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之心——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淪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印度成為殖民地之前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區,這個地區的最高統治者並不是國家政權,而是神職人員。這就造成了印度地區政權對於反抗殖民者消極與無奈。最終在地位沒發生重大改變的神職人員帶領下,印度地區諸多邦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大清則完全不同的情況。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殖民統治者都渴望能夠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但是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當時任何國家都難以完全征服的大清帝國。雖然當時清朝已經沒落,但是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大清國的軍隊戰鬥力依然不可忽視,中華民族反抗殖民之心堅決而徹底,大清國不斷學習進步能力也堪稱恐怖。就是這樣一塊隨時可能反噬的肥肉,四周還有諸多國家爭搶,誰也不肯放棄利益,讓其他人獨佔。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之下,大清到滅亡始終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反抗之心——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淪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被殖民前的印度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早已不是當年的文明古國印度。在整個的印度次大陸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只有無數的邦國。表面上統治印度大部分地區的莫臥兒帝國,實則是一盤散沙,地方上各封建邦國互相爭權奪利,中央統治結構也是混亂不堪。整體上而言整個印度地區的國家勢力弱小而且相互之間矛盾重重。

除了邦國政權之間的政治矛盾,印度地區最大的矛盾是存在了數千年的宗教信仰和種姓制度矛盾。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為代表的宗教信仰矛盾,再加上印度地區千年傳承下來的種姓制度,讓神職人員掌控者國家的國家機器。進一步激化了不同宗教信仰之間邦國的矛盾。在不改變神職人員地位的前提下,印度對外族的侵略就逆來順受。


反抗之心——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淪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極小代價完成的殖民統治

英國在印度建立殖民統治,最初並不是以國家名義,直接發動戰爭,而是以東印度公司作為國家代表,發動的殖民統治。直到1767年英國政府在東印度公司掌控了孟加拉地區之後,才以國家的名義建立殖民統治。由此可見英國在印度建立殖民統治之時代價之低。

從1757年的登陸孟加拉作戰,到1799年佔領封建國邁索爾,東印度公司在與印度地區長達40多年的直接作戰當中,東印度公司並不是全面佔優勢。尤其是1757年與孟加拉國的戰鬥中,英國全面潰敗。可是在英國人的糖衣炮彈面前,孟加拉國上層官員直接投降。導致7萬餘人的孟加拉軍隊,在與3000(2000僱傭兵,900英國軍隊)人作戰中失敗。英國因此獲得了超過5800萬英鎊孟加拉皇室財富。


反抗之心——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淪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東印度公司以這筆財富為基礎,以宗教矛盾為誘餌,不斷挑起印度地區各邦國之間的戰爭,讓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兩種信仰的邦國互相攻殺。東印度公司再以從中調和的方式謀利,在兩敗俱傷之後,通過上層利誘投降的方式建立殖民統治。而在印度種姓制度的影響下,一旦上層人員投降,印度地區的下等種姓人群絲毫沒有反抗思想。

通過印度地區信仰矛盾、種姓制度統治方式,再加上東印度公司打敗法國獲得印度地區獨家殖民權。讓英國在印度地區以極小的代價就在印度地區建立了殖民統治。而印度的種姓制度也讓英國人在掌控好極少數的上層種姓人員之後,不必面臨來自底層大眾的反抗。例如1770年孟加拉大饑荒,餓死1000萬人,可孟加拉卻並沒有因此爆發大規模的起義反抗!這也是英國能夠在印度建立穩定殖民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抗之心——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淪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沒落的大清帝國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徹底喚醒了大清帝國天朝上國的美夢。統治者倉皇之下,在絲毫沒有威脅到統治核心地區的情況下,割地賠款,苟延殘喘。自此之後大清帝國面臨著一輪又一輪的的外國侵略者,

可是中華民族對於外族的侵略從來都是零容忍!也從不缺少抵抗外族侵略的仁人志士。從三元里人民自發抗擊英國侵略者,到關天培、葛雲飛、海齡等愛國將領英勇作戰,那怕啥反抗清朝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對於侵略者都是毫不猶豫的奮勇向前!中華民族對於外族侵略的抵抗決心,讓之後的任何一個侵略者都必須要考慮好承受中華民族無盡的反抗


反抗之心——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淪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仁人志士的不斷探索

外國的侵略,中外的差距,並沒有打垮中華民族,反而驚醒了沉睡的中華民族。開始了反抗外國侵略,富強求存的探索之路。1861年的洋務運動,創建了我國第一批現代工業。江南製造總局生產的武器彈藥達到了當時的先進水平。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師,無論是從噸位、火力配置上都是當時先進的戰艦。在1883年爆發的中法戰爭中,洋務運動興建的第一批軍工企業,充分發揮了作用,大清軍隊第一次正面擊敗了外國侵略者。洋務運動之後又爆發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等等反抗帝國主義,尋求富強的運動。雖然這些運動並沒有改變大清帝國的沒落趨勢。卻讓侵略者看到了中華民族反抗的決心。

八國聯軍的首領,德國的瓦德西元帥就曾經跟各國公使說——“先生們,除了現在的中國政府之外,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統治這樣一個四萬萬人的國家”。


反抗之心——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淪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各國侵略者狼子野心

大清帝國佔據著整個東亞地區最富饒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封建國家,也是唯一一個富有且落後的國家。面對這樣一塊大肥肉,世界各國都不願意放棄。在大清帝國的地盤之上展開了瘋狂的角逐。《馬關條約》日本想割佔清朝遼東半島,遭到英、俄、法強制干涉就是帝國主義在華矛盾的集中表現。正是因為個帝國主義之間的相互掣肘,才有了大清帝國的苟延殘喘,也讓行將就木的大清統治一直保持著獨立。


反抗之心——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淪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印度與清的差距

印度地區雖然地域龐大,面對的也僅僅是東印度公司,可是印度內部存在各種宗教信仰矛盾和地域政權矛盾。再加上印度地區對於外國侵略絲毫沒有反抗之心,讓英國以極小的代價,就統治了英國地區。大清帝國雖然沒落,而且要面臨各大資本主義國家的輪番進攻。但是

中華民族從來不缺少反抗外族侵略的決心,也從未停止富國強兵的探索。再加上個侵略者之間的重重矛盾,讓大清帝國雖然喪失部分主權,卻能夠以國家形式立於世界的東方。等待黎明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