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為何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都說“美麗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卻是萬里挑一”,而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的林徽因確實是這世間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奇女子。

離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為何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只不過說林徽因因為與這這三大才子有著一生的感情牽絆,因而才使得後人一談論起她時,總也忍不住對她的情感故事進行一番評論,甚至是不情好意地妄加猜測與臆想,以至於忽略了她自身所具備才華,以及在事業中所取得的成就。

而我初識林徽因也是從她的三段情開始的,那是在大學時代裡,剛遊歷完李莊的一位老師興致勃勃地在課堂中與我們分享他對林徽因的認識,老師的語氣裡充滿著對林徽因的賞識。

從那時開始我便迷上了這位奇女子,尤其是在對林徽因深入瞭解之後,更是奉她為“女神”級人物,只覺她的一言一行中便足以成為我們廣大女性學習與追捧的榜樣。

只不過我本以為這些年自己對“女神”已經有足夠的瞭解,可當我看了《林徽因:做一個有才情的女子》一書後,才覺得自己對於女神的瞭解仍舊知之甚少。

尤其是自認為資生“徽因迷”,外加碼字人的我既沒有如同作者一般地在瞭解林徽因之後,將她一生經歷形成正式的書文,也沒有正真地將“女神”對事業的專注度用於自身當中而覺得深感慚愧,也覺得這才是林徽因正真具有魅力,且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地方。

因此,在通過閱讀整本書之後,我想帶著大家從以下三個方面重新對林徽因進行解讀。

希望大家也能夠同我一樣在通過了解真實的林徽因之後,能夠拂去我們心頭上的一縷浮躁與焦慮。

最終,在不斷努力之後能夠達到一個“用一釐米的寬度去實現一公里深度”的境界,讓我們此生能夠在所喜愛的領域中不斷的深耕下去。

離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為何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01 被人津津樂道的“三段情”

正如本文開篇所說的那樣,林徽因的一生與三大才子有著一生的感情牽絆,而她的兒子梁從誡也曾說道:

“像我母親那麼美麗又有才氣的女人,很多男人追求是很正常的,如果這麼好的女人,身邊竟沒有一堆男人來愛,那才奇怪呢!”

可見,林徽因也的確是一個頂有魅力的女人。

而該書中作者在談及林徽因的三段感情經歷則是用一個更加客觀與理性的態度來闡述林徽因的愛情觀:

“愛的,不愛的,都在告別中,不越界,知進退,也許才有徘徊後的萬里晴空。”

在與徐志摩的感情中,林徽因從深愛到放下,最終變為對彼此的祝福。

雖然徐志摩是打開她情感大門的第一位男子,可是林徽因清楚的明白徐志摩當時愛的並非是真正的自己,而是徐志摩用詩人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

面對一份熾熱的感情,鮮少有人能夠做到林徽因這般的理智。

在與金嶽霖的感情中,林徽因則是做到了與丈夫梁思成坦白自己的心事,並做到在忠於家庭的同時與金嶽霖保持了一生難能可貴的友情,甚至到了最後演變成為一種親情,但從未有過越軌的舉動;

而在與丈夫梁思成的感情中,林徽因卻始終做到了新婚時對丈夫所說的話語:

“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離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為何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她顯然也交給了丈夫一份滿意的答卷——終生相伴、相戀、相伴,在漫長,且多舛的命運中互相扶持,相互鼓勵,始終做到不離不棄。

也正是因為林徽因擁有這樣清晰,且理智的愛情觀才讓她沒有像很多人那樣,因愛而偏離了人生軌跡,留下了難以彌補的傷痛。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雖然擁有很多的愛,她自己也對三位大才子動過真心,可她卻始終愛得坦坦蕩蕩,並沒有做出絲毫違背道德底線的事情。

這也讓人不禁聯想到剛剛收官的拋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林有有。

好端端的一個姑娘,剛大學畢業,又能夠自食其力,偏偏讓愛矇蔽了理智的雙眼,對已婚男人許幻山開啟了窮追不捨的模式。

雖然她也達到了目的,讓許幻山上了勾,兩人也過上一段看似很甜蜜的日子,可結果呢?

不但遭到眾人的唾罵,而且在結局中林有有面對的卻是曾經深愛過的男人聯合起老婆與老丈人來一起“對付”她,讓她離開。

這樣的場面實在是太難看了,也是她自作自受應有的懲罰。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都知道愛情是最不講理、最無法控制的一種情感。

而在面對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感情時,我們就要明白什麼叫做適可而止,什麼叫做發乎情,止乎禮。

再說,這世間又不止愛情一種情感,還有友情與親情,大家大可像林徽因與金嶽霖一般各退一步,把激情之愛換作溫暖而又適度的友情關愛著彼此,這不也是彌補愛而不得的一種方式嗎?

幹嘛非要搞得針尖對麥芒般的老死不相往來,或者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到最後的結局難免也弄得傷人傷己。

那又是何必呢?

離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為何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02 “太太會客廳”裡真正的女主角

冰心曾在《我們太太的客廳》小說中,暗諷林徽因是喜愛辦文化沙龍的“交際花”,結果剛好從山西考察回來的林徽因在看到文章後,便託人託人給冰心送了一罈山西老陳醋,兩人也因事而鬧翻。

雖說我們不知道兩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可是冰心這篇文章在發表之後的確引發了很多人對林徽因的不太善意的猜測,以至於時至今日人們在提及林徽因時,仍舊會受到冰心言論的影響。

可這似乎並非是事實的真相,反而更像是林徽因送給冰心的那罈子醋一般,充滿著冰心對林徽因所擁有頂級朋友圈,以及無數追隨者的妒忌。

只因李健吾的一段話卻讓冰心的言論不攻自破:

“早年以名門出身經歷繁華,被眾人稱羨的是她,戰爭期間繁華落盡困局李莊,親自提了瓶子上街頭打油買醋的還是她。”

而在書中也比較全面地記錄了林徽因一家老小在抗戰爆發之後,真實的生活狀態。

在抗日爆發逃亡的中途中,林徽因染上了急性肺炎,讓她高燒到了40攝氏度,一度有危及性命的可能性。

可那時的他們卻如同所有難民一般無處容身,梁從誡也在《悼中國空軍抗日英烈》中回憶道:

“為了投宿,父母抱著我們姐弟,攙著外婆,沿街探問旅店。走完了幾條街巷,也沒能找到一個床位。”

然而,他們並不是沒有選擇優渥生活的機會。

當好友費慰梅夫婦瞭解他們在李莊的境遇時,曾多次寫信勸說他們到美國接受更好的醫治與工作時,梁林二人卻始終抱著與“祖國共存亡”的信念拒絕好友的好意。

離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為何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並就此開啟了一邊躺在床上查閱資料,翻譯各種學術論文,一邊在油燈下縫衣補襪的生活模式。

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本身就是極難適應的事情,更何況是對於出生名門,曾遊歷歐洲各國的大家閨秀林徽因來說,那就更加的不容易了。

有時若是因此而抱怨命運的不公,整個人的狀態陷入消沉之中也是在所難免之事。

然而林徽因最難能可貴之處便是她不但沒有任何的抱怨,反而相信戰亂,以及自身所面對的災難始終會過去的,即便她有時也會寫信與朋友訴說著心中的不安與恐懼,可她也至始至終都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

這樣的形象顯然就與“太太客廳”中交際花的形象格格不入,而林徽因整個人面對生活樂觀的態度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只因苦難中見人品,更見人性!


離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為何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03 “花前月下”女詩人最真實的樣子


正如書中所言:

林徽因與建築,看似格格不入。一個柔婉靈動,一個死板沉悶。

然而,林徽因卻用她所熱愛藝術的雙眼將死板、沉悶,看似毫無生氣可言的建築物用史詩般的靈魂和思想創造出來,使得兩者之間因此結下了一段美妙的緣分。

林徽因畢生在建築事業中的投入不僅體現在同梁思成一起從無到有組建的清華建築系,而且還體現在他們從1930年到1945年,15年間時間裡對我國2738處古建築物的實地考察。

在學術面前,林徽因並不是什麼名門閨秀,而是一名泥瓦匠工人。

尤其是在他們外出考察時,梁思成因早年間出過車禍,行動有些不便的緣故,很多爬上爬下、飛簷走壁的測繪工作都是由看似體弱多病的林徽因去完成的。我們至今也能夠從老照片中看到林徽因身穿旗袍站在佛光寺高高的橫樑上,自信而滿足地微笑著。

離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為何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正如作者所言:“她不僅是在客廳裡安逸地喝著咖啡的貴夫人,也不僅是眼裡只有風花雪月的女詩人,她也有自己堅持的東西、熱愛的事業。”

離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為何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

而外出考察時風餐露宿,顛沛流離的生活卻都被林徽因視作為一種享受,也因為對建築事業的熱誠,使得她既成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國徽設計的重要參與者,也是挽救景泰藍工藝之人。

可以說林徽因的一生是把建築事業當成了信仰,並用盡全力去維護的她。

而這樣對事業熱誠與執著的她,才是真正的具有人格魅力的女子,也是我們後人真正需要記住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