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啥不接受削藩?做富家翁不香吗?-老森的回答-悟空问答

翔雨山


当时的情况是亲政后的康熙帝已决意撤藩 。他这样做亦有苦衷:既有忌惮三藩手握重兵、尾大不掉方面的顾虑,又有统一政令、减轻朝廷财政负担方面的考量,而且他撤藩的决心是相当坚定的。即使吴三桂不铤而走险,发动“三藩之乱”,以康熙坚毅的个性,以及吴三桂桀骜不驯、生性反复的特点,他也是很难得以善终的。对拥兵自重、割据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来说,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不致沦为砧板一块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他是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可走。

由于吴三桂极其卖力地击灭了李自成的农民军余部,还一路穷追不舍,率军进入缅甸追剿南明残渣余孽,最后诛杀南明永历帝,彻底消灭了南明最后残余势力,为清廷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亲王,除统率云南外,还兼管贵州。

彼时,云、贵两省的财赋兵马以及官员任免之大事,全由平西王吴三桂一人独断专行,吏部、兵部、户部都无权过问。

这时天下已经粗定,清廷派出四处征伐的军队已经纷纷奉命班师回京,只有福建、广东、云贵等地方除外。原来明降将耿仲明对大清立有大功,被封靖南王,镇守福建;尚可喜亦积功被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这三个藩王中,以平西王吴三桂实力最为雄厚,麾下兵多将广,财雄势大。

康熙登基后,在孝庄皇太后的鼎力支持下,虽然年纪小,但聪察英明,行事果决,因此极得人心。他亲政后,计除悍臣鳌拜,恢复内阁制度,并下令为那些被鳌拜杀害的诸王大臣平反昭雪, 还立即叫停了极不得人心的圈地恶政。同时他一改满清歧视汉人的积弊 ,实行满汉官员同一品级,以攫拔能力出众的汉官,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他也开始为政令畅通无阻、减轻朝廷沉重的财政负担而开始考虑撤藩。这时福建的耿仲明和广东的尚可喜加起来大约有十几万人马,而云贵的吴三桂麾下兵力则有二十万左右,三藩养军的费用由朝廷出,每年所需的军饷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仅从财政上看,朝廷已不堪重负。此时恰好平南王尚可喜因为儿子尚之信不孝,与儿子关系紧张,主动上书请求康熙撤销他的藩封,恩准他解甲归田,回辽东故里养老。

此举正中康熙下怀,他立即批准了尚可喜的奏请。尚可喜被撤除平南王藩封,给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其父耿仲明已死,由他袭爵)出了个大大的难题。两人迫不得已,只好上奏自请撤藩,其实两人内心万般不甘,主动请辞也属言不由衷。

吴三桂为清廷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他兵强马壮,权倾朝野,云贵两省犹如吴家禁脔,是不折不扣的独立王国。

原先南明永历帝在昆明五华山修筑的旧皇宫,已被修葺一新,成了平西王府,而且不断大兴土木,扩建增修。明国公沐天波的七万亩田庄,也被吴三桂霸占。吴三桂嗜色如命,生性风流,除大老婆张氏、宠妾陈圆圆外,还有四面观音、八面观音等妾室若干,他还派人在两省大张旗鼓的采买秀女,后宫佳丽不下千人,俨然已是一代帝王。

吴三桂手下有吴应麒、夏国相、胡国柱、马宝、吴国贵、王屏藩等百名悍将,精兵二十万,多年搜括、聚敛的财富堆积如山。他怎肯舍弃眼前这浴血打拼而博取的荣华富贵与烜赫权势呢,回辽东老家做个无职无权的退休老头呢?

因此,他上疏请辞只是做做样子,顺便试探下康熙帝的底线,他狂妄地认为,朝廷不敢真的撤除自己的藩封,小皇帝立足未稳且见识不多,当年跟随多尔衮入关横扫群雄的骁将基本已经凋零殆尽,环顾朝廷上下,还有谁可与我平西王的二十万铁血雄师对抗、较量?

吴三桂高估了自己,小瞧了少年天子康熙的能量。康熙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做出决策:“藩镇久握重兵,犹如人体养痈,若不及早除去,何以善后”?于是他顺坡下驴,正式下诏撤藩。

吴三桂见弄假成真,怎肯失去既得利益,便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于闹市中将云南巡抚朱国治斩杀,自称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并蓄发易服,恢复明朝衣冠,军旗皆用白色,声称奉明思宗崇祯帝三太子于军中,竖起为明复仇的大旗,并发布檄文,号召天下,共举义旗,共击满清。

吴三桂率先举兵叛乱,尚之信、耿精忠等闻风相继起兵响应,这场规模浩大的战争共打了九年,史称“三藩之乱”。战事初起时,吴三桂抢得先机,他以云贵为其大后方,派麾下猛将王藩屏由贵州攻四川,吴军主力则倾巢而出,由贵州攻取湖南,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许多重镇。

吴军攻势凶猛,清军将领有的弃城而逃,有的畏惧不敢出战,有的干脆投降,短短半年间,云、贵、川、湘、桂五省全被三桂占据,加上福建也宣布叛清,眼看南方大部都要被叛军的铁蹄践踏了。康熙震惊之余,急忙调兵遣将南下镇压。吴、清双方大军对峙于荆州、襄阳、武昌、宜昌一线。清将畏惧吴军兵威,不敢渡长江发起主动进攻,只是据险自守。

此时,有幕僚向吴三桂建议,应该乘势挥军渡江,全力进击那些互不统属、互不联系、各自据城自守一地的清军,必能直捣帝都,大获全胜。还有明白人建议他率大军东下,取金陵(南京),掌控运河,截断漕运,断绝清军粮饷,进可攻,退可守,掌握战争主动权,再相机全取天下,恢复汉家江山。只可惜吴三桂枭雄本色,胸无大志,又顾虑在京城做人质的爱子吴应熊的性命安危,首鼠两端,患得患失,更幻想清廷会跟他议和,没有采纳这正确建议,他只是派兵攻取了江西、陕西等地而已 ,贻误了绝佳战机。

康熙十三年(1674),康熙帝听说吴三桂在取得节节胜利后将重兵布防在湖南岳州,既不乘胜北上,也不挥师东进,大有据守云、贵、川、湘、赣等地与朝廷讲和的意图。 为表示坚决平叛的决心,康熙下令将关押在狱中的三桂子吴应熊和孙吴世霖处死。吴三桂闻报,既悲恸又惊奇,连连哀叹道:“玄烨少年,竟敢这样做?事决矣”!

此时的他这才下决心彻底与清廷决裂并血战到底。而此时,清军已从最初的猝不及防、手忙脚乱中恢复过来,而且蒙古察哈尔部的叛乱已被迅速平定,北京已无后顾之忧。北方局势安定,战局开始悄然起了变化。吴三桂因自己的犹豫已失去了机会,最终再也没有获得饮马长江、窥视中原的绝好战机了 。康熙大量起用汉臣汉将,他运筹帷幄,调度有方,清军转守为攻,吴三桂的兵势却一天天走下坡路了。 十七年(1678),清军发起全线反攻,相继收复浏阳、平江等重镇,吴三桂的水师大将林兴珠见势不妙,在湘潭率水军集体投降了清廷。

此时的吴三桂,年纪已经六十七岁,又患了重病,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见兵事屡屡受挫,自己恐怕已来日无多,便在这年(1678)三月二十三日匆匆在衡州(今衡阳)登基称帝,宣布改衡州为定天府,国号为周,定年号昭武,并大封文武百官,也算好好地过了一把皇帝瘾。

吴三桂本为明朝叛将,他勾引清军入关,后来又亲手绞死了旧主永历帝,他被迫起兵反清后又宣称为明复仇,恢复汉家江山,如此背信弃义、随势摇摆依附之人,天下的汉族文人士子谁又信他?当病入膏肓的吴三桂身穿黄袍,接受百官的朝贺后,有些无趣的下诏取消了“恢复大明”的口号。

吴三桂建周称帝,终于暴露了他的勃勃野心和摇摆反复的本性,因而更失人心,许多将士都不愿听其号令,甚至公开反对他。不久,这位“周朝”“昭武皇帝”的国土只剩云、贵两省和川、湘、桂三省之一部分了,和他举兵反叛的第一年比,已经被清军复夺回福建、广东、陕西三省全部以及江西、湖南之大部,四川、广西的部分州县也被清军收复。这年八月,吴三桂在忧急中病死于衡州,他只做了五个月的皇帝。

吴三桂死后,由他的另一个孙子吴世璠继位,他率残军继续负隅顽抗。

康熙二十年(1681),清军大举进攻,大败吴军,收复了贵州全省。十月,清军进入云南,并一举攻克吴军老巢昆明,吴世璠身穿帝王衣冠面向南方(意思是心向南明永历帝?)服毒自尽,清军将领将其首级装在盐匣子里呈送北京。接着,下令诛灭吴氏三族,并把吴三桂的坟扒开,开棺戮尸。一代枭雄吴三桂一生见风使舵,投机取巧,最终落得个满门抄斩、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的悲催下场。

在清朝靠武力建立对全中国的统治过程中,吴三桂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人物,他先以献关降清而声名狼藉,后又以叛清自立而兵败身亡。不过客观的说,以他反复无常的性格和康熙强势坚毅、咄咄逼人的秉性,假使他当初主动撤藩、不发动“三藩之乱”的话,恐怕也很难得以善终。对于不愿放弃兵权与既得利益的吴三桂来说,除了举兵反叛外,他没有别的选择。


老森


在满人入主中原的喜悦减退时,女真人头脑中满汉有别,“满贵汉贱”的理念,一定会与华裔之别大于君臣之义的正统中华文化产生矛盾和摩擦,对汉臣汉官必然会产生歧视和不信任,因此,在笼罩着歪解你、往坏处想你的气氛下,“吴耿尚”三王要想平安落地,从艰难处境中抽身已根本没有可能,精神和肉体被消灭是必然的,不同的是什么时候、以什么名义进行,大家还记得雍正朝的岳钟琪吗?他的存在不是引起了一些汉人,特别南方文人的一些想法吗?此为同一逻辑。





徐大乎


朋友呀!你我可不知道权利的滋味。听人说权利就像毒品让人上瘾欲罢不能。

吴三桂做为藩王的权力那可是非常大的,几乎是云南这个边陲之省的土皇帝,满清在刚入关时,为了拉拢汉族的汉奸将领为其卖命。那也是下了血本的。尤其吴三桂带领的是明朝最强劲的关宁铁骑。在清朝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吴三桂是立了非常大的功劳,在清朝顺治和康熙初期。天下未定,云南又离北京太远,就是连一代枭雄多尔衮也是对吴三桂鞭长莫及!对吴三桂的要求,就是只要吴三桂不造反就行。吴三桂那在云南可比做一个真正云南王不知舒服多少倍?云南的军权,处理政务权,人事任免权及税权几乎都在吴三桂手中,云南的本地税收全部在吴三挂手里不说,清朝中央政府必须拿出全年全国总税收的1/5反哺给吴三桂,清朝的拿出五个省的税收养着吴三桂,你想想吴三桂日子过的多舒服,那是多么的有权!那是多的有钱!

那是一个俩个富家翁,就是一万个富家翁也顶不上吴三挂呀。换作是你我愿意放弃这个拥有的一切吗?去做一个在你我眼里已经是非常享受舒服的富家翁,却在吴三桂眼睛里和叫花子差不多的一种人。

这就是层次不同,理解享受也不同,我们可没有吴三桂的权利,就不懂吴三桂做为藩王的享受标准呀!!!

吴三桂为什么不接削藩这回知道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