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升自我呢,迷茫?-蓑羽鶴xu的回答-悟空問答

蔣光登


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時候我也會感到迷茫,不知道做什麼好。

為什麼會感到迷茫?通常我有兩個原因。

第一,任務較多,一時不知先做哪個好而感到無所適從。後來在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看到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另配有一個時間管理矩形。個人認為還是挺好用的,做事能夠分清主次先後。

第二呢,主要是有急於求成的心理。因為很多事情都是要堅持到一定的階段才會看到效果,量變到質變總是要有一個過程,而我們往往會堅持不了,半途而廢,最後還是一事無成。

所以,我們真正想要提升自我,一定要下定決心,付諸行動,善始善終,以終為始!

首先,我們要給自己創造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儘量減少能干擾到自己的東西,為自己提供較全面的學習用具。提升自我不一定就是學習成績,還可以是自己的涵養、品味、自信,其他技能等,都會讓自己變得更好,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好習慣。

其次,我們要確立自己的目標,我們想要提升自我,具體想提升什麼?為什麼想提升?該怎麼提升?目標即是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們小時候應該都造過句子:理想是帆,引領我們前行。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沒有帆來指引方向,在海上沒有方向的漂著,不是會被海浪淹沒,就是會被推到某個小島,到達不了目的地。宮崎駿也說過:“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最後,就是要行動起來,行動起來!

如果有迷茫的網友們看了這篇文章,那你可要小心喔,你在玩手機。曾經我也經常在頭條上看很多激勵自己學習的文章和方法,但最後發現知道的再多,不如自己實際去做一把,只有自己真正去做了,才是真正的得到!越努力越幸運,努力不一定就會有收穫,但不努力會越來越迷茫。


蓑羽鶴xu


提升自己,要注意到從下列因素入手:

1.羅列工作任務

首先把今天或者一個星期的工作任務都記錄到一張紙中,然後分文別類,把任務歸類的清楚一些,把需要最先完成的任務備註或者標紅。

2.挑選任務

找出今天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或者找出當下這個時間段內必須要先完成的工作任務來完成。

要緊的事,重要的事,當然是最先應該要完成的嗎。

3.專注工作

當我們確定要完成的任務,比如寫一篇文章,我們大概估計一下,能不能再一個番茄內可以做完,預估是為了更好的完成任務。

用一個計時器開始計時時,我們就要拋開所有的雜念,把大腦所有的思緒都放在寫這篇文章當中來,中間不能幹別的工作。

4.及時回顧

回顧完成的工作時間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們每次寫一篇文章用35分鐘,那麼我們一個星期之後在看一下,寫一篇文章需要多少個時間完成了。如果減少到了一定的時間,說明寫文章的效率提高了,如果時間用多了,說明效率降低了,這時我們就需要反思為什麼會這樣了,及時改正。

"���


心理師楊立新


人貴有自知之明,認識你自己。

——這句話刻在希臘神廟的柱子上

關於提升自我這個話題,最關鍵的還是提升“自我的認知”,因為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的不同,認知的高度同樣決定了我們人生的高度。

我們普通人和馬雲的區別不僅僅在財富上,最本質區別是他和大多數人有著難以逾越的認知差異。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虧的每一分錢,也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的缺陷。

人的四種認知狀態

獵豹CEO傅盛在他的文章裡說:人有四種認知狀態。

這是他認為的一個人認知的四種狀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也是人生的四種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了些自知之明,開始空杯心態,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

知道自己知道——提升了的自己的認知,能夠抓住了現實事物的規律。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遠保持空杯心態,虛懷若谷,認知的最高境界。

人和人最根本的區別就在這四種狀態。

更可怕的是,95%的人都處在第一個狀態,甚至更多。這也就是為什麼碌碌無為的人是大多數。視而不見,只會失去升級的可能性。只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態,一個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長,實現跨越。

比改變一個人行為更難的是改變一個人的習慣,比改變一個人習慣更難的,是改變一個人的認知。

雖然說改變一個人的認知確實很難,但是要想獲得自我的提升就一定需要認知的提升。

什麼是“認知”呢?

百科上有解釋

是指人們認識活動的過程,即個體對感覺信號的接受、檢測、轉換、簡約、合成、編碼、儲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斷和問題解決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

聽著可能有些拗口,所謂“認知”,就是人類認識事物,對外界事物進行加工的過程。如果你對某些事物缺乏認知,你就沒辦法挖掘真相,獲得自我改變的條件。

而且人腦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瞬間進行多種操作,為了順利地加工大量的信息,人只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在每一個時刻選擇特定的信息進行操作。

在認知的基礎上還有一種認知,也叫做認知的認知,被稱為“元認知”。

元認知由三種心理成分組成

一是元認知知識,主要包括個體對自己或他人的認知活動的過程、結果方面的知識;

二是元認知體驗,指伴隨著認知活動而產生的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

三是元認知監控,指認知主體在認知的過程中,以自己的認知活動為對象,進行覺得的監督、控制和調節。

元認知監控主要包括確定認知目標、控制認知操作、評價認知活動並據此調節認知目標。元認知監控是元認知最重要的心理成分。

前面講到的人的四種認知狀態的第一種認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缺乏元認知的體現。

回到問題上如何提升認知從而提升自我呢?

第一,多接受教育

我們在學校裡接受教育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提升認知的過程。從剛上學的時候我們不認識幾個字,到大學畢業之後能看懂精奧的論文。這期間的認知升級了多少啊!

羅振宇說:“教育就是人點亮人”。

而點亮人的過程就是把更高級的認知灌輸給你,讓你的認知得到飛躍。

上一個好的學校,獲得更高的學位,擁有更高級的技能。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提神自我的一個重要路徑。

第二,多和外界溝通

在這個信息時代,一定要和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信息同頻同步。二十年前的互聯網還是新興行業,現在已經演變成了傳統行業,一切的變化是如此之快。

這個多和外界溝通,不僅要關注現在已經發生的事或者剛發生的事,還要關注過去發生的和未來可能要發生的事。

不同的人面對信息,有不同的態度,方法和能力,所有的這些能力決定了認知的起跑線。

而認知的起跑線來源於我們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

你的深度閱讀是一次與作者的溝通,你在生活中有效的解決了一個問題是一次與過往知識的溝通。

第三,要做有一定挑戰力的事情

人的進步來源於對過往的突破。如果我們每天想的事情和做的事情都差不多,那麼我們的明天和後天也是差不多的,如此反覆。

所以我們不能把自己困在永恆的今天和循環的當下。我們有時候需要做一些以前不常做的事情,想一些以前不長想的事情。

比如去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運動。

第四,學習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不同人心理特徵的學科。在學習心理學的同時你能夠更加的瞭解自己和身邊的人。

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潛意識”的概念,而我們每個人的“潛能”都隱藏在“潛意識”下面,想要激發自我的“潛能”,就先得從“潛意識”入手。

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只要我們有探索的慾望,相信我們要找的答案也會慢慢的顯現。

寫在最後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人都能有所收穫,有所啟發。如果您有更好意見和想法,也歡迎留言交流,感謝您的認真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