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父與子》有感

原本以為這本漫畫書是香港人畫的,實際作畫者是德國人,只能說父子之間的天性和趣事,是超越國界能激發人類本真情感的部分,所以看漫畫的時候並沒有感受到國界之分、地理之分。

漫畫的內容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獨立的四格漫畫或者八格漫畫,每張漫畫之間的劇情並沒有上下文的關係,完全滿足了翻開哪裡看哪裡的閱讀感受,再也不用擔心沒看上下文導致的劇情脫節了。漫畫中描述的場景,就是父與子兩個人的生活場景,父子互相坑,父子又互相寵,果然是一對,兩個人過著不一定經濟富足但精神豐富的簡單生活,這才是生活的真諦,可能會有些苦,不會經常發糖,因而才需要努力尋找甜蜜之處,好好過日子。

漫畫中有父與子兩個人流落在荒島上的情節,完全是受魯濱遜漂流記的影響。場景設置雖然是海上孤島,但孤島上是不是蹦躂著各種動物、長著各種食物,父與子兩個人的海島生活圍繞著苦難的食物捕獲史展開,時不時還一起造造船寄希望於成功離開回歸正常生活。但看漫畫不能帶腦子,父子兩人抓不到食物、不敢吃某些食物,怎麼還能在荒島上好好生存呢?記住,這只是漫畫,給閱讀者的精神放個假,就是看看畫者的腦洞究竟如何開的,至於邏輯性,畫畫需要邏輯嗎?

除了海島生活的章節,漫畫中還有父子成為古堡的繼承人,情節著實莫名其妙,突然起來的破天富貴,父子兩人不僅不產生恐懼,而是大咧咧的接受,享受著豪宅、美食、僕役,果然是一對心大的父子。但畫者的生活並非是貴族生活,所以更多的劇情衝突都集中中雖然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父子兩人骨子裡的生活方式依然作怪,最有意思的是開著跑車撿煤球,大跌眼鏡但有非常真實。

從來從簡入奢易,從奢入簡難。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生存環境突然被改善,很難轉變內化為潛意識的儉樸行為風格。就好像父母輩們經歷過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對於撿塑料瓶賣錢情有獨鍾,即便現在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也依然保持這種行為。同時,正如農民想象皇帝老兒的生活就是帶著金鋤頭去種地一般,經歷不同物質生活層面的人彼此是不能理解的,正如皇帝中曾發生過的何不食肉糜的感嘆。

很難想象這本溫馨的書竟然是德國人畫的,尤其是近二戰時期的德國人畫的,但從作者的經歷可窺端倪。作者最開始創造這本漫畫時,二戰並沒有發生;而二戰發生後父與子系列的漫畫已經得到了眾多人的喜愛,超越了國籍的那種,因而德國當局希望作者能用這種文化影響力來提升德國的社會地位。但這種希望並不是平和的商量,而是直接的命令,加之作者對德國當局政府的瘋狂行為極為不滿。最終作者拒絕了德國當局的要求,也變相的拒絕了自己生存的希望,最終被迫害致死。

其實從漫畫中就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善良,漫畫中的父子兩人生活並不寬裕,他們不抱怨而是努力從中尋找樂趣,雖然偶爾存在整蠱其他人的行為但僅限於開玩笑的級別,甚至還會努力在聖誕節為窮困家庭獻上自己僅有的火雞。這種勃然向上的生存能力、父子之間的溫馨互動、瞭解生活殘酷性卻依然熱愛生活,才是這套漫畫能風靡全球,擁有這麼多擁躉的原因。

解壓的好漫畫,去感受下真實瑣碎生活中的美好吧。

讀《父與子》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