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感覺思想越是清醒,越痛苦?

魚在天空


是感情問題嗎?還是生活遇到坎坷?我想你心裡肯定有事,就和我們都會越想忘記一個人,越痛苦是一樣的,反而這個人每天都在自己的腦袋裡晃啊晃,不僅沒忘記反而越來越清晰了……。思想越清晰,越刻意的想某件事情,想不清楚的時候反而越痛苦。不是嗎?生活也是,也許很多事情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既然已經發生了,那麼已經沒辦法改變。那還不如勸勸自己看看下來怎麼辦,如果暫時不想以後,那就先把自己填滿,累一點,不要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別人對你來說只能安慰你,不能代替你,痛苦都需要自己走出來。時間,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相信都會好起來的


趙張惠得多可可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凡事不能看的太明白,看的太明白的時候,你就會感到無奈和痛苦,你就會覺得真正在乎你的人,少之又少。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人要學會裝糊塗,裝糊塗並不是真糊塗,只是說讓我們不要把事情看得太透徹,不要什麼事都管,無論你地位有多高,無論你官有多大,都不要一手遮天,唯我獨尊,該低頭時低頭,該謙虛的時候謙虛,即使心裡那麼想的,也不要直接說出來,有些事情看得淡然,反而會釋懷,反而會開心許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有一大家子人,有兩個女兒,兩個兒子,家裡有一個需要照顧的老人,而你恰恰就是那個整天照顧老人的人。

如果你整天想著,那幾個兒女為什麼不管?而只有我整天照顧他,那你就會感到痛苦,你就會滿身的怨言,這樣不僅照顧不好老人,而且兄弟姊妹的關係也會鬧僵,這樣情做了,還落不到好。

而要是反過來,如果你這樣想,你不看那麼明白,你就設想老人只有你一個孩子,照顧老人是自已應該做的事,他們怎麼做?和你沒關係。

你一心只想照顧好老人,因為孝敬老人是應該的,做得開心,想的淡然,這樣你就不會再有痛苦,那你換來的就是家人的笑臉,和父母的欣慰,這樣整個家庭就和睦了,老人當然也會開心,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幸福感滿滿,你問心無愧,你覺得坦然。

所以說,凡事不能想的太明白,做到問心無愧,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人就好了,要做一個看似很傻的聰明人。


清歌竹笛


人生的意義就是一個過程;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越清醒越痛苦,這一終極命題,難倒了眾多哲學家,我們更難以找到答案。

所以才有了“難得糊塗”。

難得糊塗不是糊塗,而是人生的豁達,生命的智慧。



當我們越是清醒的時候,對人生看得越是透徹,而人生的本質,它就是苦難本身。


人生,就是從一個痛苦中爬出來、再進入另一個痛苦當中。而中間那短暫的停留,就是我們的幸福。

痛苦,才是生命的本質。

那些活得比較鈍感的人,就避免了更加深刻地去體會人生的痛苦。

他們順其自然地接納一切悲歡離合、苦痛哀樂,並且不假思索。於是,這樣的人生,就在鈍感的保護色之下,變得更加快樂。

鈍感,從某種程度上,它保護了生命的“鮮活”。

所以,人需要訓練一定的“鈍感力”。

敏感而又深刻的靈魂,你非常容易看清一切現實,你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你能夠比別人更深刻地感知一切……當然,代價就是你比別人更痛苦。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二分性,有代價自然就有收穫。


你付出了更多的痛苦代價,你同時也有比別人更加深入、而又深刻的“思想”和“靈魂”。

唯有深入到如此地步,一個人才真正與整個世界、乃至宇宙的“智識”相通。

於是,你的胸懷是極度開闊的,你不會困於眼前的種種侷限和束縛。

在痛苦當中,深刻體會生命的質感、與人生的悲愴,乃至悲哀……

唯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才真正讀懂了人生、讀懂了智慧,也才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愛”。

整個世界的核心運轉,其實就是基於一個核心價值觀:愛。這不是小情小愛,而是充滿了人性光輝的“大愛”。任何的違背,都會導致無法挽回的“逆轉”。

而當下的大環境卻恰恰是與此相悖的,這就是痛苦的根源。但是,不用糾結,引用我朋友的一段話:

如果說,善良是一個人活著的唯一後路,那麼,真誠,便是你能頂天立地的基石。

真誠善良的人,有時候看似很傻,但時間最後會證明,他們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最後:

痛苦,就是看清一切之後的疏離。每個人本質上都有“融入”的需求,而當你看得太清楚以後,是絕對無法“融入”的……畢竟,整個群體,是被90%以上的“愚鈍”所主宰的,如果你清醒,你必然痛苦。

真正優秀的人,都是孤獨的。孤獨而痛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