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小崔已經有幾年了,雖然他已經四十多歲,筆者但還是喜歡叫他小崔。從《漁我同行》到後來的《鉤尖江湖》、《小崔有話說》、《釣魚方程式》等一系列釣魚節目,筆者幾乎每集都有收看。每年200多天的風餐露宿,看著小崔從一個氣質翩翩的美男子逐漸變成一箇中年大叔,筆者發自內心的感謝小崔,用自己的行動為廣大釣友帶來這麼多釣魚技巧和垂釣體驗。
可令人惋惜的是,同化紹新、李大毛等同級別垂釣節目相比,小崔的節目貌似始終無法超越二者,至少在商業模式和吸金能力上,《鉤尖江湖》一直無法達到二者的高度,甚至自第三季以後至今一直處於斷更狀態,逐步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當中。那麼同為主流垂釣節目,《鉤尖江湖》為什麼始終無法提高其吸金能力呢?筆者總結了一下幾點:
一、節目強調真實,缺乏釣獲巨物、連桿的新鮮感
《鉤尖江湖》節目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鉤尖江湖--真實讓你懂”,其節目風格也一直強調真實垂釣,不提前打窩、不使用老闆提供的餌料,甚至主動前往難以垂釣的黑坑挑戰,其目的就是講解垂釣思路和方法,提升觀眾垂釣技能,讓觀眾有所收穫而不是單純炫耀魚獲。
但很多時候節目一集下來不見一條魚,甚至連續幾天“空軍”,讓很多人覺得“我上我也行”,這水平跟我自己差不多嘛。
小崔本身並不是一位教父型的導師,亦或是缺乏表述,往往講出來的乾貨並不多,千篇一律的“發家勺”出苦力打窩法也難以讓廣大釣友接受,更別提植入到觀眾心中,就像是演技派和網紅一樣,後者雖華而不實但往往更能抓住人心,這不能怪觀眾不識貨,而是演員沒能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小崔也該思考一下適合自己的節目方向了。
二、垂釣場所都是投放的養殖魚,即使釣獲大魚觀眾也不買賬
小崔很多的垂釣地點都是青山綠水間的魚塘,既不是完全風景如畫的野釣,也不是眾人緊張激烈的黑坑,而是介於兩者之間,讓觀眾抓不住重點,觀眾往往會產生有野釣的環境和黑坑的魚獲兼顧的心理,而這種情況以《鉤尖江湖》的風格是很難實現的。
所以筆者第二點建議就是抓住主攻方向,有針對性的作釣,節目可以主打真實,但節目效果一定也要兼顧,光靠個人魅力是無法支撐整個節目播出的,無論過程多艱難,在節目的最後一定要釣到一條令人滿意的魚獲,多播精品,寧缺毋濫。
三、節目組製作無明確人設包裝,主角光環不足
這點就要吐槽一下《鉤尖江湖》節目組了,為了追求真實,很多爆竿、斷線、脫鉤、跑魚現象都播到了節目中,給人的印象是藝術來源於生活,但並未高於生活,跟自己平常釣魚沒什麼兩樣,未能引起觀眾的注意力。
在傳統文化中,釣魚一直是修身養性、品德高尚的運動,很多主流垂釣節目也是朝著這個方向運作的,且不論他們主角平時如何,在節目中展現的都是成熟穩重,諄諄教誨的人設,主角光環明顯。而節目組對小崔的包裝卻不同,小崔性格不夠沉穩,說話腔調屬於典型的東北大漢形,很真誠,但在熒幕上會顯得城府不深,難以在互聯網上讓人產生信賴感,在這個網紅當道的時代,說真話往往並不能換來真心,也就無法創造出鉤尖江湖的品牌效應,進而無法打開“錢”路。
因此筆者的第三點建議就是,節目組努力包裝主角光環,同時小崔在節目中提高自己的“城府”,以更老成穩重的形象和語言錄製節目,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哪怕是“偽大師”,觀眾也未必介意。(這裡沒有任何貶低小崔和東北人的意思,因為筆者就是長春人,和小崔算是老鄉,也是小崔的忠實粉絲,真心希望多看到一些小崔的節目。)
最後,作為崔哥的忠實粉絲,筆者會一直關注崔哥的動態,第一時間支持崔哥的作品,無論是文章還是視頻,也期待早日看到崔哥出山,帶我們領略祖國的江河湖海,享受垂釣的魅力。
閱讀更多 河裡釣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