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嶽石刻——圓覺洞

安嶽圓覺洞座落於安嶽縣城不遠處的雲居山上。

佛教有“覺你,覺我,覺他”之說,即渡眾生覺醒。所謂圓覺。


安嶽石刻——圓覺洞


對於佛與文物,我一直是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的。但無奈我才疏學淺,一直讀不懂,看不透,只能是飽飽眼福,看看鬧熱。

安嶽石刻——圓覺洞

這個雕刻於清代早期的鏤雕石供案線條流暢,雕刻精細,是當時高超技藝水平的展現。分基臺,案足,牙板,案身,案面。其中,蹲獅銜璧,蹲獅銜結,雙龍戲珠,三英戰呂布,以及菊花,牡丹,各種蓮瓣,雕刻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安嶽石刻——圓覺洞


安嶽石刻——圓覺洞

上圖是圓覺洞佛祖講經圖。

佛像黑色的部分,是因為年深日久,香客眾多,香霧繚繞,圓覺洞是一石崖,煙霧直接上升。以致煙熏火燎所致。

佛祖講經一般是問答的方式,由弟子提問,佛祖解答,或者佛祖提問,弟子回答。比如《金剛經》中有一段佛祖對大弟子須菩提的對話。

“須菩提啊!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啊!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啊!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啊!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啊!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啊!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安嶽石刻——圓覺洞

這是釋迦牟尼佛涅槃像。

臥佛中間的男子作切脈狀,腳邊的男子作痛苦萬分狀。

國內最大的一尊唐代左側臥佛造像,其真跡是在安嶽城北八廟鄉臥佛溝。而我們現在見到的這尊圓覺洞的臥佛,是1992年摩刻,大小僅僅為原像的二分之一。

安嶽石刻——圓覺洞

大乘佛法中講究的是“渡一切眾生入無餘涅槃”。

而眾生指的是六道眾生。從出生的角度上講就是胎生,卵生,溼生,化生。顏色上分,若有色,若無色(鬼),思想上分,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人是胎生,雞是卵生,印度人認為溼生就是卵離開母體後,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溼度才能成蟲,孫悟空就是化生。

佛祖四周大大小小的各色佛像,其實就是大乘佛法的渡一切眾生入無餘涅槃的心量。

安嶽石刻——圓覺洞

摩巖舍利塔。塔高13層。為晚唐密簷式摩巖浮圖。

舍利塔,一般是存放佛祖釋迦牟尼或後世高僧舍利子的塔,一種是存放舍利子和經書的塔,禮拜舍利寶塔是人們表達對諸佛皈依和感恩的方式。最知名的是西安的法門寺,就保存有佛祖釋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

安嶽石刻歷史悠久,技藝精湛。石刻分散在各個鄉鎮,除縣城周邊的圓覺洞,千佛寨之外,還有毗盧洞,臥佛溝的左側臥佛造像,等大小二十多處,如果盡皆觀賞的話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發現。但這絕對是一次值得去探索的旅程。每一副石刻都有故事和看點,是我們中華民族藝術的結晶。當你在佛光氤氳中與佛祖對話,在歷史長河中與藝術相逢,何尚不是一場心靈的洗滌,精神的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