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楷的又一高手,不是文徵明,但不得不服

明代書家和宋人比較,不但能寫行草,還精於楷法,且大小楷皆精。王寵亦然如此。他的《半巖潘君七採序並辭》是其楷書的代表作之一。清代高士奇在 《江村消夏錄》中評雲: “此楷書,字徑寸,筆法遒逸,為平生所見中第一。”作為清初著名書畫鑑賞家的高士奇,所見極多,評論也較精當,稱其為“所見中第一”,絕非妄言。和王寵同時代的著名書畫家王U登為此帖題跋雲:“王履吉先生書,如春雲出岫,夭矯變化,視世間肥筆在墨,真牧豬奴杖擅畫沙耳!此篇尤遒雅秀潤,與尋常率略之作,相去什九。”此可知其楷法之造詣。但在楷法中王寵更精於小楷,平時除行草書外,小楷創作很多,文徵明之後當推他的小楷最有成就。

明代小楷的又一高手,不是文徵明,但不得不服

王寵小楷


明代書家大都善小楷,而且如宋、祝、文等都對小楷有精湛的體悟,都具有一套特殊的寫小楷的筆墨技巧,能真正寫出小楷的意趣,而不是大楷的縮小。祝枝山曾總結過:“顏真卿《黃庭經》,楷而不小;褚遂良《西升經》,小而不楷。一君欲靜,二臣欲平,三佐四使,以次短小,此小法也。”(汪砢玉《珊瑚網》)在這方面,今人潘伯鷹也有過專門研究。他分析過大楷和小楷是有差別的。魏晉至唐,小楷的字形,別是一種結構,這種結構和大楷完全兩樣。試看《薦季直表》、《曹娥碑》、《十三行》、《黃庭經》、《樂毅論》甚至 《西升經》等等,便可一目瞭然。這種小字的結構,真是異常巧麗而廉峭,專是對於“小”才合宜。將這種小字用放大法將其放得很大,就不如小的美麗,並且也足以反證,大楷必須用大楷的結構才好。宋元以來,小楷並非特種方形,只是大字的縮小而已。其中只有極少數的書家,如明朝的文徵明、王寵,明末清初的黃道周、王鐸,寫小楷另有一套本領,不同於寫大字。王寵確實有一套寫小楷的特殊本領,而且以自己的審美情趣、自我的性靈滲透其間,足稱一位卓越的小楷書家。

明代小楷的又一高手,不是文徵明,但不得不服

王寵小楷


王寵的小楷取法眾長,由當時的文徵明、祝允明而至於趙孟頫,並追隨虞世南、智永,又上窺大令、鍾繇,以魏晉為依歸。《明史·文苑傳》就說他:“行楷得晉法。”王世貞說: “崇正書始摹虞永興、智永,行書法大令,晚節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麗遒逸,奕奕動人。”(《藝苑卮言》)在他的小楷書中往往有文的溫和、祝的遒勁、趙的清俊,唐人的法度、晉人的神韻,一併融匯成自己一家面目。

王書小楷用筆不激不厲,平穩如一,在緩緩的運筆中筆力貫注,從而點劃骨肉瑩潔。他泯去一切人工作巧的痕跡,線條質樸,結體古拙,字體大小錯落,行間顧盼自然。王寵最善於將筆畫的銜接處一一寫斷,讓筆畫間通過空白處的氣息遙相呼應;又善於將字的內部疏拓出空白,形成字的內部空白和外部空白、字的內部氣息與外部氣息的溝通融匯。他的小楷充滿了韻味,在質樸、古拙、疏散的筆畫結體中表現出遒媚、灑脫、高雅與大巧!因此王寵的小楷能在靜穆中蘊含氣息的流動,在拙樸之中富於雅逸的趣味,在平淡中顯現幽深的意境。

明代小楷的又一高手,不是文徵明,但不得不服

文徵明小楷


明代小楷的又一高手,不是文徵明,但不得不服

文徵明小楷


《臨東方朔畫贊冊》是王寵的一幅典型小楷作品,刊於臺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王寵用尖鋒運行,但入紙時不像文徵明那樣露出鋒尖,收筆也不似文氏那樣重頓,形成文氏那種類似楔形的橫畫。王寵用筆都很平穩,而且橫畫往往劃得很平,豎畫很直,偶爾也採用微曲折,如“朔”字中的左邊的豎畫挺直,和右邊的豎畫微曲形成一種對比。他筆法有時採用隸筆,如“道”、“也”字的捺筆以波浪出之。其結字十分有特色,將字中間疏拓開來,讓大量的空白浸入。如“平”字有意將上下二橫分得很開,而豎線的左右只是兩個小小的點。


明代小楷的又一高手,不是文徵明,但不得不服

王寵小楷


凡是“直”、“朔”、“倩”、“其”、“道”、“明”,他都將方框中的兩短橫、或三短橫靠近左邊框邊,從而讓右邊留出大量空白。為了讓字內的空白和字外的虛白呼應溝通,王寵還有意把筆劃斷開。比如 “口”字不封閉,寫 “明”字、“日”字左上、右下均不相接,“月”字左上角與底下都形成氣息的流通。在結體上,他也不像文徵明那樣極工整勻稱,而是很自然,或較大些,或緊縮些。他的布白也像這樣自然天真。從整體風貌來看,王寵此幅臨王羲之《東方朔畫贊》能得其筆意、精神,又能富有自我的情趣。如果和《唐人臨王羲之東方朔畫贊》 比較,可以看到唐人臨本是點畫鋒鎩,風神挺特,精采飛動;而王寵所臨則點畫閒雅,風神瀟灑,氣韻生動,洋溢著個人的審美情趣,傳達出一種靜穆、安祥、神遠的境界。頗似他面對著寥廓的天水相接處,洗去了胸中的塵俗,淘盡了姿媚,悟徹了某種天地間的奧秘!


明代小楷的又一高手,不是文徵明,但不得不服

王寵小楷


王寵的其餘的小楷書也能看到他的這種風貌。他的《辛巳書事詩冊》,刊於臺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也是在閒靜沉著的筆畫中,在疏鬆的結體中,在自然錯落的布白中抒發自己的性靈。王寵的小楷 《刺客列傳》為其三十三歲時所作,也大體是這種風格,但又有異趣。他將橫畫稍稍左抑右揚,將字的結構稍取傾仄,字間還有行書的連筆出現。因此在平和中稍具怒張之勢,或許王寵是考慮到 《刺客列傳》內容的氛圍而取用的變化手段。王寵的楷書有時是巧寓變化的,比如往往在楷書中出現行書。他的《琴操十首》嘉靖乙酉年(1525)三十一歲時所作,就是楷書而時帶行書,出以己意,婉嚴遒逸。

用小楷寫扇面是王寵極為精擅的藝術。他的《五言律詩扇面》,錄五言律詩五首,凡二十三行,共二百零六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刊於《故宮週刊》、《中國書法》1987年第1期)堪稱珍品。也是那種挺拔含蓄的筆畫、疏朗婉麗的結構,但是通過扇面特殊的布白方法,長行採用十字,短行採用八字,看上去茂密端莊,秀潤丰姿。當然,王寵的小楷有時顯得太散了些,精氣也略顯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