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豆腐好吃與否,關鍵在豆子和“點”豆腐的方法,這裡說的“點”就是豆漿變豆腐的那個神來之筆,而“點”豆腐的不同方法又關係到豆腐的嘌呤含量,本篇推薦的“漿水豆腐”不僅細膩可口,更是很多痛風朋友們的福音!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相傳是我國漢代淮南王劉安所創。

公元前164年,劉安被封為準南王,其崇尚道家,長期研究長生不老的方子,不惜重金招納數千方術之士,在今天的八公山上談仙論道著書煉丹,他們用山中的清泉水磨製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不料仙丹沒有煉成,倒是豆汁和石膏、鹽起了化學反應,形成鮮嫩綿滑的豆汁凝塊,而這也正是豆腐的雛形,起名“一扳乳”,後人改稱"豆腐",後來“八公山豆腐”也因此名揚天下。


元代鄭允端在詩中言“種豆南山下,霜風老莢鮮。磨礱流玉乳,蒸煮結清泉。色比土酥淨,香逾石髓堅。味之有餘美,五食勿與傳。”把豆腐的原料、製作過程到成品介紹得都很齊全,讚美豆腐的色、香、味、美,並譽其為“五鼎食”。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是日常餐桌上必備的植物蛋白來源,製作豆腐的步驟看起來也很簡單,泡豆(黃豆),磨漿,煮漿,過濾,點豆腐,壓榨即成為豆腐,如何讓豆漿成塊關鍵在“點”字上,從科學的角度說“點”就是利用少量電解質使得豆漿內的膠體發生聚沉作用而產生凝脂,目前流行的點豆腐方法有三種:1、滷水(鹽水滷)點豆腐 2、石膏滷點豆腐 3、草木灰水沉澱法點豆腐 4、葡萄糖內脂點豆腐,前三種方法做出的豆腐均比較硬實,也因為民間過濾粗放使得口感更韌,俗稱“老豆腐”,第四種方法做出的豆腐含水份很高,滑嫩很多,俗稱“內酯豆腐”,而事實上民間還有第五種製作方法,由於傳承難度高民間少有的“漿水豆腐”。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漿水豆腐即是用酸漿使豆漿成凝的過程,酸漿是豆腐製作過程中盛出的漿水,經過乳酸菌發酵變酸即為酸漿(類似蒸饅頭髮面時用的麵肥)。做一次豆腐,留一次酸漿,循環使用。要想做出好的酸漿豆腐不但要有好的酸漿,還得有一定的手藝,因為酸漿豆腐相比滷水豆腐和石膏豆腐來說,技術更難掌握。製作過程中火候的大小,酸漿的酸度,以及點漿的手法等多個環節決定了豆腐的質量,所以會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甚至面臨失傳。


用酸漿點制的豆腐不含豆腥味,具有口感滑嫩、豆香濃郁、久煮不爛、入油鍋越炸越大、保存時間較長等顯著特徵。難能可貴的是,相較普通豆腐,酸漿豆腐富含的植物蛋白人體吸收率在95%以上,可高效補充人體所需礦物質。實驗證明酸漿豆腐嘌呤含量為每100克食物中含50~150毫克,和蘿蔔、白菜差不多,是值得向市場推廣的健康、放心、安全的豆腐。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楊坤全,75年生人,祖籍山東德州,楊門漿水(酸漿)豆腐製作技術的第五代傳人。

楊門漿水豆腐始於清光緒五年即1879年,由楊坤全的高祖楊秀林始創于山東。2000年楊坤全將楊門漿水豆腐製作工藝帶到北京懷柔,其工藝傳承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楊門漿水豆腐是典型的採用酸漿水點豆腐的做法,採用含乳酸的酸漿製作豆腐,楊師傅製作的豆腐嫩滑脂韌,無論是口味還是口感都令人食指大動。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製作豆腐的每一個步驟都很關鍵,選豆要好,磨豆要細,過濾要精,每個動作楊師傅都很認真。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俗話說:“世上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只有勤勞、能吃苦的人,才能幹豆腐營生的。比如泡豆,時間要算準,時間不夠,豆沒有泡開,或者泡豆時間太長,都做不好豆腐,因此做豆腐生意的人們,必須半夜準時起來磨豆,晚上是睡不了整覺的。豆腐是天然的高營養食品,所以,過去由於沒有冷藏設施,當天做出的豆腐必須當天賣完,否則會發酸變質,所以做豆腐生意,必須天天生產,365天沒有休息日。

自古做豆腐對人的要求很高,豆腐是按塊賣的,足斤足兩,童叟無欺,這種顧客對買主信任的買賣方式,只有豆腐行業有,這也是豆腐業主長期用誠信經營換來的。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師從父親楊書祥的楊師傅,熱愛中國傳統技術和民族文化,從小喜歡鑽研祖輩留下來的技藝。為做出最優質的豆腐,嚴格遵循傳統工藝技術,精心挑選原材料、工具以及水源。2000年將楊門漿水豆腐製作技術帶到北京的懷柔區,2011年獲得懷柔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在懷柔區橋梓鎮秦家東莊村開展民俗接待豆腐宴。2016年在懷柔區的雁棲湖景區內成立了楊門漿水豆腐非遺文化傳習所。為了能讓體驗的顧客品嚐到美味的漿水豆腐菜餚,楊師傅根據自家漿水豆腐的特點潛心研究製作方法,並獲得重大突破,代表菜餚有“楊門一品豆腐、楊門經典豆花"等。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我國制豆腐的技術從唐代開始外傳,鑑真東渡時把豆腐的製法帶到日本,因此提起中國的豆腐,日本人總是懷著敬佩的心情竭力讚揚。之後逐漸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在日本,以當地特色的天然海產品結合,做出各種各樣的豆腐料理;朝鮮人根據本地資源,製作了風味各異的豆腐湯;印尼人普遍愛吃“醬拌炸豆腐”;緬甸人越南人則創制了頗具東南亞風格的“醬拌蛋花豆腐”、“什錦盤”。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風行的“肉骨茶”,其實也是豆腐菜餚中的一種。印度尼西亞人對豆腐情有所鍾,顯然是受中國僑民的影響。在美國,人們則把豆腐加工成各類快餐食品,諸如豆腐色拉、豆腐漢堡包、豆腐冰淇淋、豆腐烤鴨、豆腐結婚蛋糕等,在市場上十分暢銷。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用楊師傅的豆漿製作的韓式豆漿面,由於選用尚好的北豆,豆漿中有豆子的清甜味道,清爽甘潤,四季皆宜。


又有痛風又思念這口的解決方案 記楊門漿水豆腐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