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悼念劉驍純先生兼談他的學術歷程

悼念劉驍純先生兼談他的學術歷程

文、徐虹

我平時沒時間看微信,有時閒下來就翻翻一些的微信,在瀏覽徐虹老師的微信時,就發現她的這篇文章貼在在微信朋友圈裡,覺得很好,值得大家參考,就特意在這轉下。

——曹喜蛙 編按

對劉驍純先生藝術思想的瞭解,是在參與他主持的學術活動過程中獲得 的。

雖然他的重要著作《從動物快感到人的美感》、《解體與重建——論中國 當代美術》等,已然展示了他的學術思想的軌跡和成就,但作為美術批評和對 當代美術問題的關注,我仍然感興趣的是那種“現場”感覺,而現場總是充滿了 緊迫感和“無序”的混亂,面對各色作品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和藝術問題,必須很 快抓住"要點"。

看一個批評家如何從“混沌”走向理論的“清晰”,是件過癮的 事情。在這種場合劉驍純先生表現出了理論的優勢,他自覺地將理論作為觀察 和思考支點,分析和甄別繁複的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建構適當的理論框架, 得出讓人既感到意外又覺得在情理之中的結論,使聽眾跟著他的思維觀察和理 解作品。


徐虹:悼念劉驍純先生兼談他的學術歷程

右四、右三:劉驍純、徐虹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劉驍純先生策劃和主持參與的幾次水墨畫學術活動, 比如在中囯畫研究院舉行的關於寫意水墨畫的研討會,在宋莊舉行的數次水墨 畫大展和研討會,⻩賓虹、崔振寬的水墨山水畫的研討會,以及他參與策劃的 ⻄安水墨學術年展和他因病未到讓陶詠白先生帶來的訪談稿。

從他對現代水墨藝術的思考和理論框架,能感受到他對水墨藝術的現代 轉型上的熱情,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如果將⻩賓虹山水畫局部放大,就呈 現了現代的抽象⻛格。他對崔振寬山水畫的推崇,也正是繪畫中用筆的形態具 有現代抽象的特徵。他對胡又笨、晁海水墨藝術的興趣,以及他的推薦和鼓勵 他們,正是兩位藝術家用水墨的材質和特性做出現代形態的作品,比如晁海滿 幅墨色濃郁富有表現力的大尺寸畫幅,胡又笨索性做出水墨裝置等當代形態作 品。雖然當代藝術家也有不少用水墨材料製作作品,但劉驍純選擇的藝術家顯 然不是觀念藝術,不是完全⻄方當代藝術形態的作品。他感興趣和關注的是從 理念到形態都從中國傳統水墨畫脈絡發展而來的作品。是和中囯文化演變關係 更為深層關聯的藝術。


徐虹:悼念劉驍純先生兼談他的學術歷程

批評家劉驍純


他對羅工柳油畫的研究訪談集,從另一⻆度體現了對於中國特色的現代 藝術走向和⻄方現代主義繪畫的關係上。他一直借用羅工柳強調的"表現性" 和"繪畫性",藝術的個性和創造力,形象的塑造和敏銳的洞察力等方面,來 推導中國的藝術具備的特質,以及這種特質在遭遇⻄方藝術時相似和相異的關 系。從劉驍純摘錄和強調的羅工柳的觀點看,東⻄方藝術理念用詞不同,但有 相同的關注點和認識方式,中⻄藝術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有同有異。中國現 代藝術能夠在借鑑⻄方藝術中得到發展。


徐虹:悼念劉驍純先生兼談他的學術歷程

崢嶸歲月


劉驍純這代批評傢俱有明顯的時代痕跡。他們幼年和少年時期在戰爭中 渡過,動盪不安的環境和艱難的物質條件給他們的成⻓帶來匱乏的同時,也帶 來對人和事物獨立評判的習慣。我認識他的同學和同事等有30年了,時常想他 們這代人和我的差距,有時驚奇於他們對傳統近乎“頑固”地堅持,似乎這是使 命的召喚,有時又詫異於他們對某些傳統的棄絕和高度警惕它的回潮,這也是 一種使命感的策動。他們不斷分辯和思索,在簡陋的物質條件和不充分的學術 環境中,努力實踐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的自由。這既讓我感到迷惑,又被 他們吸引。他們的言行啟發我的思考不脫離歷史和個人感受。

藉此悼念劉驍純先生的同時,也表達我對他們這一代批評家的敬意。


徐虹:悼念劉驍純先生兼談他的學術歷程

批評家徐虹


徐虹,1957年生於上海,1985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藝術系油畫專業,曾在上海美術館就職,現為中國美術館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主任,著有 《潘天壽傳》、《詹建俊》、《女性美術之思》、《女性藝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