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日語資料領取通道→→

有些詞語我們一直在說,但其實它們最開始是日語單詞。

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森女”,“社畜”和“御宅”。

森女來自於日語表達“森ガール”,社畜是直接借用了日語中的“社畜(しゃちく)”,御宅則起源於日本的“お宅(オタク)”。

雖然原本是日語,但因為日本和我們一樣使用漢字,當這些新詞在日本誕生之後,隨著日本動漫,遊戲等在中國的影響力增強,伴隨著網絡文化的潮流,越來越多的日本詞彙被中國人熟知並使用。

淘寶上大量的服裝被打上“森女”的標籤。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辛苦的上班族會自嘲“社畜”。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戀愛中男性和女性也被分為“草食系”和”肉食系”,“御宅”在中國更是由此延伸出了“死宅”,“宅男”,“宅女”等詞彙。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像這樣日本詞彙席捲中國的現象,其實不是在因網絡和動漫被連接在一起的中日的現代社會所獨有。

“文化,文明,法律,思想,哲學,化學,資本,階級,理性,物理,美術,經濟,金融,憲法,權利,義務,文學,主觀,客觀......”。這些從我們開始接受教育起就接觸到的詞彙,也都是日本人提出。

還有,“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些詞也是來自日本。

據調查,現代中國與社會科學相關的詞彙有60%-70%都是來自日語。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清朝末期的中國,負責將西洋的概念漢語化的主要是士大夫這樣的上流知識階層,而當時在日本主要是由中流實務階層來負責。

對於日本的中流實務階層來說,漢詩文不僅是一種風雅的愛好,更是在現實社會中為了工作而產生的教養。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因此在江戶末期的日本,不僅是下級武士,甚至連地痞頭子和農民也會學習漢文。

在當時的漢字文化圈中,孕育了高漢文素養中流實務階層的日本,也是最早取得現代化成功的原因之一。

比如說,在“telephone”一詞傳到亞洲時,中國將它音譯為了“德律風”,相比之下日本的“電話”更簡單合適,於是我們就採用並延用至今。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像這樣,“手續”,“取消”,“場合”等詞也進入了中文體系。

在導入日本人創造的新漢語時,孫中山,魯迅,梁啟超等著名人士也表示了贊同。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20世紀80年代以後,因為日本社會的發展較快,受到日本各方面影響的中國在吸取日本文化的同時,也接納了大量日本語言。

比如說,中國的“照片”與日本的“寫真”意思相同,但近年來“寫真”一詞在中國也能通用了。

還有原本在中國不存在的,比如“居酒屋”,“刺身”,“烏冬”,“壽司”等與日本料理相關的詞語,在日本料理在中國的影響擴大後,也成為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而伴隨網絡的發展來到中國的像開頭提到的“超~~”(とても~~),“中二病”,“萌”等年輕人用語也開始生根發芽。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的增強,開始了漢語詞的“反向流動”。日本現在使用的“特區”一詞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在中國出現。

日本演員八千草薰的隨筆《まあまあふうふう。》是來自中文的”馬馬虎虎”。

餃子,麻婆豆腐,青椒肉絲,小籠包等名稱也因中國美食的魅力在日本變得耳熟能詳。

你說了那麼久的漢語,其實都是“日語”

日本的漢字到底是來自中國,他們的語系中源於中國的詞彙遠遠比中國從日本學習的要多得多。

前面提到的近代化過程中產生的詞彙很多也是從中國“出口”到日本,再由他們借鑑改良後再重新在中國“內銷”。

中國和日本都在不斷引進其他國家的詞彙,因漢字被聯繫在一起的兩個國家,在相互學習和借鑑中不斷豐富語庫,發展自身的文化。

像之前介紹的“偽中國語”那樣,全世界能產生如此奇妙的化學反應的也只有中日兩國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