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進入第二階段,復工復產在路上。
供應鏈、資金鍊、銷售渠道、人力資源,企業家面對困境如何積極自救。
旅遊、交通、製造、金融……
各行各業加速復甦。
最現實的困難,最急迫的問題,最艱難的抉擇,最有效的措施。
在這裡,分享大企業最新鮮的案例,傾聽決策者最真實的聲音。
如何危中尋機,化危為機。
《中國經營者》請你回答,重磅推出!
本系列第一位嘉賓是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2003年公司創立之初,正忙著在樓宇電梯鋪設廣告屏幕的江南春碰上了非典爆發。創業兩個月遇上疫情,他當初如何活下來,疫情後又如何謀發展?目前分眾傳媒在樓宇電梯的終端數量達270萬,觸達人口3.1億,日覆蓋人流量超7億人次,市值超600億元。從贏下“抗疫”戰,到成為一個又一個爆款品牌的助推器,他有哪些經驗分享給大家?
精彩看點
“三大觀點”
危機就是戰機
江南春:我2003年1月份開始想到了像分眾這樣的一個產品,我當時非常激動,我覺得它一定會成功的。
劉曄:您是在非典疫情期間在家裡面想出來的嗎?
江南春:那時候疫情還沒開始。
劉曄:還沒開始。
江南春:真正上海感覺到有非典疫情是兩三月份的事情。我大概2002年的年底,我已經想出了一個思路,我覺得中國未來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是城市化嘛,城市化就是造樓,我說以後這個城市沒電梯根本沒法生活了,第二,我還看到了一個機會,廣告是什麼行業?反人性的行業,根本沒有人要看廣告的。我問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消費者會主動看一下廣告呢?後來我發現只有等電梯坐電梯的時候,消費者會主動看一下廣告。所以我當時我看準了,我說我人生看到,好不容易看到那麼個機會,我all in進去。我做廣告代理公司的時候大概有5000萬,我說我all in進去,因為做1000萬這個事情不會成。第二部分我覺得要做一件,你看如果令你激動的事情,你應該all in進去,我把當時那個公司其他業務都不做了,就集中火力,大家全部只做一件事。只做一件事的時候,大概做到兩三月份的時候就出事了。
劉曄:當你all in遇到了天災人禍。
江南春:他們跑來跟我說,說你不能這麼幹下去了,你應該是停手了,走回去比較安全,說這樣下去之後寫字樓開不開都不知道,你還搞樓宇廣告,電梯廣告。那時候我想了一想之後,我突然發現,我是反方向想這個問題的。我說SARS也許是一個重大的戰機,因為大家都這麼想說他不能往這兒幹了,明天開不開門都不知道了,我不如放手一搏。
劉曄:因為他們想的是短期,您想的是中長期。
江南春:一個是我想,我覺得我比別人更相信這個東西一定會成功。第二個我覺得我可能創業者是個天生樂觀主義者,我覺得總會過去的,這個世界不能說一場疫情之後大家都活不下去了,我覺得這不可能。所以我當時覺得(非典)也許有半年,但是我說這個半年對我是個好的機會,我一邊在裝電梯樓宇廣告,等到半年之後,等大家想起這件事,一看我全裝完了。
劉曄:而且是不是還便宜?
江南春:便宜倒沒便宜,但是沒有人跟你競爭。所以我當時果然差不多,我大概六月份SARS過去的時候,我把上海、北京的樓全佔了,所以別人再想去看到我這個東西的時候沒樓了。所以我覺得危機就是戰機。如果大家在這個疫情裡面發現了非常獨特價值的東西,當它能解決很多社會問題,解決客戶的很多獨特價值的問題的時候,我覺得你還是要敢於去踩油門,敢於去突破,說不定在這個疫情給了你一個人生重大的機會。
只有品牌才是真正流量的來源
江南春:我覺得做品牌的工作,實際上它是從底部開始,它是慢熱的,它要過那個點,過了那個點,從量變到質變,可能兩個月,也可能五個月。但是它過了這個點之後,你有差異化價值釘進消費者心智當中,它就會垂直上升。所以我覺得這一場疫情,反而應該讓這些大公司回過來好好想一想,什麼是你企業的根本。有時候大公司在好的時候,也經常在搞促銷,搞流量。搞了老半天,最後你可以發覺它忘記了,它很忙,它忘記了它的根本是什麼。其實人心比流量更重要,你的所有商業的核心不是流量。很多人我看到一個標題叫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我覺得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句子。流量是生意的本質嗎?一個品牌奪取人心是生意的本質。
劉曄:因為品牌能夠帶來忠誠度,但流量本身是沒有忠誠度的。
江南春:對,你可以發現一個品牌就是流量池。品牌消費者大腦一想就能想到你,它就是持續免費的流量。你這個企業如果沒有自有流量,你沒有極強的轉化率,又沒有溢價能力,請問你怎麼生存?在這個世道上是活不下去的,你這邊流量成本越來越貴,這邊的你的價格不斷的往下促,一定會死亡交叉的。品牌才是這場疫情中的免疫力。
所有人的機會就不是機會所有人的危機就不是危機
江南春:我經常說的一個觀點,就是所有人的機會就不是機會,所有人的危機就不是危機。你必須把一個品類機會做成一個品牌機會,當這個品類可能疫情之後,它又回到一個位置上的時候,他記得的品牌是誰?很多人真的是吃到了品類機會之後就很高興,過回來這個機會不是你的,因為這是大家的機會,所以核心問題是要把自己的品類機會做成品牌機會。
“五大建議”
企業要敢於踩油門,藉機拉開跟第二梯隊的差距。
江南春:我覺得對於大家來說,我看到的大中型企業的這樣的風格,尤其是頭部企業,都是踩油門,不是踩剎車。大家都受損失,所以踩油門的好處是什麼?正好借這個機會拉開跟第二梯隊的差距。所以我認為兩種企業在這個市場上依舊不用太擔心,第一是頭部企業,擴大戰果,清掃戰場。第二種是有真正的差異化的創新型企業,它通過這個運動當中,它會彎道超車,然後形成了一次新的突破。
加大預算,精準發力
劉曄:那麼對於確實在疫情當中受損,它沒有辦法,它必須要去削減營銷的預算,但是它又不想去削減營銷效果的企業。因為畢竟大企業它是一部分,我們還有很多的中部的企業,它必須要去活過去,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怎麼把錢花到刀刃上?
李湘群:我覺得疫情更多的是對所有企業戰略的一個檢驗。就是它給大家啟示了,原來好像很多企業我靠流量能活著,我靠促銷很好,但是疫情一來你發現沒有?首先這一批就沒有了,因為它們一點抗風險的能力沒有。我們看上去好像可以導流,你導流你去淘寶,給你導流,這個流量是別人的。只有品牌才是真正流量的來源。你現在上網課買猿輔導,買二手車,瓜子二手車,新車,毛豆新車網,消費者在心智中有這個品牌,流量就有,無論你是在線上還是在線下,它都需要。你靠別人導流量,你就花錢買,買了一次只有一次,第二次你再花錢。疫情一來,你這個戰略不清晰就沒有了。今年肯定頭部企業是要加大預算去發力。那麼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怎麼辦?其實也是一樣的要去發力,但是有一個前提,不是說你中小企業為了活命,我不發力就可以活命。不會的,不會存在這個,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尋求立身之本,找準差異化價值
李湘群:企業首先關鍵要找到自己的立身之本,找到自己差異化的價值,這就是你的保障。這個時候第一你可以去整合資源,資源是圍繞機會去配置的,不是現在整個經濟形勢差。有了疫情我就可以縮減,我就可以躲著,躲不過去的,企業唯有向前發展,唯有這一條路。你可以停,你可以減預算,你可以說我今年有疫情,我明年再發展。可是競爭對手可不這麼想,無論是頭部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它都有很多很多的競爭對手。就像我們分眾創業的時候,為什麼江總那個時候要發力,就是等大家還沒看清楚的時候,因為我知道我提供了非常明確的差異化的價值,這是我的保障。我可以整合到資源了,我可以找投資人,投資人現在就等著看哪些有機會的企業,我現在等著投它們,現在整個投資界都在看這個機會。所以這個時候不是說削不削減預算的問題,更重要的就是說我要清晰地理清楚我企業真正的差異化的價值,這是企業的根本,這是我可以去吸引很多資源的保障。
品牌定位三法則
江南春:我們以前學習定位理論,有幾點我認為特別值得。第一個叫“逼死”老闆,一個老闆給你介紹的時候,他通常會給你一鍋的字介紹。你跟他說,你只能說一句話,說出選擇你,而不選擇競爭對手的理由。他就做減法,減減減減,最後說我這個不肯減了,我就只能這一句話了,往往是對的,你就要做減法。第二個部分叫尋找銷冠,像李佳琦以前是個導購的,導購得特別厲害。他一定說對了什麼,他才把東西賣出去了。所以你訪談一下這十個銷冠導購,他一定說對了什麼,你研究他怎麼說的。第三個是尋找忠誠顧客,你比如說你用的東西,你向你的閨蜜推薦這個東西的時候,通常會怎麼說?就是你買這個東西,肯定你在大腦中一定有一個選擇它的理由的。所以我覺得第一個叫“逼死”老闆,第二是尋找銷冠,第三是訪談忠誠客戶。
品牌定位好不好的判斷標準
劉曄:如果說我們要幫威馬來做一個品牌定位的話,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和策略?
江南春:我覺得其實你很難第一時間就不去做很多的研究,就拍腦袋想出來一句句子。但我至少可以提供一個判斷標準。這個判斷標準叫三句話,“顧客認不認、銷售用不用、對手恨不恨”。以前特勞特寫過一句句子叫“怕上火,喝王老吉”,叫經典的王老吉。王老吉以前在中國市場是啥概念?是一個廣東涼茶。它在要進軍全中國的時候,它先訪談了一下上海人,上海人一聽涼茶,上海人覺得是隔夜茶。然後一訪北京人,北京人一聽涼茶,喝了會肚子痛的茶,最後就不用幹了。但是你看特勞特就寫“怕上火,喝王老吉”。你聽完了,就是全國人民的剛需。所以你可以發現這個句子,你要用剛才我的這個理論分析一下的,顧客認嗎?涼茶是預防上火,顧客認。銷售會不會用?天那麼燥,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個銷售會吧,他現場肯定會用。對手恨不恨?如果你是一個做涼茶的,你也準備做涼茶,這就大山,怕上火,喝王老吉擋在你面前,你恨不恨?你很恨,所以好句子都是一個好的競爭戰略,一個好的品牌定位。
----第一財經《中國經營者》
閱讀更多 分眾傳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