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變應性鼻炎與遺傳有關,中醫用益氣養陰、疏風通竅之法

隨著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過敏體質小兒逐年增多,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藩籬疏薄,最易感觸風邪,正如《靈樞·五變》雲:“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中醫學中的外風還可包括各種致敏因素,如接觸異味、異物,包括花粉、塵蟎、動物皮毛、油漆塗料、魚蝦螃蟹,以及各種環境汙染物等。外風致病,多首先犯肺,鼻為肺之外竅,常先受病。清·程鍾齡在《醫學心悟·鼻》中說:“鼻流清涕者,肺風也。”外風犯肺,肺竅不利,常見鼻塞流涕、噴嚏、鼻癢等症。

小兒變應性鼻炎與遺傳有關,中醫用益氣養陰、疏風通竅之法

清·王旭高《西溪書屋夜話錄》說:“凡人必先有內風而後外風,亦有外風引動內風者。”便指出了外風與內風常相合致病的關係。外風屢犯、稟賦有異,兩者相合而形成的“伏風”在小兒過敏性疾病包括鼻鼽發病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起病常因外風或兼夾寒、熱、燥、溼等邪侵襲,束於肺竅而致鼻塞不通,鼻腔作癢,鼻涕流注,噴嚏頻作。另一方面伏風藏於體內,易為外風引發,加之肺脾失調,津液輸布失常,痰飲內蘊,或肺脾氣虛、陰虛肺燥,則形成風痰內著或陰虛伏風之勢,使鼻鼽屢發難解,甚至伴見目癢、咳嗽、哮鳴、皮膚瘙癢等症,併發風咳、哮喘、溼疹、癮疹等病。

小兒變應性鼻炎與遺傳有關,中醫用益氣養陰、疏風通竅之法

兒科凡反覆發病不已者,需從其先天稟賦尋求病因,若是稟賦有異,或氣虛、或陰虛體質,均能形成外風易於留著不祛而成伏風,而此伏風內潛,又有易於為外風引動發病的特點。鼻鼽屬於反覆發作難愈的疾病,常兼有風咳、哮喘、溼疹等其他風病,部分患兒可詢及直系親屬過敏性疾病史,這些均可作為患兒體稟有異,內風潛伏的依據。鼻鼽是兒科常見病、難治病之一。西醫對本病多采用抗組胺藥、激素吸入及免疫療法等,遠期療效不理想,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中醫學治療小兒鼻鼽方面具有其獨特的優勢,風痰束竅是貫穿本病發生、發展和演變的主要病機。

小兒變應性鼻炎與遺傳有關,中醫用益氣養陰、疏風通竅之法

針對本病演變,小兒鼻鼽的病位在肺,屬上焦疾病,餘認為其治療當遵“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用藥原則。臨證運用辛散升提宣通鼻竅之風藥,辛可宣展肺氣,升則直達病所,所謂“高巔之上,惟風可到”,而施以質輕味薄性平之品,正合小兒“髒氣清靈,隨撥隨應”的用藥特點。疏風通竅治標,扶正消風治本。疏風通竅主要用於小兒鼻鼽之發作期,根據所兼夾寒、熱、痰不同,常選用的方劑有辛夷散、桑菊飲、麻黃湯合溫膽湯。在鼻鼽緩解期,常用益氣固表法或養陰潤肺法,常選用玉屏風散、桂枝龍骨牡蠣湯、人參五味子湯、沙參麥冬湯等方劑加減。

小兒變應性鼻炎與遺傳有關,中醫用益氣養陰、疏風通竅之法

用藥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以益氣養陰為主,用炙黃芪、黨參、白朮、南沙參、麥冬、烏梅、五味子、白芍等,疏風通竅藥多用麻黃、桂枝、防風、辛夷、蒼耳子、川芎、蟬蛻、徐長卿等。變應性鼻炎有明顯的家族史。當父母均有變應性鼻炎時,其子女有70%的遺傳機會;若僅父親有變應性鼻炎,其子女有30%的遺傳機會;若母親有變應性鼻炎,其子女有50%的遺傳機會,說明母親的遺傳影響更大。

小兒變應性鼻炎與遺傳有關,中醫用益氣養陰、疏風通竅之法

有學者對部分過敏性哮喘的家族過敏史進行了調查,發現親屬中患過敏性哮喘、變應性鼻炎、溼疹等疾病的比例均較一般群體為高,患病率可達20%~50%。所以,變應性鼻炎是有遺傳的,幼兒童可在1、2歲就開始發病,兒童也是高發人群,但這一疾病不會傳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