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孩子的情緒

大人與孩子互動中,常常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導致孩子鬧情緒。這時,大人往往還認為是孩子的不對,孩子不聽話。


讓我們從下面這個案例中看看,大人與孩子互動,會錯在哪裡。


————————————————————

我們一起到市場買菜,他要買一條大草魚,我要買條武昌魚。我沒采取他的意見,買了條武昌魚


然後,給他三元錢讓他自己去買菜。他獨自一人去買了七隻龍蝦。我覺得少,就加了7元錢買了一斤。


我說:“讓賣菜人幫忙把龍蝦剝了。


他生氣地很大聲“哼,不行!”。


我彎下腰對他說“

提回家要自己剝太麻煩。”


此話未講完,他就跑了。等我付了錢去找他時,已不知他在何方。


回家等了十五分鐘仍不見回來,我又到菜場去找,沒找到。正往回走,電話響了,是他在小區樓下借超市電話打的,問我在哪裡。


我見到他時,生氣有所緩解。我抱著他輕輕說:“龍蝦提回去了就讓你自己剝。能不能在你生氣時耐心的聽我把話說完呢?


他說:“不行,我不剝也不吃了。”


我說:“龍蝦在家裡會到處爬,趕快跟我回去。”


他勉強跟著我回去了。


回到家我教他剝了三隻龍蝦後,他自己一個個剝好再洗淨,還居然把它炒熟了。


————————————————————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這個案例情景中,孩子有三處的想法和感受,被家長忽略了,所以,孩子就有了後面一系列的帶著強烈情緒的反應。


第一處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被忽視,是孩子想要買一條大草魚,而家長卻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想法,買了武昌魚。


其實,這時孩子就已經有些不高興了。只是沒有表現出來。


第二處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被忽略,是孩子拿三塊錢買了7只龍蝦,已經是做得很不錯了,但媽媽不但沒有表揚孩子,反而卻嫌少。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否定了。


這兩次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被媽媽忽略了。孩子已經積累起不開心的情緒了。但孩子只是在心中悶著。


第三處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被忽略,是孩子想要自己回家剝龍蝦(後來回家,孩子不僅剝龍蝦剝的很好,而且還自己把龍蝦燒熟了),並在第一次被媽媽忽略後,孩子很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媽媽卻仍然繼續想要說服孩子。


這時,孩子自然就爆了,生氣地跑開。


第四處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被忽略,是孩子到樓下時,本來情緒已經緩解了,媽媽卻用一句“能不能在你生氣時耐心聽我把話說完”,差點又再次把孩子的情緒給點爆。


生活中,大人跟孩子溝通互動中,像這樣只把孩子當孩子,居高臨下,忽略孩子想法和感受的情況,每天都在不斷地發生。


想想我們自己,如果處在孩子的位置,每天要經受如此之多的想法和感受不被他人尊重,我們會怎樣呢?


————————————————————

今日作業:對照本文檢查一下自己與孩子的互動

————————————————————


怎麼理解孩子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