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長恨水長東:通過鏡像理論,淺析《長恨歌》王琦瑤的悲劇命運

《長恨歌》是王安憶的巔峰之作,小說運用短短二十幾萬的字符譜寫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心酸往事。不僅展現了上海的幾經波折和時代動盪,更體現出女性在時代變遷中命不由己的悲劇命運。

紙醉金迷的大上海是多少人魂牽夢繞的銷魂窟,在這裡上演了一出出才子配佳人好戲。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幕布後的故事,才子不在、佳人玉殞 ,繁華之下只有無盡唏噓。

一曲長恨歌,曲終人散,多少風光無限都葬在了昨天,留下的只有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青澀懵懂的王琦瑤在參加了“上海小姐”的評選後成了“三小姐”,並結識了李主任度過了一段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後李主任的意外離世將王琦瑤從雲端拉回了現實,她無奈以街道護士的身份謀生,並結識了康明輝、薩沙,經歷了幾番感情糾葛。所有人接連離開,留她獨自撫養女兒長大。最後,死於一場入室搶劫的鬧劇。

王琦瑤用自己的一生去追逐一個看不見的虛名,“上海三小姐”這個看似風光無限的頭銜讓王琦瑤甘心畫地為牢,四十年的時光轉瞬而逝,當年青蔥明媚的王琦瑤又可曾想過自己會落得一個如此荒誕不經的結局?

王安憶在作品中所展現的女性悲劇命運是建立在時間維度上的,我們看到的王琦瑤和她所象徵的整個上海,都是在歷史長河中激起的時代轉變的波瀾,異常平淡的生活背後,是歷史的興衰變化。

人生長恨水長東:通過鏡像理論,淺析《長恨歌》王琦瑤的悲劇命運
/
/
/

大夢一場:慾望困境下的自我構建

王琦瑤的出場放是對弄堂、閨閣的描寫之後,因此這一形象更是一種象徵,“上海每一個閨閣裡都有一個王琦瑤”,她不僅是自己,更是這個城市、這個時代。

王琦瑤出現在十里洋場的上海,在這個充滿無限誘惑的慾望都市,去片場參觀的經歷打開了她心中的慾望之門,在聚光燈下的生活風光無限,看似高高在上卻又給了她觸手可及的感覺。

片場的那出戏是一場悲劇,最後女人孤寂的躺在床上,眼中的顏色一點點暗去,燈光也逐漸暗淡,光鮮亮麗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在舞臺。

一幕戲的開始,便預示了落幕的寂寥。

王琦瑤被舞臺的光鮮深深吸引,開始痴迷與被人注視的感覺,開始嚮往紙醉金迷的夢境,而上海小姐的評選又來的恰如其分。大幕拉開,好戲上演。

拉康曾提出過“鏡像”這一概念,在新生兒還沒有對世界有明確認知時,第一次照鏡子時所觀察到形象會成為他以後觀察和學習的對象,實現對自身的塑造,鏡像與本體相互影響、相互塑造。此時的王琦瑤,便是以“上海三小姐”為參照對象。

她清醒又糊塗,清醒的為自己一步步鋪向慾望深淵的路,在程先生與李主任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能令自己“繁花錦簇”的一方,同時她又是無比糊塗的,她把自己定位於依附他人的菟絲花,成了被困在牢籠的金絲雀。

無疑,愛麗絲公寓的生活是幸福而奢侈的,這讓王琦瑤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同時,這樣的生活又是枯燥的,因為它在一點點消磨人的一切,也許是靈魂、也許是希望。

這就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場、萬分風光,卻也是一座吃人不吐骨頭的魔窟,因為最讓人難以抵禦的就是慾望。

人生長恨水長東:通過鏡像理論,淺析《長恨歌》王琦瑤的悲劇命運
/
/
/

鏡花水月:救贖困境中的自我審視

成為三小姐後,王琦瑤一度沉迷於紙醉金迷、一點點消磨著自我,直到李主任的死訊打破了她沉浸其中的夢,逼著她重新審視自己、審視上海。

在鄔橋的那段時光彷彿是按下了暫停鍵,讓王琦瑤有充足的時間去品味上海究竟給她帶來了什麼,自己又如何立足,這是一場關於心靈的自我救贖。

從愛麗絲公寓到平安里,從上海小姐到里弄護士,王琦瑤的自我救贖投射在了這間平凡的里弄的閨房。

如果在開場王琦瑤是沉迷於金錢慾望的“三小姐”,在來到平安里後,她的鏡像參照對象就轉變為獨立的都市女性,這不僅是自己的救贖,更是時代漩渦的指引。

此時,康明遜的出現帶給了王琦瑤內心夢寐以求的浪漫,兩人的感情在下午茶的浪漫中逐漸升溫,這是那個年代的浪漫與愛情,細水長流有帶著一點曖昧不經。

過往的經歷註定了王琦瑤的生活不會如此的波瀾不驚,作為上海的象徵形象,王琦瑤的一生都在新潮與過往的撕扯中掙扎,這是時代命運,更是悲劇之源。

於是康明遜在得知王琦瑤過往經歷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逃避,他在逃避自己所要承擔的所有壓力,最後將一切拋諸腦後、一走了之,徒留王琦瑤一個人站在原地。

與康明遜的愛情經歷是王琦瑤生命中的重要打擊,卻又是她救贖道路上的加速器,這件事情真正點醒了她,促使她開始為自己而活。

李主任的死訊,康明遜的拋棄,薩沙、程先生的來了又去,讓王琦瑤真正意識到沒有人是可以憑藉依附別人度過一生,真正的命運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時,王琦瑤才真正放下了對上海三小姐的執著,將這段過往和旗袍一起鎖在了箱底。如同鏡花水月,看得再美也只是虛妄。

人生長恨水長東:通過鏡像理論,淺析《長恨歌》王琦瑤的悲劇命運
/
/
/

夢醒成空:過去形象中的自我消解

女兒薇薇的出生,像是在王琦瑤的人生途中了一道帷幕,向前看不知道何處是歸途,向後看只能透過紗幔看見模糊不清的過去,影影綽綽,不知是夢境還是現實。

四十年的時光可以讓整個城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的上海早已不再是當年的十里洋場,過往的痕跡在一點點淡去。上海三小姐逐漸成為人們口中傳頌的故事,一點點的模糊化。

歲月流轉四十年,王琦瑤再次思索自己的人生時,所看到的卻還是與周圍世界的格格不入,偶然在聚餐時抬起頭,看著窗戶上的倒影,三人同行,自己早已是被拋棄的那一個了。

老克臘的出現是新時代對舊時代的探索與好奇,他對王琦瑤的感情說是喜歡不如看作欣賞,對於當年上海三小姐的欣賞。四十年的羅曼蒂克,他所期許的是那個如錦如繡的高潮,卻可惜只趕上了一個可憐的結局。

也許當年的王琦瑤早在李主任去世時就已經消失了,當然也許更早,初到時片場看到的那個孤寂女人又何嘗不是自己,早在成為三小姐的那一刻就沒有了真正的王琦瑤。她不過是上海的符號,是時代的印記,是那個年代所有女性的縮影。

王琦瑤的悲劇從一開始便是註定的,在上海那地方,無數個人爭著搶著告訴你,你的容貌勝人,幫著你一起做夢。“不僅是自己騙自己,還是齊搭夥地騙你,讓你以為花好月好,常聚不散”,王琦瑤陷在了這個夢裡,哪怕中途她無數次的掙扎,一直帶在身邊的金條卻明確了一切。

她是死在床上的,就像四十年前在片場的那一幕,“一間三面牆的房間裡,有一張大床,一個女人橫陳床上,頭頂上也是一盞電燈,搖曳不停,在三面牆壁上投下水波般的光影。”

曾經的上海三小姐,風光無限,誰又能想到最後卻落得如此令人唏噓的結局。直到最後她這才明白,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因為金條、死於他殺。而一切的開始源自三小姐的評選,那一箱金條不失為一種象徵,兜兜轉轉又因金條喪命,荒誕又悲涼。

人生長恨水長東:通過鏡像理論,淺析《長恨歌》王琦瑤的悲劇命運
/
/
/

王琦瑤的一生是隨著時代波折的,她成長所依照的鏡像形象其實都是當時時代的映射,一個女人在歷史潮流的波浪中跌跌撞撞,四十年的風雨漂泊帶來了一個荒誕不經的結局。

她的一生從開始就註定是悲劇的,她是時代悲劇的化身,用自己的一生抒寫了一曲長恨歌。

《長恨歌》所展現的不僅是一個女人的風雨飄搖,更是一個時代、一座城市的歷史波折,在新舊潮流的夾擊中,又有多少人的人生譜成人生長恨水長東的呼喊。

“王安憶細寫一位女子與一座城市的糾纏關係,歷數十年而不悔,竟有一種神秘的悲劇氣息”,在王琦瑤的命運沉浮下,王安憶描繪的是時代潮流推動下女性的命運悲劇,是跨越歷史的蒼涼與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