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口罩,為何被特朗普政治化


小小口罩,為何被特朗普政治化

華盛頓地區連日天氣晴暖。筆者幾次出門發現,不管超市購物的,還是戶外散步的、遛狗的,戴口罩的人都佔半數以上,不必再擔心戴口罩被當成“亞洲特色”或被視為另類。凱澤家庭基金會4月中旬進行的調查顯示,全美四分之三成年人購買或製作了至少一個口罩,用於在公共場所佩戴。


小小口罩,為何被特朗普政治化

5月14日,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戴著口罩的警察從一家快餐店旁走過。新華社發(郭克 攝)


唯有特朗普“裸臉”


在國會山,出席參議院聽證會的兩黨參議員和工作人員大都戴著各種口罩或蒙面巾。在白宮,由於為總統特朗普及其家庭服務的一名海軍人員和副總統彭斯的新聞秘書先後確診,為特朗普提供餐飲服務的工作人員已被要求戴口罩。白宮管理辦公室發佈備忘錄說,從5月11日起,白宮西翼工作人員和到訪者都需戴口罩。在白宮新聞廳,記者們戴口罩提問。


對特朗普連任競選團隊來說,把口罩作為競選宣傳品銷售是不容錯過的籌款機會。5月8日,特朗普的連任競選經理布拉德·帕斯凱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張戴口罩的自拍照,白底紅字的口罩上印著“特朗普、彭斯”和特朗普連任競選口號“讓美國保持偉大”,文字說明是“更多(口罩)即將到來!”


特朗普為什麼還不戴口罩?伊萬卡出來說話了(參考視頻)


不過,特朗普本人迄今一直堅持不戴口罩。5月14日,特朗普參觀了位於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阿倫敦的一家醫療物資配送中心,視頻和照片中,陪同人員全都戴著口罩,唯有總統先生“裸臉”


與特朗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眾議長佩洛西4月份在國會山亮相時,總會搭配各種色彩鮮豔、頗具時尚感的口罩或圍巾;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前副總統拜登也早在4月中上旬就表示不戴口罩不會出門。


新冠疫情大暴發之前,美國及西方社會的普遍觀念是健康人不戴口罩,病人戴口罩,戴口罩的目的是保護其他人。但新冠病毒的強傳染性,特別是大量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使得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大量西方民眾改變了對戴口罩的態度。

普及戴口罩作為一種低成本干預和防護手段,有助於減少新冠病毒傳播,讓所有人都更安全,基本成為美國和國際學術界的共識。


不戴口罩才是“硬漢”?


既然如此,特朗普為何不戴口罩?美媒援引白宮消息人士說,特朗普認為戴口罩會“顯得可笑”和“傳遞錯誤信息”。按照美國媒體的解讀,特朗普向來高度重視經營自己的電視形象,期望展示自己“強大的領導力”和強壯的“硬漢”形象,表明他把重啟經濟而不是公共衛生危機放在首位,而戴口罩有違於這樣的信息傳遞,是一種“示弱”,進而不利於他競選連任。在一些特朗普支持者看來,一張特朗普戴口罩的照片會顯得美國對疫情無能為力,因為“就連美國總統也必須躲在口罩後面”。


疫情與黨爭和大選背景的疊加,使得在美國口罩在很大程度上被政治化、符號化,成為“黨派文化戰爭的新象徵”。調查發現,黨派立場與民眾對戴口罩的態度存在強烈關聯。AP-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調顯示,約76%的民主黨人表示,他們出門時會戴口罩,而共和黨人的這一比例為59%。《政治報》網站一篇文章乾脆直接貼黨派標籤:“戴口罩的是自以為是的自由派,拒絕戴的是不顧風險的共和黨人。”


在民主黨人和自由派媒體看來,支持戴口罩意味著相信科學、支持專業人士的科學決策、重視公共利益、具有公民責任感;拒絕戴口罩則意味著不相信科學、拿自己和他人健康冒險,表明“特朗普政府對專家和專業技能的漠視和貶低”,是美國“自滿的象徵”。


與此同時,美國很多右翼人士把戴口罩等同於“懦弱”“冒犯個人自由”“灌輸恐懼”,對疫情反應過度,而拒絕戴口罩是無所畏懼的“硬漢”。


公共衛生問題被扭曲


按照美國媒體的說法,戴不戴口罩也與美國文化中的性別意識、種族背景和種族歧視問題相關。對美國的少數族裔來說,戴口罩還存在遭遇種族歧視的風險。在美國部分城市,非裔男性如果蒙面,很容易被警察懷疑是罪犯,而不是遵從抗疫指南的人。而在疫情早期,美國右翼往往把戴口罩與亞洲國家聯繫在一起,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行為激增。“戴口罩問題進一步暴露了美國的種族和性別偏見。”


小小口罩,為何被特朗普政治化

5月14日,在美國紐約一個食品發放點,人們領取慈善組織發放的免費用餐券。新華社發(郭克 攝)


該不該戴口罩,本應是單純的公共衛生問題,但在美國卻被賦予如此之多的政治和文化內涵,與黨派立場直接掛鉤,造成信息傳遞的扭曲和混亂。《政治報》網站文章稱,

“在一個兩極分化嚴重的美國,幾乎任何事情都可以政治化”,口罩就是一個例證。


就這樣,小小口罩,成為美國政治、社會在新冠疫情中繼續分裂的新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