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資源、人力資源、人才資源,你能分得清它們之間相互關係嗎?

很多人習慣認為“人力資源”就是“人事”。不但認識錯誤且以訛傳訛。這種現象在各單位屢見不鮮,少有人把錯誤的口稱習氣改正。時至今日依然分不清兩者區別和概念的大有人在。


一、人口資源:

空間地域範圍內所擁有人口總量。無論人類擁有地球還是地球擁有人類,你是其一份子,只要活在地球上,就算在“人口資源”中。全球約76億人口資源,中國約14億人口資源……以此類推,你所在的省、市、縣有多少人口資源呢?


二、人力資源:

76億人口中,有正常勞動能力的、老幼病殘的、退休的、失去勞動能力的……

能被定義為“人力資源”最少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具有勞動能力。

第二、參加勞動。

二者缺一不可。假設你有勞動能力卻不勞動,不能稱為“人力資源”,只能算作“人口資源”;若已參加勞動卻不付出勞動力,也只能算作“人口資源”。

人力資源可狹義定義為參加勞動的從業人員。

廣義定義為一個社會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

無論從事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都是勞動力,都是正常人類本自具有而同步存在且不可或缺的資源。

任何一個參與社會生產力運轉的單位組織中,每個人都是“人力資源”,無論你在任何行業從事任何工種、無論你職務高低、無論你是就業還是自創業,統統都逃不出人力資源的範圍。


三、人才資源:

指德才兼備,在價值創造過程中起關鍵或重要作用的人。

人口資源更多是一種數量概念,而人才資源更多是一種質量概念。在數量上,人口資源是最多的,它是人力資源形成的數量基礎;而人才資源是人口資源和人力資源中質量較高的那部分也是數量最少的。在比例上,人才資源是最小的,即能從人力資源中產生,也能從人口資源中產生。

人口資源、人力資源、人才資源,你能分得清它們之間相互關係嗎?

總結:

人口資源即包含人力資源也包含人才資源,因為後兩個資源都是從人口資源中過了不同的衡量條件後定義出來的。

人才資源即是人力資源也是人口資源,人才資源不能反包含人力資源也不能反包含人口資源。

人口資源不一定是人力資源也不一定是人才資源。人力資源是人口資源,但人力資源也不能反包含人口資源。


現實,“人才招聘會”確切說,叫“人口招聘會”。企業招去的或已經錄用到的並非都是“人才”,大部分只是些“人力資源”,俗稱“勞動力”,還有些拖拉懶散、消極怠工的人在單位裡佔著崗位,只是湊個編制人數而已,這樣招去的都是“人口資源”。

這回不難明白單位總體人力資源質量下降的原因其實招去的是些人口資源。




“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角色”

“人力資源管理”就是對參加勞動的從業人員進行配置、開發、培育、保留,乃至使用過程中進行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協調等一系活動。說白了就是如何科學有效的對勞動者進行管理,發揮勞動價值最大化。

既然任何組織中,每個勞動者都是“人力資源”,肯定是需要有管理者存在,那誰來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呢?

引:(1米=10分米=100釐米。1米代表公司、10分米代表十個部門、100釐米代表一百個崗位)

所有崗位加起來就等於一個公司(100釐米=1米),所有部門加起來也等於一個公司(10分米=1米)。

這100個崗位裡面角色不同,有代表公司執行事務的、有代表部門執行事務的、有代表崗位執行事務的。

代表公司執行事務就是“企業級人力資源管理”,那麼這個組織的總負責人就是“人力資源管理者”。

一個完整的組織是由若干個小組織組成的,不言而喻,若干個小組織的負責人就是“人力資源管理者”,不可否認,各部門負責人都是“人力資源管理者”。

一個單位有這麼多人力資源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聘請人力資源管理者呢?

企業級管理者、部門級管理者都不是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即不會也不懂如何有效管人、帶人、用人、選人、留人、育人。

非“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只是“角色上的人力資源管理者”,當然要再聘請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聘請來的這個人力資源管理者自然就是老師的角色、就是專家顧問的角色,來教育指導這些非專業的管理者學會專業的管人學問。

如果這些非專業的管理者一直不學人力資源管理,那他將無法進入管理者行列,首先他不會管人帶團隊。即使進入了這個行列,那也是這個組織不懂管理,裡面較亂,充其量只是一個戴著虛帽子的廉價勞動力而已。很多單位管理不善的原因就在這裡。從全部到局部再到部分,從宏觀到微觀層層都不會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單位需要的是這方面的專家顧問,而非聘請個總監或經理,否則永遠是治標不治本。


人口資源、人力資源、人才資源,你能分得清它們之間相互關係嗎?


總:總的、全面的

經:經營

理:管理

總經理:全面的經營和管理

詳釋:組織的全面業務經營運作和人、財、物的.

無論是法人兼任、股東兼任或是外聘職業經理人,必須要懂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物資管理,還要懂本公司全面的業務運作。否則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有人創業成功了,要麼技術出身、要麼銷售出身,而對其它的三大管理並不懂,充其量只能算作一名“創業者”,並不能稱之為“管理者”。所以,往往老闆都不是合格的管理者。

外聘的職業經理人也一樣,只是對某一業務領域很強,但很少能把三大管理集聚於一身。所以這些人都不是管理者。只能說他們是“單一型人才”不是“綜合型人才”。

部門負責人也一樣,需要對自已所轄部門內的人員團隊進行管理,對本部門的財力、物資需要管理,只要不會“人、財、物”的管理,雖然只懂技術、研發、設計、銷售。無論給你掛了多高的虛名,其實還是專員級別的,只不過是專員裡面技術較強的,銷售能力較強的,算不上是“複合型人才”,更算不上合格管理者。每個部門的負責人都是“人力資源管理者”,都要學會人力資源管理學。

為什麼有些老闆不願意外聘職業經理人來幫他管理公司呢?說白了就是不信任,怕把自己公司給管廢了。很多的外聘職業經理人雖然掛著“總經理”、“總裁”、“副總”等等類似的頭銜卻沒有實權。有的是讓來充當替死鬼、有的因“非綜合型人才”只給他掛個虛名而已、有的是股東兼任、有的是自家親戚兼任。其真正的大權還在創業者手裡。信任度不到位,不敢輕易授權、放權、分權。

“總經理”、“總裁”、“副總”、“總監”、“部長”、“經理”、“主管”……這些都是“管理者的名號”,不難明白,現實單位組織中的這些崗位多數是掛著虛帽子的廉價勞動力,並不是什麼真正的管理者。如果能達到了以上三個條件啟用這些名稱為“實稱”,否則就是“虛稱”。

在招聘技術類、業務類部門負責人時一定要評測他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技能水平。

現實的笑話:單位讓人力資源部幫其它部門負責人去管他的團隊成員。

“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是教育指導老總和部門負責人怎麼管人,而不是幫企業級、部門級的管理者去管他的下屬,否則就把那些級層管理者管人的權限和工具丟給了其它部門。


人口資源、人力資源、人才資源,你能分得清它們之間相互關係嗎?


再談“人事”。

俗語云:“安天命、盡人事”。想必你早已聽過“事在人為”。

思想運轉、腦力思考、行住坐臥、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生活民生、工作職業、人際交往等等一切的“思想作為”和“現象作為”統統都是“人事”。

廣義的包括了一切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組織之間的相互關係。

狹義的包含了“生”與“活”方方面面一切細節,說大就大,說小就小,大事小事統統都是事。

人事指人世間的事,也指人的意識的對象。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要盡人事的,人伴隨時間活在空間中的一切作為就是“人事”。

一個動作都可以稱作“人事”,乃至你的起心動念都叫作“人事”。

通過以上解讀想必已對比出“人事”和“人力資源”的區別。

綜合來說人事概念過大,已包含了“人力資源”。

現實單位組織中出現了以“人事”為名稱的崗位,在中國就是傳統服務所有從業者的後勤保障工作,因工作內容過於簡單普通,遠不及上面解釋的“人事”意涵廣伸,再說通俗點兒其實就是“行政後勤”。自從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論誕生後,大部分人依然改不了口,還叫“人事”。人都有慣性思維,也習慣性的認為人力資源就是做一些簡單的行政及勞動力保障工作,實則不然!人力資源管理是通用專業。雖遠不及人事引伸義宏大,但比起傳統人事工作確實詳細很多,主要是脫離了簡單的保障工作,而上升成為縱橫覆蓋式主導全局工作。之所以一直沒有在中國各企業中很好的生根發芽,就是被傳統人事工作給混淆了。

比喻:“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此職務的角色是“國師”,不是“宰相”。這兩種工作明顯天壤之別。明智的老闆知是給自已找了個教自已學管人的老師。

本是個值得尊敬的職業卻當成活管理工具,讓你幫他去管人,這樣就成了讓“老師幫學生寫作業”,成為笑話。不難明白這個崗位在市場的流動率怎麼會這麼大。

單位中的很多老總不願屈尊紆貴。礙於顏面不敢將此職業放到顧問的角色上。以上解釋很清楚,無論職務再高,依然跑不出“人力資源”的範圍。不言而喻,老總也是人力資源中的一員。

不用多解釋這下不難明白各單位:

為什麼掛著人力資源的牌子還依然做的是傳統人事的工作;

為什麼口口聲聲喊著“人力資源”卻“不懂人力資源”;

為什麼人力資源概念被抽象了、被以訛傳訛了。


也遇到不少學此專業的研究生在作者手下辦事,當他們提出的問題和傳統人事想法一樣時,便開始去學習查找此專業開設的主修科目: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勞動經濟學……

經剖析,發現此專業學科裡經濟財會類的課程佔比重很大。說明開設初衷是如何學會用勞動力為組織創造價值。

通過多年工作經驗和市場研究得出,此專業並不適合現實單位組織管人應用,此專業對勞動者的心裡世界並不清楚,無法讓從業者主觀發揮勞動價值最大化。

別說是非此專業的人分不清人事和人力資源的區別,就算是高等院校學了這個專業的學生竟然也分不清,這些學生在校期間啃了幾本書,從校門出來被社會偷換概念的風氣帶歪了。要麼沒活學活用。要麼教育失敗,未結合現實把學問講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