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聊齋》,女子不可不稱奇(奇 局)

蒲松齡筆下的女性結局,大多是自我選擇的結果。蒲松齡憐憫女性,在故事中年輕女性的結局通常是美好的。


在《胡四娘》中,蒲松齡塑造了一個“內慧外樸,聰明渾而不露”的女性胡四娘,面對家人刁難挖苦,她卻甘於貧苦,勤儉持家,直至丈夫高中狀元,苦盡甘來。


讀《聊齋》,女子不可不稱奇(奇 局)

蒲松齡一方面諷刺看人下菜碟,勢利眼的親戚朋友,一方面讚揚如胡四娘這樣勤儉持家的好女子。但胡四娘卻並不是蒲松齡憑空想象出來的產物,她有一個蒲松齡最為熟悉的原型——妻子劉氏。


在蒲松齡未曾發達的幾十年間,蒲松齡多次出外坐館,家中僅剩妻子持家。貧苦沒有擊倒這個女人,她撫養孩子長大成人,與蒲松齡感情甚篤。


讀《聊齋》,女子不可不稱奇(奇 局)

直到康熙五十二年,蒲松齡59歲時,劉氏因病撒手人寰,蒲松齡痛苦不已,寫下六首《悼內》。悼念妻子,


“五十六年琴瑟好,不圖此夕頓離分。”


蒲松齡一方面極為佩服這樣的女性,多數會給美好的大團圓結局;另一方面他也想借這些傳統女性們,宣揚善惡有報的道理。


讀《聊齋》,女子不可不稱奇(奇 局)

名篇《小翠》中,生性奔放開朗的小翠智挫政敵,治癒傻子丈夫王元豐,王元豐對其愛之入骨。本以為她要與丈夫王元豐相守終生,卻因人狐之別,最後兩相別離。


讀《聊齋》,女子不可不稱奇(奇 局)

在一般的才子佳人故事中,大團圓結局是標配,但在《聊齋》中,卻始終強調“有別”一詞。


多數聊齋狐狸故事中,女性無法與凡人廝守,即便生育孩兒,最後的結局都是孤身一人,或成仙或隱匿於世間,翩然而去。


《辛十四娘》中,一心成仙的十四娘坐著青色的騾子,只問一句:安否,便不見。


讀《聊齋》,女子不可不稱奇(奇 局)

《阿繡》裡與阿繡同樣貌的狐女,因前世的一個比美的賭約來到世間。最後成人之美,撮合阿繡與劉子固姻緣,無憾離去。


讀《聊齋》,女子不可不稱奇(奇 局)

這些可敬可愛的純潔女性,仿若不容於這汙濁的世間,一如她們的出場,她們的離去,同樣帶著夢幻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