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那些伪精英、伪贵族们的画皮

来源丨喜马拉雅精品课《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


中国文化出现了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中国文化由于缺少实证思维,让一大批的文人成了牺牲品。他们慢慢地有了一种他们自己也感觉不到装扮的生态,这个装扮和人的好坏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处于装扮当中,就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命力。


大家都比较习惯我们生活当中,出现了好多伪精英、伪高贵、伪上流、伪顶层。这个“伪”字好像很重,但是我们的好多文人真的都框进去了,都处于比较伪的状态。现在网上的年轻人,看待我们上一代的文人,很容易看得出来,但他们自己往往看不出来。


精英和伪精英


有一次余秋雨先生到香港去,饭桌上有很多人一起吃饭。边上有一位女士听说他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她就开始跟余秋雨先生谈论戏剧、电影。她说,刚才别人都在谈论的香港明星,她一个也不知道。她说自己没有听到过周润发,也没听到过成龙,张曼玉也不知道。

撕下那些伪精英、伪贵族们的画皮

最后,她说:“我们英国人比较傲慢,我们连好莱坞都不看。”她这是告诉别人她已经加入英国籍了。但她为什么参加这个全是中国人,用各种各样的土话讲着中国事情的聚会呢?我可以保证她不知道周润发、成龙、张曼玉是假的,她全知道。她只不过想表示她取得了英国籍,也表示她地位非常高,这就叫伪精英了。


在上海的一次座谈会上,有个中年学者,他的发言大家都听不懂,因为他是反复地在讲两个历史人物,一个叫子先,一个叫西泰,大家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后来会结束以后,大家就问他你在讲谁?我们怎么没听到过?他才说子先是徐光启,西泰是利玛窦。旁边的人说,你为什么不直接讲徐光启、利玛窦呢?他一笑,说对古人怎么能直呼其名呢?

撕下那些伪精英、伪贵族们的画皮

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显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伪精英”、“伪贵族”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形态。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一点:真正的精英他必然着眼于责任,不着眼于装扮。真的精英很不像精英,假精英特别像精英,就是伪精英特别“精英”。


上了“扮演”的当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加引号的“精英”,还不能说他是伪精英,但他也带有某一种伪的性质。他端着个架子,谈天说地,论古论今,但是他所谈论的一切都是复杂词汇的组接,组接的效果是无能、无效、无用。


譬如在争夺政权的斗争当中,建文皇帝的首席智囊方孝孺,他死得很英勇。但是你如果真的把他在建文帝还在掌权的时候,所出的主意拿出来看,每一个主意都是错的。从这个意思上,他的学问就有严重的弊病。弊病加弊病的结果非常严重,会失去一个政权或一个事业。


崇祯皇帝时期有一个大臣叫黄道周,他非常勇敢,总是跟皇帝对着干,让人觉得是一个很有风骨的文臣。但是你一看他当皇帝面直言的内容确实是让人笑死了,不仅崇祯皇帝完全无法采纳,有正常思维的人都完全无法采纳啊!

撕下那些伪精英、伪贵族们的画皮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迂腐可笑,对天下苍生毫无意义的所谓的大文人,这些大文人上了“扮演”这两个字的当了。自认为是国师,是风骨灵心的、不屈的学者。也就是这两个身份把他框住了,而里边的内容一塌糊涂,所有的主意都是错的或者可笑的。他们不注意,老百姓也不太注意他们的主意对不对、可笑不可笑,只在乎外部形象的“扮演”。


画鬼容易画马难。鬼很容易画,因为不存在,因为谁也没见过,画大家熟悉的马就不容易。中国很多文人都把自己说成是最高的画师,最拿手的就是画鬼。在好多领域里边,永远在讲一些不着调的东西,装扮成一个了不起的知识分子,实际上他已经成了一个知识分子本身的陷阱了。

撕下那些伪精英、伪贵族们的画皮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直到现在为止,这种扮演意识还是非常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文化人或者知识分子的生命力。他们用空谈、大谈来藏丑,因为只有空谈才能把自己不懂的东西藏起来,结果空谈就成为他们唯一的生命方式了。


关于主播:

余秋雨,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出版后广受欢迎。


登录 APP,订阅《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用260堂中国文化课,从百家争鸣的儒释道讲起,连接唐宋元明清的思想文化,涵盖古今文化大师,并将现代中国文化置于全球性视角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