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看鄭州,夏初長 你歸來 廣電南路16號迎來大團圓

鶴壁看鄭州,夏初長 你歸來 廣電南路16號迎來大團圓


鶴壁看鄭州,夏初長 你歸來 廣電南路16號迎來大團圓


春日漸遠,夏日初長。我和你,揮手作別於一月,重逢於五月,三個多月的小別離,那份假期不斷被充值的小興奮,不知何時變成了期待歸來的想念。廣電南路16號,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在想你們,想見到你們。

5月6日,告別了釘釘,告別了網課的初一初二學子們回來了。不一樣的時間,熟悉的面孔,廣電南路16號迎來了大團圓,重聚也讓這個初夏與眾不同。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高冬麗 見習記者周蘭/文 記者 沈翔/圖


歸來 為了夢想

初夏的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校園,鮮花盛開,樹木蔥鬱,紅葉碧桃、紫葉李等綠植充滿生機,像極了復學返校期待相聚的孩子們。

早上7點,已經迫不及待想返校的學生在校門口排隊等待入學。他們自覺間隔一米,沒有人交頭接耳。排隊間隙,不少同學拿著從書上抄下來的知識點,一會兒低頭看,一會兒抬頭默唸,循環往復。


八年級五班學生白馬奇傑看了會資料,又向校園裡張望了一下,看得出,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回到自己闊別多日的“學習樂園”了。


“好幾個月都沒有見同學們了,還挺想念的。”白馬奇傑說。


看到七八年級的學弟學妹返校,九年級學生梁昂也是滿心歡喜。雖然初三已經復學兩週,但沒有學弟學妹的校園還是冷清不少。


“看到學弟學妹們陸續返校,闊別已久的生機與熱鬧又回來了,熟悉的校園生活終於回來了!”梁昂說。


因為夢想,所以歸來;因為夢想,所以拼搏。七年級十班的萬怡含早就攢了一大堆問題想要諮詢老師。


“在教室學習,有老師的當面指導,理解起來更容易一些。”萬怡含說,她早就期待著返校,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討論問題。


這個新學期來得有點晚,但終究沒有缺席,九年級學生梁昂希望自己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加努力,“學弟學妹也要把這三個月的懶散丟掉,和我們一起努力”。


為你 千千萬萬遍

走過校門口的消毒區域,經過測溫,再穿過集裝箱式人臉熱成像識別測溫系統,同學們終於走進了熟悉的校園。

在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校園的地上,處處可見不同顏色的指示籤格外醒目:公用的是藍色、七年級是橙色、八年級是紫色……兩個標籤間隔正好一米,這些標籤如同跳動的音符,將整個地面裝飾得活潑有趣,清楚地提醒著同學們行進的方向。


“男生女生看不同箭頭走”“七年級的排隊從這邊過去”……穿著紅馬甲的老師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這些話,一趟又一趟穿梭在教學樓之間,看著走進校門的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錯時錯峰,有序排隊,成了學生間共同的約定,一米的間隔,是最美的距離。


教學樓內,八年級二班的班主任嶽麗敏老師站在班級門口的值班點,為即將進入教室的學生們測量體溫。


一切都那麼井然有序。學生們不知道的是,為了學生們安全復學,學校已經將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反覆演練。


每一層樓,設置幾個值班點,值班點都設在哪兒,學校也是經過反覆演練,才得以確定。


教室內,每張書桌左側都張貼了擋板。看似小小的擋板,尺寸也是經過了多次測量修改驗證,才變成了現在的模樣,既能阻擋飛沫,還不擋學生上課視線。


此外,為儘可能減少學生洗手時非必要接觸,校園內開關式水龍頭全部升級為自動感應水龍頭;為避免錯時上下課鈴聲相互干擾,校內鈴聲系統升級為分樓宇室內鈴聲……每一個細節,學校都在紮實地做,只為讓這個校園更有溫度。


這一天 我等了三個月

“老師好!”這曾經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問候,老師們足足期待了三個月。


“學校對開學的準備工作做了很多次演練,我也在心裡反覆演練了與孩子們再見面時的情景。”八年級一班班主任陳晨激動地說。


此刻,陳晨有太多的心裡話想要告訴孩子們。她知道,校門口的保安師傅,在戰“疫”中,每有來訪者,他們報請領導批准、測溫、登記,簡單、重複的三步構築起校園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校園內的保潔阿姨,即便校園空空,她們依然用汗水擦拭、清掃、消殺病毒,每日必做,牢牢加固起校園安全的第二道防線。


可是,儘管早已心中演練多次,但真正見到同學們,看到他們快樂得像小鳥一般,陳晨說,只需微笑,心中已覺溫暖。


相比於傳授知識,一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或許更符合現在的情境。


“平時,每天吃完早餐來上學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在此刻又是多麼來之不易。”她說,每一次挫折,都是生命向下紮根的機會,每一場困難,都是意志品質的錘鍊場。


這一餐 吃得踏實又安心

11點半左右,七年級教室,一陣陣飯菜的香味撲面而來。


據瞭解,學校沒有餐廳,以前,不少同學中午放學都是回家用餐,復學後,為了避免學生過多地與外界接觸,學校安排送餐人員把午餐送到學校。


怎麼取餐?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6~8名學生,他們要配備醫用的口罩、手套和帽子,按照指定的路線,單向閉環。


為了使學生在用餐時保持安全距離,學校也挖掘了一切潛力,並充分利用了一切可用的空間,保證每班按照相應的標準分成AB兩組。用餐時,A組留在本班教室,而B組則去指定的教室。


七年級七班的學生李晨喆一會兒幫著老師發餐具,一會兒將多餘的飯菜重新歸還到取餐處,樓上樓下跑了四五趟。“同學們有什麼需要,我去跑,他們吃完我再吃,這樣他們就不用來回跑了。”


“午飯吃的是大米,有茄子、胡蘿蔔、雞塊、豆腐皮,葷素搭配非常可口,味道好,學校的安排也很貼心。”一名學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