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遗嘱”
大家脑海里也许会自动播放
病榻上的老人为身后事做安排的场景
老人将立遗嘱称为幸福留言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让很多人对生死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立遗嘱不再是年迈者的专利
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
面对生死课题的一种未雨绸缪
根据《2019中华遗嘱白皮书》显示
“90后”三年来立遗嘱人数翻近3倍
▽
截至2019年底,中华遗嘱库已登记保管了16.5万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共计781份。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底,共有2333位60岁以下中青年人订立登记遗嘱,中青年订立遗嘱人数持续增加,“90后”三年来立遗嘱人数翻近3倍。
今天
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遗嘱的那些事儿
- 没想到立遗嘱也有疗愈效果 -
大家可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创建幸福留言
并在指定的时间发给指定的人
打开幸福留言小程序
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可图文)
留言可以根据指定时间给指定的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曾不到一天就有1427人留遗嘱
如今已有超过5000人在“微信遗嘱”上留言
当真要直面生死时
人们大都会反复思考自己究竟能写下些什么
最后落到笔端的都是最深的表白和祝愿
网友@康湛表示
没想到立遗嘱也有疗愈效果
毕竟在不得已的时刻
这可能会成为我们与亲人、与世界最后的对话
- 遗嘱就一定是房子、银行存款吗?-
遗嘱订立的人越来越年轻
财产的类型也越发丰富
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房子、存款以外
程序员李林在立遗嘱时
就把游戏账号留给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弟
2019年10月,李林来到中华遗嘱库,将大部分财产留给父母,此外,他特地向工作人员咨询,游戏账号是否也能写进遗嘱?
在得知可以之后,他把游戏账号留给了游戏里并肩作战的堂弟
实际上,跟李林一样
将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写入遗嘱的人
并不在少数
中华遗嘱库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90后”立遗嘱的人数在全国已经突破了300位,而将虚拟财产写进遗嘱的有180多位。
除了游戏账号
还有汉服、各种手办等也能在遗嘱中找到归宿
毕竟这都是90后的精神寄托啊
- 90后为什么要立遗嘱 -
90后年纪轻轻,还有大好时光
为什么要立遗嘱?
这个问题我想用几个故事告诉你答案
“如果不是距离死亡那么近
我永远想不到要写那个遗书”
@黄春明x疫情间武汉志愿者
//
1月21日,黄春明与业务经理驱车来到武汉给家乡的砂糖桔找销路,两天后武汉“封城”。他随即做起了志愿者,负责为医院和社区配送医疗生活物资。
“那个时候空气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都很悲观,突然之间,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太多的事没去干,太多的心愿没有完成,太多的话没有对家里人说,真的害怕突然有一天自己就这么‘过去’了。”他说。
于是,他在一个本子上写好了遗书,然后放进了行李箱。关于遗书的内容,他说主要是对孩子教育、父母赡养等家事的嘱托。
他写遗书这件事后来家人也知道了,妻子始终在后方鼓励支持他,但老爸老妈对此非常抵触。
“如果不是距离死亡那么近,我永远想不到要写那个遗书,但是现在的情况,我觉得要给自己身边的人交代一下。”他说。
“如果有什么变化,
不想看到丈夫和父母因为财产问题发生矛盾”
@王方x即将结婚的深二代
//
94年的深二代王方即将走入婚姻殿堂,在走进民政局前先走进了深圳遗嘱库。
父母为王方个人名下购入了3套住房。由于这3套房产是父母在不同时期投资,因贷款等原因以女儿的名字购买。
她说“倘若发生意外,原本属于父母的投资将被分割,丈夫和父母之间会不会因为这些房产的归属产生矛盾?无论如何都是我不希望发生的。”
于是王方决定先立下生前遗嘱,一旦自己发生意外,自己名下的这三套房子将归还给父母。
一份合法有效的生前遗嘱让王方可以无包袱地走进了婚姻殿堂。
“就感觉把决定已久的事情给办了而已。”
@小陈x疫情下的普通女孩
小陈一直以来有个愿望,打算捐赠遗体,但这个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这次疫情,小陈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医护人员献出生命,看到无数的90后报名支援武汉,她触动很大,决定把捐赠遗体和名下的房子都“托付”给闺蜜处理。
“其实我有暗示过她,我说:万一我有意外了,你帮我捐了,然后房子归你。她觉得我开玩笑,骂我乌鸦嘴,还说童言无忌。”小陈说。
走进遗嘱库,亲笔撰写遗嘱、进行精神评估、所有过程录音录像……一个多小时,陈姑娘就把身后事搞定了,“就感觉把决定已久的事情给办了而已。”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也许我们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遗憾
那些来不及做的事,来不及说的话
我们为之珍视的东西怎么处置
都能用一份遗嘱去完成
毕竟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个先来
- 不畏生死,是当代青年对生命的态度-
在老一代人眼里
说“死”这个字,多少有些晦气
但是在90后的眼里
不畏生死,才是当代青年对生命的态度
早在2014年,山东5个拜把子兄弟
AA制购买了五块联排墓地
希望死后可以葬在一起
2019年,awsl因引起大家感情共鸣
成了B站十大弹幕热词
(注释:awsl=啊我死了)
曾经被闭口不谈的忌讳话题
正慢慢地走入我们的生活中
引导这我们认识生命、正视死亡
如果说死是一段生命的重点
那遗嘱肯定是指向生命传承的起点
2019年7月2月,国内首个器官捐赠登记网站“施与受”,登记人次突破100万,其中志愿者中90后占比超过53%
难道这不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吗?
疫情期间,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肖贤友,在生命的尽头写下歪歪扭扭的七个字“我的遗体捐给国家”,并拒绝注入丙球蛋白,想要留给更需要的人使用。
肖贤友写下纸条几天后去世 来源:人民日报
难道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存在价值吗?
无论是立遗嘱、买墓地还是捐器官、赠遗体
我们能看到的是
越来越多的人无畏远方乌云
选择向阳而生
我们没有办法避免死亡,但至少在生命终结之前,应该明白自己拥有什么?应该珍惜什么,抛弃什么?
最后来说说:假如生命只剩3天,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閱讀更多 深圳攻略大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