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逝世後蜀漢政權的接班人順序,為何姜維只能排第五?-元哥說歷史的回答-悟空問答

宙憒4LTn3495


諸葛亮死前,第一個召來的人便是姜維,將自己的平生著作悉數交給了他,讓他務必專研。此外,諸葛亮還將“連弩”之法畫成了圖本,交給了姜維,讓他依法造用。

然後,諸葛亮又召來了馬岱,交給了他一錦囊,告訴他:“我死之後,魏延必反;待魏延在陣前時,自有斬殺他之人。”

然後,諸葛亮向後主上奏,希望他聆聽教誨,任用賢臣,不要親佞小人,有損先帝英明。尚書李福就問諸葛亮:“丞相,百年之後,誰能繼承您的事業?”諸葛亮說,蔣琬可以繼承,次之費禕。李福又問:“費禕之後呢?”諸葛亮沒有說出人名,就一命嗚呼了。

諸葛亮死前,召見了長吏楊儀,並將軍權交給了他,讓他將軍隊撤回漢中。由此可見,諸葛亮十分信任楊儀。可以推斷出,諸葛亮即將要說出的繼承者,應該是楊儀。

那麼,楊儀之後,諸葛亮會任命誰為繼承人呢?

我的答案是魏延。

在這裡,首先要指正的一點是,諸葛亮死前,並沒有說過魏延會造反之類的話。在諸葛亮心目中,魏延一直是蜀漢大將,一個頂樑柱似的人物,為北伐曹魏立下了赫赫戰功。諸葛亮十分清楚,魏延是一個堅定的抗曹主義者,他畢生的目標就是要誅殺曹賊,興復漢室。因此,楊儀之後,諸葛亮會立魏延為繼承人。

那麼,諸葛亮逝世後蜀漢政權的接班人順序,為何姜維只能排第五?下面我將根據演義及正史的記載,分析如下。

首先,諸葛亮去世時,姜維才投降蜀漢七年,並未得到諸葛亮的信任。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間是在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北伐一開始,諸葛亮是節節勝利,不過後來攻打天水關時,中了姜維之計。諸葛亮對姜維,那是相當佩服的,於是決定招降他。諸葛亮就設下計謀,讓魏延假扮成姜維,天天在關前叫戰。天水關太守馬遵是個心胸狹隘、嫉賢妒能之人,他果然中了諸葛亮的反間計,扣押了姜維的親人。之後,諸葛亮讓趙雲攻下了天水關,並救下了姜維的親人。姜維走投無路,最終投降了蜀漢。

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確實欣賞姜維,也多次在眾人面前誇他: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即便如此,諸葛亮還是不可能完全信任姜維。有個事例可以說明這一點,諸葛亮寧願將鎮守街亭的重任交給馬謖,這個“飽讀兵書,好論軍計”的人,也不敢交給對曹魏軍隊瞭如指掌的姜維。此外,姜維就算有經天緯地之才,諸葛亮也只是封他為倉曹掾,後升為中監軍徵西將軍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此時距姜維投降蜀漢,僅僅才過去七年。七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可是要想讓諸葛亮徹底相信姜維,將蜀漢的前途和命運託付給他,那是不可能的。

其次,姜維不屬於劉備的“荊州派系”,他暫時只能屈尊二線。

姜維,天水冀(今甘肅甘谷東南)人,說白了他不屬於三國的荊州人。而楊儀,襄陽(今湖北襄陽)人;費禕,江夏(今河南信陽市)人;魏延,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簡而言之,他們都是三國時期荊州人士。

而我們都知道,劉備建立的蜀山政權是一個外來政權。關羽丟掉荊州後,蜀漢指的就是益州。對於劉備集團來說,益州只能退居二線,處於主導地位的只能是荊州人士,也就是劉備入川前的核心骨幹。諸葛亮成了蜀漢的一把手後,也要奉行劉備的既定政策,即“後來居上”的原則。就憑這一點,姜維在諸葛亮後面的接班人中,最多隻能處於第五的位置。

最後,諸葛亮去世時,姜維的職位低於蔣琬、費禕、楊儀、魏延等人。

諸葛亮去世時,蔣琬是長吏兼撫軍將軍,費禕是司馬,楊儀是長史,魏延是前軍師大將軍,假節。而姜維只是一個小小的護軍。於情於理,諸葛亮都不可能立即讓姜維當自己的接班人。姜維沒有辦法,只有拼命地熬,等那幾位都走了,他的機會就來了。

不過姜維的運氣是真好,魏延很快被楊儀所殺,楊儀也沒有得到好處,因言行不當被下獄,最終自殺。等到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諸葛亮去世二十二年後,姜維終於當上了大將軍,成了蜀漢的一把手。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此事呢?


元哥說歷史


姜維不是隻能排第五,姜維是壓根沒有接班人的權力。如果你瞭解了蜀漢的政權結構,就能明白這個問題了。

諸葛亮臨死前確認的第一順位接班人是蔣琬,第二順位接班人是費禕,除此之外,再沒有人被視為諸葛亮的接班人。並且蔣琬和費禕是諸葛亮親自指定的接班人,並且得到了後主劉禪的貫徹執行。

雖然諸葛亮在臨死前將兵權交給楊儀,讓楊儀率領大軍回師成都,但這不過是暫時的,諸葛亮並沒有將楊儀作為接班人,不是因為楊儀沒有才能,而是楊儀性格原因,楊儀其人過於偏激、自傲、不能顧全大局。

諸葛亮病逝北伐軍中,當時蔣琬不在軍中,而費禕資質尚淺,從楊儀帶領大軍回到成都之後的人事安排也能看出諸葛亮的接班人安排,楊儀被任命為沒有實權的中軍師,相當於丞相府的幕僚,只是議政權,而沒有實權。

蔣琬就不一樣了,作為第一順位的蔣琬被劉禪任命為尚書令、益州刺史,並且假節,不久升遷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東漢時期的軍政大事都是由尚書檯處理,政治的實際權力都在尚書檯,而尚書檯的長官就是尚書令,這是蔣琬的政治權力。

蔣琬隨後又被任命為大將軍,大將軍是蜀漢最高軍事領導人,是掌握兵權的重要職務,這是蔣琬的軍事權力,蔣琬等於是政權、軍權一把抓,而且這個權力是皇帝劉禪按照諸葛亮的遺命安排的,諸葛亮生前也是政權、軍權一把抓,現在蔣琬也是,所以蔣琬是第一順位接班人,在諸葛亮去世後,蔣琬就成為執政者。

除此之外,蔣琬還有一個職務就是益州刺史,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職務,蜀漢只有益州一個州,益州刺史等於是益州的最高行政長官,蔣琬的尚書令和大將軍職務是國家的職務,而益州刺史則是地方上的實權職務,換句話說,蔣琬是所有蜀漢中央官和地方官的上司,這同樣是接了諸葛亮的班。

費禕作為諸葛亮的第二順位接班人,資歷淺於蔣琬,但的確是作為接班人培養的,蔣琬執政後不久,費禕被任命為尚書令參與尚書檯的政務決策,在蔣琬去世的三年前,費禕被任命為大將軍,而蔣琬自任大司馬,費禕也開始逐漸接手蜀漢的軍政大權,這就是接班人的培養。

但是姜維顯然不是這樣,諸葛亮認為姜維是個人才,只是提拔並重用了他,並沒有當成接班人培養,況且姜維的身份也決定了他不可是諸葛亮的接班人。

姜維的身份是魏國降將,這是姜維的硬傷,註定了不可能在蜀漢政權中成為接班人,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導致姜維不能成為接班人,這個原因就是蜀漢的政權結構。

蜀漢是一幫外地人在益州建立的政權,維護蜀漢政權統治的基礎就是確保統治階層都是外地人,這個外地人準確的說應該是荊州人。

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和荊州的關係最為深厚,劉備從公元201年~公元219年關羽失荊州前,荊州都是劉備最重要的根據地和龍興之地,而且劉備政權的高層人才百分之九十來自荊州,或與荊州淵源頗深的人。

比如說諸葛亮算是半個荊州人,十幾歲就來到荊州,在荊州有極強的人脈關係,蔣琬是荊州零陵郡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費禕是荊州江夏郡(今河南信陽市羅山縣)人,楊儀是荊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魏延是荊州南陽郡義陽縣(今河南桐柏)人,董允是荊州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

如果你說這不過是巧合的話,那繼續舉例,向寵是荊州襄陽郡宜城縣(今湖北宜城)人,郭攸之是荊州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這兩人是寫進出師表的人,霍弋是荊州南郡枝江人,羅憲是荊州襄陽人,這兩人是鎮守一方的將領。

即使到蜀漢滅亡時期,當時執政的是董厥、樊建和諸葛瞻,董厥和樊建都是荊州南陽郡義陽縣(今河南桐柏)人,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廖化是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人,宗預是荊州南陽郡安眾縣人。

從蜀漢的建立到蜀漢的滅亡,一直是荊州籍人士在當政,為什麼?

因為劉備的政權是外來政權,外來政權想要保持穩定,就必須要用外地人制衡本地人,這裡的外地人就是荊州人,因為荊州人沒有本地勢力,要想保住榮華富貴和職務地位,只有依附於皇權,荊州人依附皇權就利越有利劉備的江山穩定。

而本地人不一樣,本地豪強在當地有資源,有人脈,一旦勢力強大起來,隨時會搞掉皇權,所以蜀漢只能以荊州人來制衡本地人,維持統治,而姜維的情況又比較特殊,雖然也算是外地人,但卻是降將,姜維後期的地位完全是因為蜀中人才缺乏及自已能力爭取來的,是蜀漢政權可以拉攏的對象,如同當年的李嚴一樣,是爭取的對象,但絕對不可能成為主角,絕對不可能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時,安排後事,指定了蔣琬和費禕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又將大軍指揮權交給長史楊儀,僅僅給了姜維“雞肋”兵書,就連不被信任的大將魏延,地位也在姜維之上。這麼看,姜維在恩師諸葛亮的眼中,地位在蔣琬、費禕、楊儀、魏延之後,只能排第五,這其中有何隱情?

個人認為有四個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姜維是一個剛剛歸附7年的降將,還未得到諸葛亮完全信任。

第一次出祁山時,姜維和諸葛亮鬥智鬥勇,多次識破諸葛亮的計謀。後來,諸葛亮派人偽裝姜維,以此來“陷害”姜維,最後姜維受到天水太守馬遵的排擠,不得不歸降蜀漢。此時是公元227年,而諸葛亮病逝時是公元234年,僅僅過去7年。說實話,7年時間很短的,諸葛亮雖然賞識姜維的才能,也委以重任,可是總有戒心。

如諸葛亮寧肯將街亭交給“紙上談兵”的馬謖,也沒交給對曹魏非常熟悉的姜維,而同樣是從曹魏那邊歸降來的王平,也只是作為馬謖的副將守衛軍事重地街亭。因此,新歸降的姜維,還沒有得到諸葛亮的完全信任,自然也不會被納入第一繼承人序列。

其次,姜維是天水郡人,不屬於諸葛亮的荊州派系。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正宗的魏國人氏。他歸順諸葛亮,是迫不得已的,不是自己主動歸順的。他和王平一樣,都屬於新歸附蜀漢的優秀將領。而諸葛亮雖然是徐州琅琊陽都人,卻早年跟隨叔父諸葛玄到達襄陽,久居襄陽隆中,算荊州人士。荊州派系在劉備集團中,屬於一個大派系,文臣武將極多,還掌握大量資源。

諸葛亮作為荊州派系的首領,也是重點提拔荊州人士。如他指定的蔣琬、費禕、楊儀這三個接班人,都屬於荊州人,就連不被信任的魏延也是荊州人。此時的姜維就是一個外來者,他再怎麼努力,也不是荊州派系,很難真正融入荊州派系這個圈子內。《三國志·姜維傳》中記載如下: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仕郡上計掾,州闢為從事。

再次,姜維官職低於蔣琬、費禕、楊儀、魏延四人。

雖然最後姜維成為了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位極人臣,可是在諸葛亮去世時,他還只是一個普通部將。在姜維輔助楊儀,將諸葛亮靈柩安全送回成都後,他才因功被封為輔漢將軍、平襄侯。輔漢將軍屬於不入流的雜號將軍,此時的蔣琬被封為丞相、大將軍、錄尚書事,費褘為尚書令,同理丞相事。《三國志·姜維傳》中記載如下:

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

如五虎上將中的趙雲,他是虎威將軍,也是一個雜號將軍,本質上和姜維的輔漢將軍差不多。

最後,姜維是一個青年幹部,還需要十幾年的基層鍛鍊,才能被委以重任。

姜維,出生於公元202年,諸葛亮病逝於公元234年,此時的姜維年僅31歲,還屬於青年幹部,經驗閱歷少,資歷威望低,不足以擔當拯救漢室江山的重任。

因此,一向謹慎的諸葛亮將蜀漢交給了老成持重的蔣琬和費禕,沒有交給年輕有為的姜維。他想的是,如果姜維經受住了考驗,再鍛鍊十幾年,或許能肩負起匡扶漢室江山的重任。歷史上的發展,也是這樣進行的,在諸葛亮病逝二十年後,即蔣琬和費禕相繼去世後,姜維也長大了,成熟了,帶領蜀漢大軍多次伐魏,勝多敗少。

總結:在諸葛亮病逝時,他沒有將蜀漢交給姜維,而是安排了蔣琬、費禕等繼承人,大概有上述四個原因。歸納起來就是姜維不被信任、不屬於荊州派系、官職低下、歲數小四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