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隻關注腎功能,腎病還需評估這 6 項

在腎病發展各個階段,我們需要關注的指標很多,如反映腎臟受損程度的肌酐,反映合併疾病的糖化血紅蛋白、血壓、血紅蛋白等,但仍有一些重要項目容易被忽視:


1. 24 小時尿蛋白定量


當尿蛋白含量 > 150 mg/24 h,蛋白定性試驗陽性反應,即稱為蛋白尿。蛋白尿的檢測對指導慢性腎臟病(CKD)的治療效果評價、預後判斷有重要意義,腎小球性蛋白尿含量常 ≥ 2 g/24 h,腎小管性蛋白尿常 < 2 g/24 h。


有些患者為了留尿會特意多飲水,但蛋白尿的排洩受飲食的影響,應建議其正常飲食,也不必刻意多吃或少吃蛋白質,降壓藥等照常服用。


只是化驗尿蛋白定量或尿鈉定量的話,沒必要加防腐劑。


對於尿失禁或接尿困難的老人、排尿隨意的小孩,可以選擇留晨尿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來代替 24 小時尿蛋白定量,但不能代替 24 小時尿鈉。


別隻關注腎功能,腎病還需評估這 6 項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2. 血磷


CKD 早期即出現磷瀦留,血磷是 CKD 礦物質及骨代謝異常發展的始動因素。在 CKD 1-3 期,血磷升高可促進甲狀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尿磷排洩,因而此期患者常表現為血磷正常而 PTH 升高;在 CKD 4-5 期,由於鈣磷代謝失償,可出現明顯的高磷血癥。


建議 CKD 3 期開始監測血鈣、血磷、iPTH 和鹼性磷酶(ALP),CKD 4 期將血鈣、血磷檢測頻率增至 3-6 個月,CKD 3-5 期患者血磷控制在 0.87-1.45 mmol/L 之間。


3. 尿液纖維蛋白原


2017 年,一項發表於美國腎臟病學會臨床雜誌的研究納入了 402 例腎活檢的 CKD 患者,發現尿纖維蛋白原與尿蛋白、間質纖維化和腎小管萎縮正相關,與腎小球濾過率(eGFR)負相關,較高水平的尿纖維蛋白原與終末期腎臟病(ESRD)風險增加相關,顯示尿纖維蛋白原是 CKD 進展為 ESRD 的獨立危險因素。


4. 蛋白電泳


尿蛋白電泳,可用來鑑別腎臟病變在腎小球還是腎小管:中分子以上的蛋白尿,多見於腎小球病變;中分子以下的蛋白尿,多見於腎小管病變。


血清蛋白電泳中,

腎病綜合徵:α2 球蛋白明顯增加,β 球蛋白輕度增高,白蛋白降低;

急性腎炎:α2 球蛋白可增高;

慢性腎炎:常可見 γ 球蛋白中度增高。


別隻關注腎功能,腎病還需評估這 6 項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5. 超聲


無論是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萎縮、間質性纖維化還是炎症,超聲成像均表現為皮質回聲增強。腎萎縮和皮質變薄也較為常見,尤其是疾病進展時。


腎病綜合徵的腎皮質和髓質回聲分界常不清晰;慢性腎盂腎炎可有腎萎縮,局灶性皮質變薄;終末期腎病結構均勻,肉眼無法區分腎實質和腎竇。


附:腎臟大小與身高相關,不可將腎臟大小作為唯一標準。


6. 腎活檢


無糖尿病而蛋白尿 > 3 g/d,有糖尿病而蛋白尿迅速增多;急性腎小管損傷,病因糾正後損傷仍然存在或 7-14 天內血肌酐未回到基線值;急性間質性腎炎,排除藥物因素後不緩解,均應考慮腎活檢。


新發蛋白尿,或伴有血肌酐升高、血尿或系統性疾病的蛋白尿(即使只是 0.5 g/d),伴有新發腎病範圍蛋白尿的糖尿病,也應進行腎活檢。


許多醫生會經驗性的應用 ACEI/ARB,對非腎病範圍的蛋白尿(蛋白定量 <3.5 g/d)進行治療,觀察 3-6 個月,若出現腎損、血尿或膿尿、自身免疫指標異常,再考慮腎活檢也不晚。


血尿不伴蛋白尿,eGFR 水平正常,排除泌尿生殖道的其它遺傳性非腎臟病,最可能是 IgA 腎病或薄基底膜腎病,一般不需腎活檢。


別隻關注腎功能,腎病還需評估這 6 項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除腎功能外,以上 6 項檢查也不能忽略,各位醫生需根據臨床實際,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