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鐵”轉行“種菜”,2年淨賺100萬元,他是如何做到的?

現在轉行做農業的人很多,但農業不同於其他行業,絕大多數入了行才知道想玩“賺”農業沒那麼簡單!在其他行業賺到錢的精英們對農業項目卻束手無策,騎虎難下,陷入經營困局,目前這種現象很普遍。

四川省廣漢市地處成都平原腹地,北靠德陽,南鄰成都,因其地勢、土壤、氣候、灌溉等自然環境優越,各類自然災害及病蟲害偏低發生,發展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近幾年,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深化和農村土地流轉快速推進,吸引了許多外出打拼的老闆返鄉創業,其中,由黃達安成立的廣漢市墾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短短3年時間脫穎而出,成為了廣漢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一支生力軍。

從“賣鐵”轉行“種菜”,2年淨賺100萬元,他是如何做到的?

2012年之前,黃達安在雲南和四川兩地做鋼材生意,憑藉初生牛犢不畏虎的一股闖勁,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說起為什麼轉行幹農業,他深有感觸:“在全國鋼鐵生意不景氣時,萌生了轉行的念頭,我出生在農村,小時候看著父輩們種地長大,很懷念一畝三分田地的田園生活,當時想法很簡單,全國蔬菜有1.5萬億元的消費需求,發展潛力巨大,進入農業的門檻較低,種菜賣菜就有錢賺,往後進入農業的門檻會越來越高。”

說幹就幹。黃達安用了長達一年的時間,幾乎跑遍了全國大型蔬菜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尋找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蔬菜品種和專業種植技術人才,2013年9月在廣漢市興隆鎮流轉了20畝土地,種植大棚蔬菜,小試牛刀,當年就獲得經營收益。

2014年1月成立廣漢市墾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自籌資金530萬元,爭取德陽市政府專項資金100萬元,新建現代化育苗和種植基地300畝,組建配送中心1500平方米,新建冷庫500立方米,併購置物流冷鏈車4臺,當年實現銷售收入1100萬元,淨利潤100萬元。2016年流轉土地面積1140畝,實現利潤較2014年翻番。2017年流轉土地近2000畝,經營發展勢頭良好。

在合作社創立之初,黃達安就制定了未來5年發展規劃,要將商業理念帶入農業發展,以銷定產,通過“訂單種植”,實現了從“種菜—賣菜”到“賣菜—種菜”的策略轉變。

合作社與企業、學校、部隊、機關單位、超市、酒店等大型採購商建立訂單配送體系網,以西紅柿為主打品種,聯合周邊大型種植戶和家庭農場做好韭菜、茄子、黃瓜、白菜等菜品的“葷素搭配”工作,並以低於市場蔬菜零售價40%的優惠,贏得了客戶的信賴與合作,迅速搶佔市場。“這個利潤比較薄,但是量大穩定,可持續發展。”黃達安說道。

為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增強社員凝聚力,合作社制定了畝產定量、銷售定量、超額盈餘分成、年終紅利等一系列項目任務激勵機制,併為11名主要社員購買了養老保險,解決了員工後顧之憂。

記者瞭解到,合作社目前設有生產部、農資管理部、物流配送部、銷售部、財務部5個部門,分工明確,崗位職責清晰,責任到人,工作目標掛鉤年終獎懲機制。

另外,黃達安要求園區實行規模化定量管理,並減少管理人員編制,技術管理崗位一人多區負責制,將管理用工成本劃撥到一線,工人以採收計件方式結算每天可以多掙取10%-20%薪水,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時,無形中提高了一線工人的待遇。

合作社在自身發展同時,輻射周邊8000餘戶,20000餘畝蔬菜基地發展,扶持培訓蔬菜種植大戶200餘戶,各類專合社30餘個,幫助周邊百姓實現由傳統種植到科技種植的蛻變,每畝平均增收300元。合作社優先就近招收務工人員,常年用工40餘人,為農民務工每年增收5萬元。

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確定了與美國孟山都世界級種子公司合作,引進了番茄、黃瓜、辣椒、西蘭花、木耳菜等蔬菜新優品種,通過反覆摸索與實踐,黃達安發現,最適合當地種植發展的蔬菜品種是西紅柿。據他介紹,目前,合作社供應超市、學校及機關單位的物流配送金額每月已達60萬元,並預定明年200多畝西紅柿產量,簽訂集團訂單100多萬元。

問起當初轉行幹農業現在是否後悔時,黃達安說:“幹農業實在太辛苦、太累了,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下輩子絕不幹農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