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万人!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今年再创新高。
这周末考研热:“泛就业”的新形态?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本周末开考。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报考人数首次,达到341万人,较上年,人数再创新高,而且是从2017年起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考研热似乎成为一种常态。报考人数较2019年增加51万,再创历史新高。12月18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要知道2019年全国研招考生规模达290万人,这一数字较2018年增加52万,增幅达21%。
另据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五年来,江苏、四川、福建、广东等多个地区考研人数出现了翻番。数据显示,近年来往届生考研的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选择回炉“重造”。
未来几年考研大军仍将扩容
从考研者与毕业生的数据保持同比例增长,不难发现“读研”已发展为一种“泛就业”状态,并且还在“消化”往年考生和往届生的存量。现实中,报考研究生与投放求职信往往并行不悖,考研不失为一个同样需要笔试和面试的“就业选项”。
一方面,当报考者找到合适工作或未能充分备考,便会选择弃考;另一方面,考研不中或不理想,先就业,来年再战、在职再读的比例也不在少数。
过去4年,全国研究生招考报名人数呈的阶梯式增长,而且屡创新高。与此同时,毕业生逐年增长直接助推考研群体扩容。
全国高校应届学子,从2017届的795万人,到2018届的820万人,再到2019届的834万人,2020届正在逼近人关口。
近年来,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考研热”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同时,随着就业竞争加剧,各用人单位的学历要求“水涨船高”。就业市场的外部环境,使研究生报考人数拉出一根上行曲线。“之后几年还会增加。”叶志明说,还有两个新情况也是他做出推断的依据:一是高职扩招。
高职学生也可能产生新的升学深造需求,进而成为报考研究生的驱动力。二是我国高校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一些高校对在校研究生及其研究工作量等产生了进一步的需求。随着招生计划增加,也可能吸引更多报考者。
专硕导向就业,比例后来居上
十年来,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扩大。2009年,国内专业硕士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硕士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
这一比重,比“十二五”规划增加10%左右。“专硕”、“学硕”分类培养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在上海,两者比例2016年时就已经“一半对一半”,“专硕”后来居上,略微超过“学硕”。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当前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在于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其次则是考试难度低于学术学位硕士,应试竞争压力小。
研究生看中应用型,竞争激烈
在考研读研的专业取向上,“应用”二字也是一大热门。有时,考上专业对口的研究生,对日后的择业就业而言,相当于“半只脚”踏上了工作岗位。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生报考数据来看,学校2020年一志愿报考人数创新高,报名现场实际确认499人,比2019年的288人大幅提高,。
其中,本校生277人,比2019年的160人增加了117人。同时,学校在2019年研究生招录工作中发现,生源情况不断向好。350分以上的考生达100人,较上年的28人有显著提升。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变化,应用型专业成为越来越多考生的选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学科办主任房永征说,从近年来看,电子信息、香料香精、艺术等学校特色优势专业,是读研报考的热门。
尽管每年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的增幅,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看涨,这意味着考研越来越难。
2019年报录比约3.6:1,2020年预计达到,也就是差不多“每4人录取1人”。从这个比例来看,考研远比就业难,一些竞争性强的高校和学科,比如沪上排名前五位的高校学术型硕士专业录取率,都在的水平之上。
难上加难的是,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仍低于预计毕业生数,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逾两成研究生延期毕业。因此专家建议考生理性选择、理性报考、理性读研。
整理来源:中国在线、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