,你有時候還說我是“傻子”呢?對吧?有時候我不介意,有時候我也會有點生氣,是不是?但這沒關係,重要的是要把它說開,這樣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我會尊重你的底線,決不會越過,但你也得先告訴我,偶爾開玩笑也是可以的,對嗎?但有時候不好笑,我尊重你,也尊重你的心情,要是今天不適合開玩笑的話,我就不開玩笑,你只需要告訴我,我就不會了,好不好?因為如果我瞭解的不夠,我就做不好,今天我就不和你開玩笑,好嗎?現在咱們去散散步吧,你可以把它拋到腦後,你願意的話就把氣憤遠遠地拋在腦後,你也可以踢土,只要能擺脫壞心情,你想做什麼都可以,只要你能覺得好受一點,好嗎?親親我,好嗎?……

看完是不是很有啟發呢?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1.家長以身作則,孩子更加從容應對

平時家長在與他人打交道時就要學會恰當表達自己的情緒。

很常見的一個場景,開車一族很容易變成路怒族,遇到併線插隊的車子,往往會生氣的罵上一句,其實這種情緒的宣洩,對於前車來說,根本不知道後車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對於車裡的孩子來說,接收到的就是生氣了就要宣洩,就要罵人。

2.學會就事論事,不翻舊賬,不嘮叨

在教育孩子上,很多家長喜歡翻舊賬,孩子一旦不聽話,就會翻出很多以前的舊賬來證明孩子是錯的,孩子每次都聽到這樣的嘮叨,自然也是心煩氣躁。遇到事情只會怒氣衝衝,或者也來翻舊賬。

3.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並加以練習

如題主的圖那樣,孩子不小心打壞了東西,如果家長的反應是大怒並罵孩子笨,孩子下次做了錯事就會要麼手足無措,非常害怕家長會因此責罵,要麼想隱瞞家長。


在外面遇到事情時,孩子也會同樣的反應。

可以教會孩子對別人說,對不起,我不小心打壞了花瓶,我是因為亂跑導致的,我下次會注意的。這樣即使在外面做錯事了,首先要學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表達出下次自己會多多小心的誠意,也容易獲得別人諒解。


jason媽咪有辦法


如果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話題。

1、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情緒是個什麼東西,每個人都有情緒,有情緒的時候也是正常的,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摔倒的時候,不要直接和孩子說不哭不哭,又不疼。這種表達方式就直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感受被忽略,那麼就會把情緒壓在心理,就不會表達出來了。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和孩子共情讓孩子知道你和他是同頻的,這樣孩子才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2、讓孩子找到合適的情緒表達方式

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一些情緒表達的方式,比如可以哭可以鬧,可以撕紙可以吃東西可以運動等等,然後和孩子一起篩選出更好的不傷害人,發洩情緒的時候要不能傷到自己,不能傷到其他人,這樣的話才是比較好的方式,比如生氣可以運動,可以運動等等是比較好的運動方式。


3、和孩子一起和情緒和諧相處

讓孩子和情緒和諧相處,知道情緒是怎麼來的,著名的情緒理論ABC可以很好的解釋,事情發生A,如果解釋這個事件B,根據解釋形成的結果C,如果A相同,但是因為B不同,最後的C也是不同的,所以可以對待一件事情,讓孩子試試不同的情緒會產生如何的結果。讓孩子慢慢學會調節自己看到問題的方式B,然後學會和情緒和諧相處,這樣的話估計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親子成長手冊


能很好地表達情緒,無疑是情緒能力高的表現。

希望孩子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首先,父母得讀得懂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發展規律有一些瞭解。

情緒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出生第一年:基本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定義了 6 種基本情緒。包括快樂、憤怒、悲傷、驚訝、恐懼和厭惡等六個方面。

這些情緒是在孩子剛出生、生命第一年的早期就出現的。有很強的生理基礎。而且,不論是哪個國家、說哪種語言,有哪種習俗的人類,都有這些相同的情緒。

基本情緒一旦出現,就不會消失。時至今日,哪怕我們已經20、30、40、50歲了……這些基本情緒還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裡。

1.5-2歲:自我意識情緒

當孩子一歲半左右,自我意識出現之後,自我意識情緒才會逐漸出現。

爸爸媽媽們可以觀察自己 1 歲半到 2 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他們是不是已經能從鏡子裡或照片裡認出自己?

知道鏡子裡、照片裡這個人就是我,不是別的任何小朋友,這就是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了。

自我意識情緒包括同情、嫉妒、尷尬、自豪、羞愧、內疚等。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兩歲左右的孩子,反而沒有小時候大方,變得不愛叫人,動不動就不好意思;如果媽媽表揚了別的小朋友,他還會生氣、嫉妒。

這並不是退步,其實是孩子情感發展往前走了一大步。

孩子的“情緒語言”和“情緒理解”是如何發展的?

現在我們知道,孩子心裡存在著各種情緒,那孩子如何談論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緒呢?孩子是如何理解情緒的呢?

  • 2-4歲之間

孩子的情緒詞彙迅速增加,能準確的識別自己和他人的簡單情緒;

孩子能談論過去、現在、將來的情緒;

能談論情緒的原因和後果,可以識別與特定情境相聯繫的情緒;

在玩扮家家這樣的假裝遊戲時,會使用情緒語言。

  • 4-5歲之間

對情緒做出口頭反應的能力增強,能思考情緒和情境間較複雜的關係;

明白同樣的事情,可以引發不同人的不同感受,在事情發生之後,情緒可以持續很久;

控制、調節情緒以及適應社會標準的意識逐漸增強。

情緒能力,有哪些方面?

情緒能力對孩子的社會能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有利於孩子與別人保持積極的關係,在社會交往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目標。

比如,不會調節自己情緒的孩子,容易過分衝動、缺乏自控,甚至過分焦慮,於是經常被小夥伴拒絕;

而能很好地理解他人情緒的孩子,更容易輕鬆地和小夥伴們建立起積極的關係,也更容易獲得老師的表揚和喜歡;

具體來說,情緒能力有三個方面:

1、情緒表達能力:

能比較準確完整地敘述自己的情緒狀態,及導致這種情緒發生的事件。其實,描述事件的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很好的情緒疏導。

2、情緒認知能力:

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情緒,能正確分辨他人的情緒,以及導致這些情緒的原因。

人對自己的情緒認知得越清楚,所表述的情緒就越準確。

如果沒有特別引導,很多孩子只會用“高興”和“不高興”來籠統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

因此,如果爸爸媽媽能幫助孩子瞭解更豐富的情緒表達詞彙,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也會更好。

3、情緒調節能力

情緒調節,是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否能通過一定的方法、策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強度、行為方式,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情境、人際關係的需要。

如何幫助孩子提升的情緒能力?

瞭解了前面提到那些關於孩子情緒發展的基礎知識,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嘗試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了:

一、幫助孩子積累表達感受的詞語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情感導師,生活中就充滿了教授孩子情感表達的機會。

比如,當小夥伴遇到困難,我們可以對孩子說:

“他現在一定鬱悶吧?”

看到小夥伴被欺負,我們可以對孩子說:

“他現在肯定很傷心吧?”

如果孩子被誤解了,我們可以對孩子說:

“媽媽知道你現在很委屈”。

二、告訴孩子一些關於感受的身體反應

當我們正經歷某種情緒的時候,身體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也是應該讓孩子瞭解的常識。比如:

當人們害羞時,會臉紅;

當人們沮喪時,會垂頭喪氣;

當人們高興時,會笑容滿面、手舞足蹈等。

為了能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我們可以藉助繪本、照片、圖片,或在陪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讓孩子更方便、直觀地看到各種情緒反應。比如:

“小浣熊捨不得媽媽,傷心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蘇菲的玩具被妹妹弄壞了,蘇菲氣得臉都紅了!”

三、相對於“好”孩子,更期待“真”孩子

不管是愉快、驚喜、這樣的積極情緒,還是厭惡、嫉妒這樣的負面情緒,都需要表達出來。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的情緒一般外顯型比較強,也就是“藏不住事兒,心裡想什麼都寫在臉上”。這其實是好事兒,當內在的情緒和外在的表現越一致,就越健康。

而有些孩子的情緒卻相對內隱,有情緒不表達,這種情況下,情緒的一致性就會被削弱。

甚至有個別的孩子,情緒表達是反向的,明明很生氣,卻在大笑,這樣的情況更加需要我們加倍關注,幫助孩子梳理情緒和表達方式。

可是敢於真實、敢於坦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別說孩子,我們大人也不敢說自己做得很好。

如果孩子充滿自信、充滿安全感,擁有高自尊,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我認同。

明白自己的長處是什麼,同時也能適當地接納自己的弱點。

這樣的孩子,遇到困難敢於嘗試,不怕犯錯,也會坦然地尋求別人的幫助,不會扛著沉重的面子,敢於表現真實的自我,也敢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敢於真實,才不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會忽略自己的需求,不會犧牲自己的觀點,而是盡力把自己的情緒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

如果忽略了“真”,“好”會變成一種強制。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父母如何教孩子發洩情緒?那麼提到教孩子發洩情緒呀,父母可能先要想一想,您自己會發洩情緒嗎?比如說我認識的一位媽媽,她一有情緒在家裡就大肆發洩,對老公呢,橫挑鼻子豎挑眼,對於孩子呢也是,看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麼,最後情緒是發洩出來了,但是家庭關係卻破壞了。所以說呀,這樣的情緒的發洩呢,就是一種不合理的發洩。簡單地來講呢,就是情緒化。也就是說,被情緒所控制了。所以說呢,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宣洩情緒呢,自己也先要知道,自己的情緒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經常有一些父母會說,今天的心情非常不爽,那麼這個不爽是什麼呢?當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卻說不上來了。所以呢,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覺察一下,這個不爽究竟是憤怒?是委屈?是嫉妒?或者是憂傷?我們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緒是什麼的時候,才能提到如何去表達情緒。那麼如果說我們今天很憤怒,我們一定要在家人面前發洩嗎?不一定。那麼我們怎樣以一種方式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同時又不傷害到別人呢?比如說,我們可以對我們的愛人講,我今天遇到了一件什麼什麼樣的事情,所以我很不開心。我今天非常非常的難過,請給我一點自己的空間。

那麼也或者呢,可以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自己大哭一場,這些都是宣洩情緒的方式。那麼父母對自己的情緒能夠清楚的認識,合理地表達。對於孩子來講呢,幫助孩子去宣洩情緒,也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那麼我舉一個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小例子。比如說有的孩子被門夾到了手,然後呢,哇哇地大哭不止。這個時候呢,很多父母會上去之後,抱起孩子就說,打它,打它,打這個門,都怪它夾了你的手。那麼此時呢,我們父母看似是在幫助孩子宣洩情緒,看似呢是在保護我們的孩子,但實際上呢,對於孩子來講,他對於情緒的理解,對於情緒的宣洩,是混沌一團的。這個時候我們首先就要去體會,當孩子被門夾到了手他的情緒是什麼樣的?他很疼吧,他會有委屈吧,他是不是還有一些憤怒呢?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抱起孩子拍著他的頭,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被門夾到了手很疼,你是不是很生氣呀?同時你的心裡面還有一點委屈?那麼當孩子聽到你這樣的表達的時候呢,他會覺得,哦,原來有人懂我了,他會覺得,和媽媽的心連得很近,從而呢,他的情緒也會平復很多。最最重要的是,媽媽這樣的一個自然的表現,讓孩子理解了,原來我的這種感覺,叫做委屈,原來我的另外一種感覺叫做憤怒。自然而然的孩子就知道了,自己的情緒是什麼。同時,也會學習到了,如何去表達情緒。


積木育兒



鳳146983974


對於一個8歲,內向、懂事、膽小的孩子來說,引導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

8歲的孩子屬於小學階段,已經有了很好的表達能力,個人認為,引導孩子釋放情緒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說出來和做出來。

一是,讓孩子說出來。

我們都知道,不良情緒長期積壓在心裡,會對孩子的身體及心理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而性格相對內向膽小的孩子,有情緒更不願表達出來。

如何讓孩子說出來,就需要父母與孩子平時有良好的溝通,和親密的親子關係。

平時家長要多拿出時間陪伴孩子,這種陪伴指的是有質量的陪伴。

大人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平時會很忙,很辛苦,但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很煩惱,再忙也要哪怕每天拿出幾十分鐘,做到有質量的陪伴。

1.多跟孩子聊天,形成規律跟習慣,每天比如晚飯後,睡覺前等,跟孩子放鬆的聊聊天,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給孩子傾訴的時間和機會。

2.陪孩子一起閱讀,在讀書讀故事過程中,遇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一起聊一聊,能觀察到孩子近期的情緒,同時讓孩子打開心扉,引導孩子把想說的話慢慢說出來。

二是,讓孩子做出來。

1.大人要抽時間陪孩子多運動,我們都知道,運動是很好的解壓方式。

引導孩子多運動,培養他的運動技能,小學的孩子,一般來說,跳繩、跑步、打球、登山……

只要是有益的運動,都可以陪孩子多參加。

2.多陪孩子做手工,做遊戲。

對於性格有些內向的孩子,有些事情不願表達,尤其是語言方面說的少,那麼家長可以通過做的方式,讓孩子的情緒有一個很好的表達渠道。

在做孩子喜歡的運動、遊戲、做手工……過程中,孩子會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物,放鬆心情,緩解釋放緊張情緒。

綜上,無論是讓孩子說出來,還是做出來,前提都是父母要保持平穩的情緒,不要著急,避免給孩子造成緊張情緒,因為有時,孩子的緊張情緒也與大人有關。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要心態平和,不要給孩子過多壓力,成年人健全的心智,會讓我們自我排解緊張情緒,而小小的孩子,沒有太多能力自我排解,所以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多觀察、分辨,幫助孩子排解煩惱,釋放情緒,有一個健康的成長模式。





小屯


情緒好比一個袋子,滿了就會溢出來。收穫的是積極情緒的話,他就釋放積極的,收穫的是消極的話,那麼釋放的就是你覺得他要改的!!

所以要求孩子管理情緒,看平時孩子周圍的情緒環境!所以孩子情緒管理需要兩大方面:

首先,家長的榜樣。好的家庭關係!也就是家庭氛圍。如果家長在家裡成天指責,不斷責罵,孩子情緒是不會好的,這時家長不改變或者不學會學習情緒管理的話,孩子是不會有所改變的,到了青春期會更厲害!

第二,正確認識情緒的存在!並解讀其背後的意義。孩子的情緒為什麼存在,一定有孩子內心的需要,我們家長要理解,並懂得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疏導,一切負面情緒都有其正面意義,請一定靜下心,聽孩子的聲音!

過段時間我們有孩子情緒管理的講座,可以關注一下


積極人生家庭教育


我是育兒領域創作者皮爹,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一起探討一下。以下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孩子因為心智還不健全,對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孩子的情緒表達基本上是本能表達。孩子有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內心的真實反應,因此家長不要過於擔心。

首先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情緒。釋放情緒是緩解心理壓力的一種方式,如果情緒一直得不到釋放就會影響到身心健康,家長應該特別注意。家長要教會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乾溝,比如可以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讓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充分的表達就是釋放情緒的最佳方式,避免情緒積壓,影響孩子的省心健康。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這不僅是一種很好的親子互動方式,也有助於釋放情緒。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角色扮演遊戲、玩玩具,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還有適當的運動也是緩解和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在運動過程中,不僅身體得到鍛鍊,心情也會得到釋放。

總之,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產生情緒的根源,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能壓抑孩子的情緒。父母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是孩子最好的心靈安慰劑。

以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


九石講故事


對父母來說,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處理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從出生第一天開始,父母是孩子分享快樂和應對挑戰的嚮導。傳統的觀點認為,嬰兒在2歲之前不會說話或感覺太多。事實上,6個月大左右的嬰兒能感覺到恐懼或憤怒。研究表明,兒童有效管理各種情緒的能力,也被稱為自我調節,是日後學校、工作和人際關係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角色的重要性

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月,父母應該對嬰兒的聲音、面部表情和手勢信號靈敏地做出反應,讓嬰兒知道他們的感受是被認可和重要的。你要讓孩子知道,感情沒有對錯。悲傷、喜悅、憤怒和愛可以共存,都是孩子們體驗情感的一部分。當你幫助孩子理解他的感受時,他就更有能力去有效地管理情緒。

識別和應對情緒

憤怒、悲傷、沮喪和失望等情緒對小孩子來說是難以抗拒的。識別情緒是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告訴孩子們這些感覺是正常的。

不要害怕情緒

當孩子哭鬧發脾氣時,耐心平靜地傾聽觀察孩子的意願。當你詢問並承認孩子的感受時,這個過程傳達出一個重要的信息:情緒是有價值的和重要的。

避免抑制或批評孩子的情緒

情緒不會自動消失,而是需要以某種方式表達出來。認知孩子的強烈情感,有助於孩子學會如何應付負面情緒。當感情被最小化或被忽視時,孩子往往通過激進的言辭和行動來表達情緒,或者把它們向內心轉移,最終會使孩子感到焦慮或沮喪。

情緒表達的另一種途徑

如果你一歲半的孩子對沒收iPad感到憤怒,引導他跺跺腳,或者用一支紅蠟筆畫出他多麼生氣;當兩歲的孩子因為不能把球放進籃子裡而感到沮喪,引導他利用工具或換一種方式完成;當3歲的孩子,害怕去新的幼兒園去上課,建議事先可以和老師見面,在操場上玩耍,這樣陌生的環境就會變得熟悉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