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元末群雄中脫穎而出?因為做到了這三點,朱元璋取得了天下

引言

在元末乱世中,崛起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为一个大时代的轰轰烈烈提供了无数精彩纷呈的事迹。然而他们大多数没能坚持到最后,只能成为历史长空中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然后捧起一个真正的王者——朱元璋。

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能够从强敌环伺的困境中脱颖而出?他有别于其他人的优点到底是什么?他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被后世评价为“得国之正,无过汉与明”?

如何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因为做到了这三点,朱元璋取得了天下

朱元璋画像

第一点、朱元璋治军严厉、善待百姓

朱元璋和元末群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始终把争夺天下作为自己终极的目标,而且从未动摇过,始终如一。而以统一天下为目标的朱元璋,很早就注意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这与当时的群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争取民心向背的关键在于两条,一则严肃军纪,二则善待百姓。

虽说封建时代受到压迫和剥削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的行为无可厚非,但无论起义的理由有多么正义,但有一点却无法否认,那就是领导起义的群体整体水平偏低,他们虽然大部分人勇敢、果决,但同时也具有文化水平低下、素质堪忧、目光短浅的通病。

以朱元璋最早加入的红巾军郭子兴为例,这个地主出身的起义领袖,并不太过在意军队纪律和百姓的观感,他们不仅劫杀大户,有时竟然连平民百姓也不放过,大军所过之处往往“破城横暴”、“哨扰四邻”、“越境犯他邑,所过亦然”。就连称霸一方的陈友谅和张士诚也不能免俗,探究一番身世后发现,他们一个是渔民,一个是私盐贩子。

如何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因为做到了这三点,朱元璋取得了天下

陈友谅雕像

朱元璋则与他们不同,他虽然是佃户出身,但他不会像这些“好汉”那样放纵自己,他看不惯郭子兴的诸部将领“统御无方”,因而“心常鄙之”,觉得郭子兴和他的红巾军胸无大志,无非是在刀尖上赌命,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做派成为朱元璋离开郭子兴另谋发展的重要原因。

朱元璋在建立自己的军队时就十分注重军纪的建设,他曾亲自训话,反复告诫将领和士兵要:“惠爱加于民,法度行于军”,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不减,才能争取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可以说,在元末乱世中,朱元璋注重军纪和善待百姓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前进的阻力,是朱元璋最终能够取得天下的重要基石和保证。

如何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因为做到了这三点,朱元璋取得了天下

古代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安居乐业而已

第二点、朱元璋重视士人,不断提升自身学识

由于农民起义军自身素质不高,各义军的首领对待士人的态度往往非常恶劣。这一则是因为他们本身出身底下,对识字读书的人往往抱有自卑感;二则是因为杀伐快意的作风和粗豪残忍的性格使他们非常讨厌读书人动不动就挂在嘴上的之乎者也和他们仁义爱人的条框约束;三则是因为他们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受尽了出身于士人的官吏的欺压和盘剥,因此心怀着刻骨的仇恨。

因此,一旦他们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在自卑和仇恨的心理作用下,明末的很多起义军对抓到的读书人往往一杀了之。

而同样是贫苦出身、读书不多的朱元璋却清楚地明白,读书人对他的大业将会有怎样的推动作用,士人身后所代表的缙绅阶层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助力。于是鉴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的认知,朱元璋无数次屈身求教学习文化知识,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的诗风古朴沉着:“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唯有晓晓问姓名”,另外如“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

如何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因为做到了这三点,朱元璋取得了天下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朱元璋

对比自称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的上万首诗词,朱元璋的诗大多豪迈古朴,在现存的三十多首诗词中,我们得以窥见这个起身微末的豪杰的心路历程,也能感受到他对知识和文化的殷殷渴望,读书人也为他这种尊重文化、善待士人的行为所吸引,越来越多地投靠在他门下,寄希望通过他来重塑大元末世的王道纲纪。

终于在朱元璋的努力之下,刘基、宋濂、朱升等一大批极具才能的读书人聚集在朱元璋的账下,为朱元璋南征北战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朱元璋除武运之外源源不绝的智力宝库和文化源泉。至此,一个文治武功蒸蒸日上的新兴帝国已经初见端倪。

如何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因为做到了这三点,朱元璋取得了天下

反映明代市井繁荣的现代想象图

第三点、朱元璋一生谨慎持重,务实作风贯彻前半生

朱元璋不同于其他人的第三个特点便是一生谨慎务实。朱元璋曾自我评价说“吾平日为事,只要务实,不尚浮伪,不事虚诞”,正是这种谨慎务实的行为准则和作风,使他在元末诸多义军之中脱颖而出,与他相比,其他的豪杰信奉流寇主义,往往在攻城略地后抢夺一番便扬长而去,看似洒脱,实则如无根浮萍,兴亡皆是迅速无比。

朱元璋则采用稳扎稳打的策略,面对重大的军事和政治决策时从来都是经过精心谋划、三思而后行的。比如当他占领一个地方后便会迅速委任官员、组织政权,在建立稳固的统治之后方才再行开疆拓土的拓展之事。因此,朱元璋虽然在元末群雄中暂露头角最晚,却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如何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因为做到了这三点,朱元璋取得了天下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陈友谅最后的决战,至此,朱元璋霸业已定

谨慎务实的作风还体现在对待称帝的问题上。当最大的竞争对手陈友谅、张士诚在取得一定地盘和实力后纷纷迫不及待地称帝建国而成为元廷的重点打击对象时,朱元璋却在明澈洞察当时的时局后,采取了儒士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成功地避过了当时仍然强大的元朝注意,为稳定和巩固自身赢得了时间,也为将来的最终称帝做足了准备。

结语

纵观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高于时代的眼界和魄力,他目标明确、治军严谨;注重民心所向,善待士人和百姓;在战略问题上谨慎务实,稳扎稳打,这些优点最终成就了朱元璋,使他成为元末乱世最耀眼、最成功的英雄豪杰。虽然在他称帝后的中晚期发动了“胡蓝党案”、“空印案”等一系列血腥的清洗,但我们仍不能以此来否定他的功绩,他的一生是对得起康熙那句“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至高评价的。

如何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因为做到了这三点,朱元璋取得了天下

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述吧。朕,淮右布衣朱元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