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危機”都是財富大分配的過程!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一次財富再分配的過程!縱觀歷史,我認為不僅僅是金融領域,應該說是任何歷史時期、任何領域都是如此,財富在隨著危機進行重新分配。

2020年這場“危機”和過往因為經濟問題與戰爭而引起的事因明顯不同,這是一場以傳染病為直接原因引起的全球系統性經濟危機。雖然起因和過程也許與過往有所不同,但是最終的結果恐怕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每次“危機”都是財富大分配的過程!


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例,最簡單的概括就是拯救核心金融機構銀行-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多輪量化寬鬆政策-社會核心資產價值大漲-1%的超富階層變得更加富有,貧富分化加大。

這一次也不會有任何區別,造成這種現象的表面原因有:

一.銀行體系是金融核心,百業之母

現代經濟社會想要度過任何金融危機,第一步都是需要穩定銀行體系。銀行體系的安全直接決定了整個經濟系統是否能夠正常運轉,所以最近網上關於房價崩盤的論調都是不可信的,因為目前信貸資金有近一半是房貸。

每次“危機”都是財富大分配的過程!


銀行在經濟危機中扮演的也是最核心的角色,因為經濟刺激政策最終落實還是依賴於銀行。經濟刺激的核心是借貸刺激,畢竟錢借給誰還是由銀行決定,收不回來也需要銀行承擔相應風險。最近銀行的人經常聯繫我,說為了扶持中小企業開門,信貸方面有很大的政策力度。可惜公司暫時沒有這個需求,要不然能感受一下政策具體實施的力度。

二.金融寬鬆政策的主要獲利者

管理層刺激經濟有兩條腿,第一條是以地方融資平臺為主體的新老基建,大量的專項債,財政拔款等都需要城投城建這些單位去實施。另外一條腿就是通過銀行的信貸體系。我們可能都聽過一個段子,窮人存錢到銀行,富人到銀行去借錢蓋房子,然後再賣給窮人。

在刺激經濟和保就業的雙重壓力下,未來一年多的金融信貸擴張是不可避免的,這個時候到銀行借錢會發現錢比過住好借,可以借更多,同時成本更低。只要你有辦法保證足夠的利潤,你的獲利空間自然也就越大。

可以說在此輪危機中最終的獲利者是能在銀行體系中拿到更多便宜資金的企業,當然不排除部分最終會被債務壓垮。

三.社會財富結構關係變化

每一次危機來臨的時候都會消滅一部分“泡沫財富”。例如這一次美股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四次熔斷,市值跌去30%。可是我們只需要回顧一下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就會發現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今天的美國股市在美國社會財富中的比例是遠遠高於十二年前的,因為2009年-2019年這十一年,標普500的平均年漲幅達到了13.5%。也就是說美國在2008年危機之後,社會財富中房地產與股市已經不在一個等量級上。這也是本次美聯儲救市的力度與急切度遠遠大於過往的重要原因。

而國內在這一點上恰恰相反,股市的總市值雖然在近十一年有明顯的上漲,但是相較於房地產市場規模卻在變小。目前測算中國房地產市場總規模達到400萬億人民幣,而A股的總市值剛剛超60萬億。

我一直認為2000年後中國財富大爆發還好是以房產為絕對核心,因為這是必需品,無需太多思考,普通人即使不情願也會購買。假設跟美國一樣,你就會發現貧富差距會遠遠大於現在。雖然我不記得準確的數據,但是美國1%的人口在過去十一年所佔美國社會財富總額的比例有一個較大的提升。美國的中產階層無論是從規模還是佔比都有明顯的下降,美國首富群體的股票資產增幅巨大。這裡面最好的例子就是比爾·蓋茨,如果他從未出售過微軟的股票,也沒有做過任何慈善捐贈,他現在的身家市值應該是5000億美元。

2008年金融危機改變了美國的社會財富結構,讓美國多元化財富結構變得更加金融化,即變成金融佔絕對主導地位的現狀。

四.國家競爭力

將這一次除開,二戰後每一場全球危機都爆發於美國,但是其也都是最先出來的國家,原因非常簡單,國家競爭力。我印象中歐元區剛剛成立時,即使不算英國,經濟總量也超出美國不少。可是時至今日兩者經濟規模老美應該還稍稍領先,未來兩者之間大概率還會拉開一些差距。包括本次疫情也是如此,雖然現在美國是疫情震中,但是災後重建的速度一定會快於歐洲。

畢竟大洪水到來之後,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水手,決定你第一生存機率的還是你在哪條船上,有沒有機會發揮才能。此次疫情同樣是一次國家競爭力的測試,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國、新加坡、韓國,這些東亞儒家文化圈國家明顯是第一梯隊。我想這並不是巧合,這是由文化基因所決定的。第二梯隊是歐美,雖然目前是震中,加速狀態,但是以美歐的國力最終應該還是能控制下來。真正讓人擔心的就是我在3月20日週報裡提出的東南亞各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我們很幸運的是在最強力的大船之上,肯定也會是全世界中從疫情中走出來的第一個主要經濟體,無論對於國家和個人都是一次機遇,沒有必要太悲觀。

五.在這一階段選擇比努力重要

每一次經濟週期都會推動社會的一些變革,在這一階段選擇要比努力重要。例如2008年、2014年,當時的經濟都面臨著不同的困難,而後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後面的事情也不用多說。

每次“危機”都是財富大分配的過程!


未來一到兩年的選擇可能決定了未來十年大多數人的命運,關於投資學習,研究這麼多年,回過頭來看只不過是幾次關鍵性選擇。因為在危機中往往人力資源的價格是下降的,資產的價格是上升的,錢不值錢了。此次危機的結束最直接影響因素是疫情在主要經濟體得到控制或是疫苗、特效藥的出現,這帶有不可測性,但是參考國內控制需要一個半月,完全恢復正常還需加兩個月。即使考慮到國外控制組織能力要弱一些,將這個時長拉長兩到三倍,應該還需要半年左右。相較於金融危機,市場恢復期還是要短很多,因為金融危機的重建是信用的重建,債務關係的重建。

所以我不僅一次強調我看好下半年的行情,只要是有價值的資產,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將會有一波上漲期。

有價值的商業形式:雖然我國是互聯網應用最發達的國家,但是此次疫情讓互聯網的深入程度又進步了一次,最典型的就是中年人群。50歲以上人群對於互聯網在此次疫情之前,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經常使用,或是“教也教不會!”的狀態。但是此次疫情天天關家裡,就算教不會也會了。中國互聯網使用率和滲透度再上一個臺階。阿里與美團的線下生活圈對決就是最直接的體現,過去我常說以後你沒有辦法生活在別人的手機裡,那就沒法活。此次疫情之後,這種現實更近了,等到一至兩年5G普及,就是最後的機會。

每次“危機”都是財富大分配的過程!


有價值的行業:此次疫情除了讓互聯網相關企業獲益匪淺以外,我們發現生活在極端環境下,我們提前感受了一下醫療衛生的重要性。身為武漢人,此次疫情讓人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有點小毛病,因為會無處可去。我很早就確定了以後只做醫藥醫療方面的股票,將此劃為自己的能力圈範圍,重要的原因就是我預見未來二十至三十年,中國最重要的行業就是醫療衛生,最大的挑戰也來自這裡。未來的社會大眾焦慮不再是房地產,而是醫療資源的分配與保障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