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寄乡愁

粽子香,香满堂;艾叶香,香满房;桃枝绿,麦儿黄;这端午,那重午,处处都端阳。又是一年粽叶香,端午节的气氛逐渐浓厚起来。听到这熟悉的儿歌,思乡的情绪油然而升。

北方人是不大会做粽子的,要吃,也是到超市买现成的。我家的CEO是南方人,很会包粽子。每年端午,总是提前买好了粽叶、香米、糯米、大枣、红豆一应材料。一到端午这天,我这一小家便全体出动,带上这些备好的材料跑回老家过端午。

回老家过节已成了我的习惯,一是看望老人,二是图个人多热闹。老人在哪,家就在哪。端午节,兄弟姐妹带着儿孙都聚到了老人身边,四世同堂一起包粽子,那真叫一个热闹。

包粽子可是个技术活,搞不好就会煮散了。要选择干的粽子叶,因为干的粽子叶没有新鲜粽子叶的味道,干粽叶只有一股清香味。要提前把粽叶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放入锅里面煮一段时间,这样子粽叶会比较柔软。还要提前把香米、糯米、大枣、红豆等馅料泡好。材料泡好后,把煮好的粽叶折成斗状,把泡好的馅料放入粽子叶里面,用线绑好。

包粽子我插不上手,总是到大门外的菜园里踅摸能吃的稀罕物。菜园很小,约有一分地。说是菜园,里面种得到东西可是真杂,有几株石榴、一棵樱桃、一棵杏、一株晚秋黄梨、一棵香椿,有一棵葡萄架在矮墙上,还有一棵棕榈树、一棵芙蓉树、一颗玉兰,墙边是一溜玫瑰,临近坑塘的一角是一小片竹园。在这些杂七杂八的竹木中间才是几畦菜地,种着黄瓜、荆芥、苋菜和小葱。樱桃和杏已经过季,石榴还在开花,葡萄成熟还早的很,架上的黄瓜顶着黄花带着小刺正是鲜嫩可口的时候。吃完黄瓜,我会到竹园里面采下一把竹笋叶,拿过去让包粽子,我总是觉得用自家的笋叶包出的粽子好吃。笋叶小,包出来的粽子也小,但我发现粽子煮熟出锅后,总是这小粽子最先被孩子们抢光。

堂屋的廊檐下,有一窝小燕子,正是快要出窝最能吃的时候,两只老燕子轮番不停的飞去飞回。每当老燕飞回,小燕子们总是张着大嘴喳喳叫着抢要老燕子叼的虫子。门楼下面放了一只大盆,里面是泡好的粽子馅。大人小孩便围坐了一圈,边包棕子边拉着家常,时而爆出一阵笑声。燕子在上面吵闹,人们在下面说笑,各忙各的。燕子也不怕人,大概是几千年来与人和谐共生的结果。老母亲常说,燕子不是谁家都去的,但凡去的人家都是和善之家,会给家里带来福气。燕子还是益鸟,光吃虫子不吃粮食。麻雀就不中,院子里的那棵杏树,每到麦黄杏熟时,麻雀吃腻了麦子便要换换口味,成群的飞到杏树上还转挑熟透的叨。老母亲弄了一个播音机开大了音量驱赶,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效果,时间一长麻雀便学精了,再放多大的音量都不管用,也只有随它了。

家里养了一只狗子,雪白的皮毛,看着像北极狐的样子,很通人性。一家人在忙着包粽子时,它便甩着那拂尘似的尾巴专往人堆里凑热闹。圈里的羊若是跑出去,它总能及时地把羊再追回到圈内。

放农机的车库里盘了一个土灶,坐了一口大锅,专为逢年过节人多时蒸馍做饭用。粽子包好了,放进这口大锅、添上水,灶内燃上劈材,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粽子便煮好啦。煮好粽子捞出来放到那只大盆内,添上凉水丁丁便可开吃了。小弟当过厨师,做菜的事儿自然是他的。这个时候菜也上桌了,人多,要摆两三桌,酒是少不了的。一家人围在桌前喝酒剥粽子,其乐融融、幸福满满。如此景象,像极了唐代诗人权德舆的诗句: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现代化的今天,商品丰富、物流发达、网通八方。繁华散去,浓浓的乡愁却还是无处安放;丰裕的日子总觉得少了些故乡的滋味,少了些浸泡在日子的芳香绵长。从超市里买回来的粽子,又如何能吃出故乡的味道?。我们的内心,还必须从家乡的土地中撷取精神充盈的食粮。

端午节,从两千多年前的岁月之河上浓情而至,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延续着中华文脉浩荡传承的情怀与思想,承载着游子的相思与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