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大學》告訴我們“修齊治平”,這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有什麼文化意義?

聿劍培訓師


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當前社會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整天給孩子灌輸一個“考大學”的觀念,甚至逼著自己的孩子非要考上一個大學才行,這樣做,真的好嗎,也許大家都應該反思反思。

今天我們就借回答問題,聊聊《大學》。

今之“大學”對比古之“大學”

《大學》它出自於中國古代的一本書叫《禮記》。兩宋的思想家尤其是朱熹,就把《禮記》中間的一篇《大學》摘出來,編定為四書五經的四書之一。

後來《大學》就傳開了,《大學》這本書雖然字數不多,但是他集中的體現了整個儒家思想體系的整理,應該說是我們學習儒家或者學習中國文化的必讀之書。

“小學”學不好,上“大學”也是白上

《大學》一聽這個名字大家就知道,有大學就會有小學,小學它主要是指的十五歲以下的孩子良好品德的培養。在小孩的時候你跟他講很深刻的道理,恐怕也不容易能講得懂,但是我們可以在十多歲的孩子中間進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你比如說孝敬父母,見了老人要讓座,幫著大人做家務,分享意識等等。這種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在小的時候可以培養。大了以後,到十五歲以上,成年了,人就要進入一個關於對人生的思考,就是大學,所以大學也可以稱之為“大人之學”。

一個人做出一番大的事業,很重要的,一定要開出一個大局。如果說我們要問一個人成才的秘密,其中之一就是你開出的這個局有多大,你的人生的局面都有多大。當很多人覺得考個大學就很好了,或者有的人覺得考上公務員就很好了,進入國企就很好等等,但是周恩來一張口,他的整個局就很大,他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毛主席小的時候常有一句話,“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這個局就很大

馬克思在十七歲中學畢業的時候,也曾經有一個總結,馬克思說這一輩子要為全人類的幸福而活著,這個局就非常非常大。當前來講,很多年輕人你如果去做調研的話,很多人他沒有大局。

我曾經到一箇中學裡面去做講座,我曾經問學生,你們理想是什麼?操場裡面幾千人,聲音恨不得把天都得喊的晃動幾下,什麼考大學。我說考大學其實沒什麼,如果你沒有考大學以後的整個規劃的話,一旦考上大學了,懈怠、懶惰、沒追求、沒理想、沒有自律,這個狀態馬上就會出現,因為你沒有整個人生的大局。

無大局者難成大事

所以《大學》首先跟我們講,人生要有一個大局,這個大局是什麼?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次第非常清楚,從把自己做好開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一步一步把家庭經營好。

大家知道古代的家族人很多,在這個過程中包含一個人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從齊家,然後到治國到平天下。中國古代的這種大人之學它的教育不是這麼短視,它實際上開了一個大局。

通過這個問題,我也特別想問問大家,你有沒有一個大局?如果你真的有大局,無論是考大學、考研究生、考博士,或者取得多大的成就,你會永不懈怠,你會永遠奮發有為,因為你的局很大,任何現實中的一個成就都不會讓你放下前進的步伐,都不會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之感,這一生都走在不斷的實現自己理想和追求的路上。

《大學》給我們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啟發,就是人的一生一定要開出一個大局,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到齊家、治國、平天下,有這樣一個大局開出來以後,我們這一生不管取得多少的成就,永不懈怠。

我講大局的時候應該有兩個目標特別重要:

第一個,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這個要用自己一輩子的生命去捍衛它、去實踐它。

比如說讀書的人,這一輩子要在中國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為幾千年、幾百年以後中國的後世子孫留下文化的精品,這是值得一輩子去追求。

第二個你一定要有階段性的目標。

比如說你高中的時候要完成什麼,大學完成什麼,你工作期間每一個階段你要完成什麼,這就是階段性的目標。當大家有終身為之奮鬥的目標,還有每個階段性的目標結合起來,它就使得我們即高遠,同時又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每個階段都過好,那麼每一個階段都過好了,就是朝著終身為之奮鬥的目標去努力。

厚德才能載物,修身才能平天下

《大學》裡面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僅僅是講的這個次第,從格物致知開始,究竟什麼是格物,怎麼致知,這個將來有機會再給大家分享。

今天簡單說一下,我們人立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做出什麼樣的功業,做出什麼樣的成就,什麼是本?《大學》裡面講“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也就是說我們不管幹什麼行業,做出什麼樣的成就,它的“本”實際上在修身上。把自己修身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就能夠培養出定力、培養出智慧、培養出德行,就使得我們在今後生活工作中間遇到所有的難題都能解決。所以修身要培養德行,德行就是我們這一輩子遇到所有風險和考驗的時候,我們知道該怎麼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這些東西就靠德行。

我們在做出一番事業的時候,有時會有很多幹擾,我們這一生怎麼樣擺脫干擾做正確的事,做該做的事,這實際上就是定力。

大家想想就是我們無論幹出哪一番事業,我們有德行、有智慧、有定力,也就意味著我們能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我們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我們有辦法解決,面臨誘惑的時候我們都抵制得住,這個時候,我們不論在哪個行業裡做,都能做出一番成就。

所以我覺得《大學》這本書他應該是儒家思想的一個總綱,《大學》開始的時候,宗旨就說了叫“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可以說也是儒家的宗旨,應該是往人性最完美的、最淨化的那個方向去努力,當然這是一個長遠的過程。

我們要重建中國的學術自信,我們要寫出中國自己的哲學史,要寫出中國的經濟學,創建中國的法學,創建中國的社會學,中國的建築學等等,這是一個時代交給我們的任務,我們近代以來向西方學,這是一個階段,但是學了以後,我們吃完肉了或者吃完糧食了,拿來就要變成身體的一部分消化他、吸收他,然後壯大自己,重建中國自己的學術自信和文化自覺,讓中國自己的整個學術邏輯和學術框架成為整個人類文明百花園中的一個璀璨的花朵,證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智慧的高度,這是我們一起要努力的。

如果以上內容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請留言交流學習。


一二一學堂


《大學》裡講的“修齊治平”,說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的人覺得那是古人的規矩與己很遠,有的人覺得“修身、齊家”與自己還挨點邊,至於“治國、平天下”嘛,那不是俺老百姓的事。其實,仔細想想,這四條與當代人的生活工作都密不可分。

不修身,就無法融入當今社會,甚至會受到懲戒和懲罰。當下的中國是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的中國,不成規矩,無以成方圓。那些貪官汙吏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後來世界觀隨著權勢的升遷發生了偏差,就成了人民的罪人。一些普通百姓,假設不守誠信成為失信人,照樣上“黑名單”,因為社會誠信價值體系越來越完善。又有多少醉駕者,置公共安全於不顧,收到法律的制裁。

不齊家,家庭就會出現“木桶效應”。有些人自私自利,對老人不孝,或者有選擇的孝;有些人一切向金錢看齊,對子女缺乏良好教育,兩輩之間的溝通出現了時代性的鴻溝,導致父不父子不子;有些人夫妻關係緊張,社會基石不穩。有首歌唱的好,“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

治國,每個人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現在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們不應該成為那個拖後腿的人。在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每個人都居家隔離,這本身就是一份貢獻,就是參與了社會治理!

平天下,我們已經是地球村的主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當今的世界互聯互通,地球這邊打個噴嚏,那邊太平洋就會泛起波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榮辱與共。

古老的東方有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作為一名中國人,除了驕傲,就是自豪。疫情之下,更有切膚之感!


環評紅樓


前面還有一個“靜”.

是路線。生活的路線。也是生命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