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合資險企聯手大中介,殺入定壽風口

知名合資險企聯手大中介,殺入定壽風口

國人諱談生死,即使一代梟雄曹操也未能免俗,為此還發明瞭“百年之後”這個成語。

但人生無常,“百年之後”並不容易。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中國死亡人口998萬人。其中,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300萬。

巨大的死亡人口背後,是巨大的死亡風險保障缺口。早在2017年,這一缺口就高達70萬億美元左右,約450萬億元人民幣,這無論對於家庭還是社會都是巨大的風險敞口。尤其當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倒塌,一家人的命運也將被改寫。

在死亡風險保障方面,我國保險業落下了太多的功課。去年4月末,原中國人保集團董事長繆建民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演講時說:“壽險公司偏重發展理財型產品,死亡、健康、養老等保障型業務發展不足。”

目前,我國壽險行業產品結構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作為規避死亡風險尤其是家庭頂樑柱死亡風險的最好武器,定期壽險在美國人身險市場中佔比高達40%,在日本約為15%,而在中國人身險市場佔比可能低於1%。

新冠疫情爆發後,一再破記錄的死亡人數,讓人們意識到原來死亡如此之近,如此殘酷,風險保障需求被極大激發,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重疾險等高保障型產品成為人們爭相選擇的產品。

這其中,保費最低、槓桿最大的定期壽險,格外引人矚目。

01

定期壽險,正在迎來一個大保障時代

根據人口統計數據,目前我國每年約有200萬20歲-59歲的人死亡。僅猝死的就超過55萬人,且中青年人比例持續上升,男性佔比更高。

《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10-2013)》顯示,35歲時男性在未來20年內的死亡率高達5.64%,而女性在未來20年內死亡率也達2.48%;40歲的男性在未來30年的死亡率則會突破20%,女性則會突破10%。

雖然從精算專業的角度來講,壽險業的經驗生命表並不適合用於社會整體人群的死亡人口估算,但從中依然可以看清這樣一個悲慘事實:數以千萬計的中國男、女青年將由於疾病、意外和災害等原因不幸“英年早逝”——他(她)們將無法看著孩子長大成人,無法為父母養老送終,無法與伴侶白頭偕老。

哪怕最微小的一個“早逝”數字,落在一個家庭中也是一座山。一個沒有死亡風險保障的家庭,就是在人生險途中“裸奔”。而在我國,這樣的“裸奔”家庭比比皆是。

權威數據顯示,定期壽險在我國壽險市場的佔比低於或大致在千分之一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

美國壽險市場2016年個人業務渠道銷售的近1000萬張壽險保單中約400萬張是定期壽險,定期壽險保費市場佔比約為20%,而死亡風險保額佔比卻高達近70%,有8700萬、近70%的家庭擁有人壽保險保障——定期壽險無疑是美國家庭有效應對“英年早逝”風險的重要金融工具。

正是基於定期壽險的低投入高保障功能,能夠高效解決“萬一人不幸沒了,家人還有錢過日子”的難題,在新加坡,定期壽險被看做“政策性保險”,是每個家庭的必備品。

我國定期壽險一直處於尷尬之地,原因有二:一是諱談生死的傳統觀念,讓人們不願意去談論和麵對定期壽險;二是我國壽險業發展不均衡,偏重理財輕視保障,對定壽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嚴重不足。

面對定期壽險這一人身險市場的斷層帶,一些先見者開始探索定壽之路。但與國外等成熟壽險市場相比,中國大陸的定期壽險產品定價較高,且核保層次不清晰,這對於身體指標更好且不吸菸的客戶來說是不太公平的。發現這一市場空白後,明亞保險經紀第一時間提出了“優選壽險”的理念,並將理念付諸於實踐。

2011年3月初,由明亞設計引進,中國人民人壽保險公司承保,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分保的大陸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優選壽險——“精心優選定期壽險”驚豔上市,一舉打破了我國壽險產品一直以來將被保險人分為“健康體”和“非健康體”的傳統做法,成為我國首款細分“被保險人健康等級”的定期壽險。

“精心優選”一經面世,即在業內外引起轟動,吸引了90餘家保險公司及再保險機構的精算、核保等業內專業人士投保,並先後榮獲中國保險業年度風雲榜“年度產品創新獎”和中國財經風雲榜“最具競爭力產品獎”。

“精心優選”的推出,引領和帶動了國內定壽產品的更新迭代,監管機構也在影響深遠的“134號文”中明確提出,支持保險公司開發定期壽險,鼓勵進行費率釐定時,區分被保險人健康狀況、吸菸狀況等情況進行差異化定價。在“保險姓保”的迴歸大勢之下,以及互聯網保險的助力下,經歷了漫長冬季的定期壽險迎來了春天——簡單透明、標準化、創新化的定壽產品紛紛通過線上渠道上市,成為繼健康險之後,人們又一關注的焦點。多家保險公司紛紛推陳出新,一時間高保額、低保費的高槓杆爆款產品競相面世。

這一次,明亞聯手中信保誠人壽再度出擊,依託更強的品牌背書,更新的設計理念,更優化的保障利益,更專業的經紀人團隊,又將為這片方興未艾的市場注入怎樣的活力呢?

02

五份愛跟進網絡主流產品:中信保誠聯手明亞重磅推出“明愛”定壽

9月下旬,中信保誠人壽與明亞保險經紀定製出品“中信保誠明愛定期壽險”面市,這款產品在汲取市場主流定壽產品創新點之餘,又進一步優化,給出了消費者明明白白的五份愛:

第一份愛:健康告知寬鬆

明愛定期壽險的健康告知僅有4條,且對於既往症的詢問部分較寬鬆,比如結節類問題都不用告知,而市場上其它定壽產品則要求告知是否有肺結節。

高血壓病是導致中風、高血壓性心臟病和腎功能衰竭等多種嚴重併發症的“禍首”。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病患者人數不斷上升,國家衛健委發佈的《中國高血壓防治現狀藍皮書2018》,預測2019年中國高血壓患病率達到31.89%。

明愛定壽更為寬鬆的血壓准入標準,為高血壓患者帶來了福音。

第二份愛:壽險身故免責條款僅三條

明愛定壽的免責條款僅三條:投保人對被保險人的故意殺害、故意傷害;故意自傷、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採取的刑事強制措施;在本主險合同成立之日或最後復效日(以較遲者為準)起2年內自殺,但被保險人自殺時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除外。

免責條款是定壽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因為大家保障的內容都一樣,那麼不保的範圍越少,就意味著保的更多。“明愛”則加入了定壽免責條款。

第三份愛:費率低、價格低、繳費靈活

在免責條款較少的基礎上,明愛定壽的費率和價格也極具市場衝擊力——以30歲男性、女性為例,購買某市場熱銷的定壽產品每年需交保費分別為1212和653元,而購買明愛定壽每年僅需1190和650元。

明愛定壽的產品設計更加簡潔,投保流程更加清晰,可適用於更廣大客戶。同時,繳費方式也很靈活,可年繳、半年繳、季繳或月繳。

第四份愛:最高保額投保年齡上限高、覆蓋地區廣

明愛定壽最高300萬額度的年齡放鬆到45週歲,而常見的定壽產品最高也只能到40週歲。

同時,高額度地區較多,開放到省會城市、直轄市以及發達地區,一些二級城市比如大連、青島等,都可買到300萬額度。而其它很多定壽產品的300萬額度只對經濟特別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武漢、重慶、廈門等城市開放。

第五份愛:授予轉換權、保證增額權

授予轉換權——明愛定壽規定,第5個保單年度後且60歲之前可以免健康告知、免體檢,轉年金保險或者終身壽險。

這是明愛定壽針對消費者需求的創新之處,貼心之舉。許多消費者買定期壽險就是為了解決家庭責任的風險,而到一定年齡後則會考慮財富傳承問題,選擇配置終身壽險。但如果那時身體發生變化就可能沒有資格購買。明愛定壽的這個轉換權在為消費者提供風險保障的同時,也提供了財富管理與傳承的更多選擇。

保證增額權——購買明愛定壽的消費者,在畢業、結婚、生子、買房人生四大節點時,可以免健康告知、免體檢、免等待期申請增加保額。

痛點解決精準入微,轉換增額形式靈活,明愛定壽不僅精準地滿足了人們對生命風險保障的需求,而且還針對人們不同生命週期可能產生的需求開闢瞭解決通道,彰顯出滿滿的愛心與匠心。

03

強強聯手洞開定壽保障之門,堪稱大廠出品的便宜好貨

一款能夠精準打擊消費者痛點,而且性價比超高的產品,其生產者必定有著極強的市場需求洞察力,以及精準的數據掌控、產品定價能力。而擁有這些能力定非一日之功。

明愛定壽的始作俑者,中信保誠人壽和明亞保險經紀,一個是卓越穩健的知名合資保險公司,一個是深受中高端市場青睞的行業頭部經紀公司,強強聯手之下,有了高性價比的明愛定壽。

為什麼中信保誠和明亞能夠聯手?志同道合方為謀。

2019年,中信保誠實現原保費收入213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新單原保費收入95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位居合外資前列。這得益於其一直以來發力保障型產品,不斷推陳出新,2019年共開發和升級23款新產品,目前銷售的近150款產品中,保障型產品佔比高達80%以上。其中,一系列定期壽險產品更是成為業內標杆。

自成立之日起,明亞就以保障險為經營方向,16年來,保障險佔比始終最高,最高時甚至佔到整個保費結構的80%,高質量的業務結構,為其保費穩健增長夯實了基礎。今年前5月,即使在疫情影響下,其保費增速與經紀人隊伍數量依然雙雙同比大增五成,令業內矚目。

中信保誠與明亞對於“保險姓保”的堅守與實踐,是明愛定壽橫空出世的源頭。

勿庸質疑,“明愛”的亮眼也源於其前身“禎愛”的底蘊與光芒。 而“禎愛”的誕生,又離不開一個人屢敗屢戰的堅守——他就是中信保誠人壽總精算師兼電子商務部總經理聶方義。

聶方義從業20餘年,曾轉戰美國、香港、大陸多地,既通曉成熟市場的先進經驗,又熟知國內市場的特色與差異,立志於“讓中國人享受更好的人壽保險服務”。2018年末聶方義加入中信保誠後,迅速著手升級“禎愛”,迭代為中信保誠“禎愛”優選定期壽險(2019版),這款產品憑藉高性價比、定期壽險轉換終身壽險的保障權益創新、以及保障期最長至99歲等特色,一騎絕塵,成為業內標杆的定壽產品。

如今的“明愛”,更是在2019版“禎愛”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為人們更好防範生命風險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後記

14億的人口基數,註定蘊藏著一個廣闊的定壽市場

14億的人口基數,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人們不斷提升的風險保障意識,註定了中國擁有一個巨大的保險市場,也必定蘊藏著一個廣闊的定期壽險市場。

高保障的屬性契合“保險姓保”、高質量發展的大方向;簡單透明標準化,暗合互聯網保險邏輯,相比於健康險,定期壽險承接保費缺口具有更大優勢。尤其是低保費高保額,以小博大的高槓杆,更是新生代保險消費群體80後90後最為關注的著眼點。

眾多因素疊加之下,一個定期壽險的風口似乎正蓄勢待發。但解決幾百萬億之巨的死亡風險保障敞口,不僅僅是定期壽險的機遇和挑戰,更是整個社會、整個保險業要直面的挑戰。從監管層到保險公司、再保公司,再到保險經紀人、代理人,都要為之付出不懈努力,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銖積寸累,才能積跬步而致千里。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有識之士正不遺餘力地推動定期壽險產品及營銷模式的創新——“獲取並傳播保險的智慧,是保險人的職業道德責任”“希望中國人能享有像美國人、日本人一樣的人壽保險保障服務。中國人,配得上更好的定期壽險產品、配得上更好的人壽保險服務。”

死而不已,是為愛。“明愛”在路上,定期壽險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