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大家好,我是尋蹤壯遊!

今天,是中國航海日,1405年7月11日,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開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中國航海日”,在今年的航海日到來時,我再次走進了位於昆明晉寧的鄭和公園——鄭和的出生地,緬懷、致敬鄭和這位偉大的航海先驅。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鄭和像

達伽馬眼中“流動的國家”

十分有趣的是,葡萄牙大航海家達伽馬曾留下如是記錄:

抵達印度古裡後得知,一支擁有800艘船的中國船隊,早在70年前就到達過這個地方。

船隊里人數眾多,船隊本身的人口比中印之間任何一個城市多得多,也比印度的任何城市的人口還要多,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流動的國家。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鄭和船隊

達伽馬所說的這個“流動的國家”,指的就是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與當時西方航海廣受疾病肆虐的情況對比,鄭和船隊800多艘船兩萬餘人卻很少受到壞血病侵擾。

究其原因,主要是強大的國力和遠洋船隊人員的配備上,以及中國人很早就開始喝茶,茶葉作為遠航中維生素的提供者,也保障著全體船員的安全。

世界航海史上最龐大的海上醫療體系

據《鄭和家譜》記載,鄭和船隊的官員陣容如下:

欽差正使太監7員,副使監丞10員,少監10員,內監53員,都指揮2員,指揮93員,千戶104員,百戶103員,舍人2名,戶部郎中1員,鴻臚寺序班2員,陰陽官1員,陰陽生4名,醫官醫士180員,旗校、勇士、力士、軍力、餘丁、民稍、買辦、書手共26803名,以上共27411名。

以上名單中,四、五品以上的官員人數不少,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鄭和使用的醫務人員

據考,鄭和船隊的180名醫生,按照出洋官兵計,每150名船員即配備一名醫務人員,這無疑是15、16世紀世界航海史上最龐大的海上醫療體系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鄭和船隊

鄭和船隊的醫官、醫士,有的選自國家最高醫療機構——太醫院,有的本身就是“御醫”。

有歷史記載的名醫就有太醫院醫生陳以誠,常熟縣惠民藥局醫生匡愚,另有彭正、陳常等著名醫道大家。

鄭和船隊的醫療系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中國船員成功逃脫“航海病”的兇猛追殺,沒有出現西方航海船隊中因傳染病、壞血病、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而大量減員的醫難。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鄭和與當地人民進行交流

同時,鄭和船隊的醫生,又與海外各國進行醫學、藥學交流,在藥品的進出口方面,作出前所未有的獨特貢獻。

在今日的江蘇太倉,存留“李時珍登陸處”,是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慕名帶著弟子專門來考察鄭和下西洋帶回國內的藥草,以備著《本草綱目》之用。

東西方最初航海實力之比較

說了這麼多關於東西方大航海時代的趣事,我們現在就來實際對比一下東西方的航海實力

1、中國鄭和船隊

中國鄭和的船隊據史料記載,有主要船隻(寶船)63艘,輔助船隻達到200艘。最大號的寶船,又叫帥船,“有九道桅,能張十二帆”“長四十四丈四尺,寬18丈”。

寶船材料精良,龍骨用松木,船殼用杉木,浸於海中的船底用樟木,都是既堅固又耐浸泡的上好材料。

寶船上最獨特的是有60多個橫隔艙,縱向每隔1.5-2米有縱向隔艙,以形成蜂房式空間船體。這樣,船就不會在海浪中一損俱損,一漏皆漏,可堪一擊、兩擊、再擊…船體一旦進水,也不會頃刻沉沒。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鄭和寶船

意大利人艾利略曾在明熹宗天氣三年做過記載,轉述如下:

“最後一層”,500多噸沙石壓載,以保證寶船“不傾側震盪”,這顯然是安全措施。

二層、三層,裝的主要是食品及淡水。此層各長80米,寬36米,高2米。一天1000人正常用水大致不少於2噸,一年用水則為730噸左右。鄭和船隊在實踐中掌握了水的保鮮技術,也屬了不起之事,惜無法考證具體細節。不過我們知道,流水才不腐,吃“腐水”一定會生病。鄭和船隊不因“腐水”致病,船員減員少,已是事實。

“其上近地平板一層”,則為“裝細軟、切用等物”,或居“中下人”,包括士兵及下級官員。

“甲板為一層”,供作“揚帆、習武、遊戲、作劇之地”,甲板上必然裝有火炮,操帆絞盤等。

“寶船前艙一層”,有上百位航海的專業技術人員:班碇手、鐵錨工、水手、民稍等居留。

“船後舵樓四層”,甲板層為舵房。醫官、醫士也住在此舵樓,藥材也放置於此。舵樓二層為官廳,下西洋正使鄭和、王景弘居此。另設有頒詔書、接待外國使團、高層議事、做禮拜場等場所。舵樓三層設有神堂。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鄭和寶船

在《雲帆萬里照重洋》一書中,也著錄了鄭和船隊寶船的情況。

大號寶船3艘,載人3000;中號寶船40艘之座船、馬船、糧水船40艘,載人22000;中號寶船之戰船20艘,載人2000人。合計則63艘寶船,載人27000餘人。

2、西方航海家船隊

我們再看看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業績。

西班牙人哥倫布於1492年率領航海船隊橫渡大西洋達到美洲,共有3艘船隻,分別是60噸、90噸、1300噸位,共有人員88人。

葡萄牙人達伽馬船隊於1497年,經非洲南端到達印度,其旗艦120噸,全長25米,船隻共4艘(其中一艘噸位為50噸),人員170人(亦有說為160人者)。

西班牙人麥哲倫於1519-1522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船隻5艘,噸位分別是120噸、110噸、90噸、85噸、75噸,共有265名水手。

以上3人的航海時間分別比鄭和短87年、92年、114年。

從上述這些資料看,西方航海家的船艦數量、噸位、規模、人員配置均無法與鄭和舟師相比。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昆明晉寧鄭和像

更重要的是,鄭和的船隊雖然擁有強大的航海實力、軍事實力,卻以睦鄰友好為使命,沒在任何國家留下駐兵,也沒有掠佔任何國家一寸土地,“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法國學者讓—皮埃爾認為,鄭和船隊遠航行動成為當時最大規模的海上活動,顯示當時中國在航運方面領先於歐洲。

實際上,中國的航運優勢,主要是來自造船技術的進步。在15世紀,航海用具如海圖、羅盤、羅經、測定時間和方位的儀器等,中西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當歐洲還在使用速度緩慢的單桅帆船,或者速度快但不堅固的大帆船時,中國人使用的帆船,已經震驚到了像馬可 波羅這樣的外國航海者。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昆明鄭和公園內“海神碑”

結語

1890年馬漢在西方提出以征服為主題的海權論,強盛了西方。但鄭和踐行的是另一種海權論,是一種以和平為主體,以人類命運為共同體的海洋文明,精髓在於睦鄰友好,反映了中國文化非侵略的特點。

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到來,鄭和的航海壯舉及他對海洋的探索,成為我們親近中國藍色文明,加強“藍色國土”教育的範例。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鄭和公園三寶樓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在鄭和對當代海洋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確立了國家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國首個航海日,這是海洋意識的標尺,也是海洋地位的象徵。

今天在第15個航海日到來的時候,緬懷這位偉大的航海家,有助於我們擁抱大海,踏海前行!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昆明鄭和公園內“三寶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