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惡日到佳節,從艾草到龍舟,話說端午節那些事兒

又是一年艾草香,馬上就要過端陽!

端午,又叫端陽節、浴蘭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等等,估計能有個二三個名字吧。

從惡日到佳節,從艾草到龍舟,話說端午節那些事兒

雖然名字在一些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但是都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度過,每年都過,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甚至有的地方還要燻藥渣。燻藥渣?沒聽過!但確實有,咱們下文再說!

那麼這些習俗都是怎麼來的呢?可能除了屈原,你啥也不知道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盤點,看看你到底知道幾個。

賽龍舟——遠古時期對龍圖騰的祭祀與崇拜

有關端午節的起源,說法有很多很多。但從時間上來說最早的,有可能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的,就是有關對龍這一遠古圖騰的崇拜了。

從惡日到佳節,從艾草到龍舟,話說端午節那些事兒

這一說法出自著名的文人聞一多,在他的著作《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中,就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對龍進行祭祀,而且還有三個理由:

1、在端午節有兩個最主要的活動,那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粽子在以前不但人要吃,而且還要投入到江水中,可能就是用來祭祀龍的;而賽龍舟呢,龍舟的外形就是參照龍來製作的。這兩個活動都離不開龍的因素;

2、賽龍舟一般都是在江浙等南方地區舉辦,這些的確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非常密切,而且吳越百姓還有短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從惡日到佳節,從艾草到龍舟,話說端午節那些事兒

3、在古代五月初五日,端午節這天,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種風俗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所以有了這三條理由的支持,聞一多,就認為端午節的起源是源於古代越族部落祭祀龍圖騰的產物,而賽龍舟正是祭祀龍神的祭祀形式。

掛菖蒲——漢代認為端午是個惡日,要辟邪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讀者提出異議了,端午過得好好的,怎麼會是個惡日呢?

在漢代,可能在整個古代都是,人們將五月初五這一天視作“惡日”。可能是夏天太過炎熱的原因吧,就認為這一天是五毒最為猖獗的一天,而且還擴大影響,產生了“不舉五月子”的習俗。

從惡日到佳節,從艾草到龍舟,話說端午節那些事兒

就比如《史記·孟嘗君列傳》中就說到,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她的父母本來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東晉大將王鎮惡,就是五月初五生,然後他的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

對於這個說法,王充在《論衡》中就做了解釋:“夫正月歲始,五月盛陽,子以(此月)生,精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大概意思就是說,五月陽氣最盛,在這個月出生的孩子,陽氣壯,會克父母,如果父母命不硬,就會受到他的傷害。

在明代的時候,又由於這個原因,興起了一個讓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躲端午的習俗,據《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古人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用艾草燻房子,門口掛菖蒲,喝雄黃酒等,進行各種辟邪活動,慢慢的這個習俗就流傳到了今日。

纏絲線——希望遠離戰爭,對和平的渴望

在有的地方,端午的時候,會在手臂上纏繞一圈五彩絲線,祈求平安。

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因為戰亂比較頻繁,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祈禱早日脫離戰禍,一些人在過端午的時候,就在手臂綁上五彩絲線,祈求戰亂早日結束。

從惡日到佳節,從艾草到龍舟,話說端午節那些事兒

而這五彩絲線,每一種顏色都代表著一種含義,應邵在《風俗通》中就有解釋,認為這五彩絲線,每種顏色都名稱,分別為“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都代表著人們對長命百歲、渴望和平的美好願望。

掛艾草——感謝黃巢的不殺之恩

話說唐朝末年,黃巢帶領農民起義,雖然對於農民來說,他做的是好事。可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殺人大魔王,百姓們只要一聽,黃巢要打過來了,就立馬開始逃難。

有一年快到端午的時候,黃巢領兵要打到河南鄧州的時候,看到不少百姓都紛紛逃亡,然後就發出感慨,讓這些人回到家裡,只要在門上掛上艾草,黃巢軍隊看到,就不好去騷擾他們。

從惡日到佳節,從艾草到龍舟,話說端午節那些事兒

然而,當黃巢帶領部隊殺進鄧州城的時候,看到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了艾草,無奈之下,又不能食言。只好領兵退去,鄧州城也得以保全。

在這以後,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草也成為了一個風俗,慢慢的傳了下來。

燻藥渣——對良醫的紀念與對健康的追求

大概是在元朝的時候,在浙江義烏出現了一個叫做朱丹溪,他給人看病除了傳統的望聞問切之外,還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去品嚐病人喝過的藥渣。

他認為,只要嘗過藥渣,他就知道給病人開出的藥

從惡日到佳節,從艾草到龍舟,話說端午節那些事兒

方是否是對症下藥,所以那時候的病人在得病之後,尤其是疑難雜症,都會把喝過的藥渣留下,拿去讓朱丹溪嚐嚐,看看藥是否有效。

就這樣,按照朱丹溪留下來的醫囑,在義烏地區就慢慢的形成了要在端午的時候,用艾草燻藥渣,以寄託自己對於這麼一位良醫的紀念,順便也寄託了自己和家人對健康的追求。

觀劍影——對民族英雄的紀念

觀劍影,這個習俗只在臺灣地區有,沒辦法,誰讓劍井在臺灣呢。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荷蘭人侵佔了臺灣,讓臺灣的同胞們深受困難。於是鄭成功站出來了,帶領部隊開始驅趕荷蘭殖民者,想要收復臺灣。

有一年端午,鄭成功準備收復臺灣基隆,帶領部隊走到大甲溪口的時候,看到當地已經乾旱了許久,糧食作物都快枯死,於是就拿出隨身攜帶的大寶劍,在一個山谷裡,準備給掘出一口井。

從惡日到佳節,從艾草到龍舟,話說端午節那些事兒

話說也奇怪,他拼勁力氣,把劍往地上一插,然後地方瞬間就冒出水來。然後士兵們就在這個地方挖出一口井來,井挖成,他的寶劍也沉到井底中,再也沒能打撈上來,在井口,還能看到裡面劍的影子。

於是,當地的高山族人,紛紛感念他的恩德,在端午這一天,就會到井口處來觀看劍影,以此來紀念鄭成功的功績。

小結

端午節,在幾千年的文明傳承過程中,不但傳承了中華民族的美德,還寄託了人們對於健康、平安的追求,所以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最重要的是,在端午節,還能放一天假。連上週六週日,可以連續休息三天哦,離家近的小夥伴們,可以回去陪父母過個端午,不要忘了吃粽子,也可以給家裡的老人帶一些禮物。

提前祝你們端午節快樂!


<script>/<scrip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