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人物背景:

我(媽媽):40歲,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某繪本工作室工作人員。

小睿:6歲半:一年級小學生,三歲開始讀繪本。

霏兒:11歲:五年級小學生。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我剛把《鷸蚌相爭》(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拿過來,還沒開始讀呢。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小結: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步。故事只是聽來的,故事情節是在孩子腦中自主形成的想象;圖畫書比較直觀,孩子會有好奇:這本書跟我聽過的故事是不是一樣的呢?他想要驗證一下。

小睿指著封面的“鷸”字問我,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我當然知道“鷸”字怎麼讀,但我還是說: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小結:

跟孩子一起查字的讀音,讓孩子有情景記憶,印象會更深刻。

正當我要翻手機的時候,姐姐霏兒從房間門口探進頭來,看了一眼,大聲說: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說完,迅速跑走了,她去看她喜歡看的《半小時漫畫中國史》。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果然,封面上,小鳥張著翅膀,眼睛縮成鬥雞眼,是戰鬥的狀態。

小結:

姐姐還沒有在小睿心中形成權威的形象所以小睿覺得疑惑。先肯定姐姐的說法,再跟他一起查詢,確認的過程會加深了孩子對這個字的印象。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我讀故事背景的時候,孩子基本不在狀態上,身子扭來扭去。這段文字確實不夠鮮活且知識點太多,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顯得枯燥而無意義:

成語故事“鷸蚌相爭”出自《戰國策》的《燕策二》,講述在大約公元前295年至公元前284年之間,趙國即將攻打燕國,蘇代代表燕國出使趙國......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正文是從第6頁開始的(其中第7頁和第9頁還是純畫面,並沒有文字),可我只讀了四頁,孩子又沒耐心了。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我加快了朗讀的速度,基本屬於一帶而過了,孩子並不反對,眼睛盯著圖畫,看得還蠻認真。

小結:

親子閱讀其實並不是簡單的讀和聽,還非常考驗寶媽寶爸的應變能力。好的朗讀者必須是好的故事講述者,不適合朗讀的或者過於文縐縐的句子,我們如果能在一兩秒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可以快速讀過去,讓孩子有個大概的瞭解。

孩子是讀圖的高手,就算我們不讀文字,孩子也能從圖畫中看出故事的大概來。很多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就是這樣得來的。但如果有家長的引導,輔以文字說明,孩子會得到的更多。

到第23頁,終於,蚌殼和小鳥都出現在圖畫中。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我沒有回答他,繼續讀,但速度明顯放慢了。現在是正常的朗讀速度,讓孩子能夠一字一句都聽進去:

他(蘇代)繼續娓娓道來:

‘我看見一隻河蚌在水邊將殼打開正在曬太陽,就在這個時候,一隻鷸鳥從天上飛來水邊覓食...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讀到第32頁,農夫用網兜把鳥和蚌都套走了,33頁的蘇代眼睛斜著,顯得很狡黠的樣子。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孩子還想繼續說話,我微笑著用眼神阻止了他,繼續讀下去,不過,孩子又開始明顯地不耐煩起來。但並沒有繼續插嘴,直到我把繪本讀完。

小結:

閱讀當中適當的討論是必要的,但切不可討論得太深入,得迅速把話題轉移到繪本中來,這樣不至於中斷閱讀,導致故事不連貫。深入的討論可以在全書讀完之後進行。

最後,故事講完了。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好吧,孩子很會抽絲剝繭嘛,什麼燕國、趙國,他一個也沒記住,但記住了這個故事和講故事的這個“蘇代”。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姐姐霏兒又探進頭來。


繪本閱記日常// 國學讀物《鷸蚌相爭》


小結:

故事講完之後的討論,話題可以無限延伸,有助於發散孩子的思維。

所謂繪本,圖畫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孩子用他獨有的眼光,看色調、看構圖,從圖中看故事。

總結:

市面上的繪本非常多,那些行銷世界多年的經典當然值得一讀再讀,但是國學類的繪本孩子也應適當接觸。只是現階段的國學繪本水平差次不齊,寶媽寶爸們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就更重要了。

— THE END —

西米是誰?

一位對古典文學有蜜汁愛好de報紙編輯,家有二寶,陪孩子看了不少於1000本繪本、漫畫,親子閱讀推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