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猜真假】韓信之敗,真的是錯怪蕭何太多年嗎?

【历史猜真假】韩信之败,真的是错怪萧何太多年吗?

历史本身的力量之强大可谓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秦朝末年,群雄逐鹿之时,以项羽、韩信这样的英雄人物由于逆天下大势而动,所以照样会被时代的洪流所吞灭。所以到最后项羽落了个自刎的下场,一代名将韩信也身死妇人之手。韩信是天才的军事领导者,可惜却看不透政治形势。最后这个军事天才的悲剧,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于政治斗争中,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对于汉朝第一功臣和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韩信来说,他的死其实更多的是由自己所造成的。

【历史猜真假】韩信之败,真的是错怪萧何太多年吗?

当年韩信背水一战,打下赵国,一举成名,灭赵之后韩信谴使报汉,要刘邦立张耳为赵王。刘邦迫于形势不得不答应。韩信身为大将,职责就是打仗,至于刘邦把赵地封给谁这是刘邦的事,韩信在外带兵还干涉政事,本身已是越职。

攻打齐国时,在劝降大使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韩信为争功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攻打未作防备的齐国,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君命不从即是大忌,为一已之私导致齐国上下生灵涂炭是不仁,间接造成郦食其的死亡则是韩信平生最不厚道的作为。郦食其是和刘邦私交甚好的大臣,如此一来,难保不得罪上司。

以上这些均给刘邦必杀韩信埋下伏笔,韩信被杀,最大的祸患则是因为自请封王。在平定三齐之后,韩信在刘邦被楚军围困在荥阳的危急关头,竟上书刘邦,要做代理齐王。他的理由是齐国地势险要,齐民不易治理,不好好治理搞不好齐民三天两头的闹造反。

韩信真是功名心切,糊涂一时,不识时务,乃至招来杀身之祸。刘邦被围,不但不救还要借机要挟敲竹杠,当时的局势容不得刘邦谈价钱,刘邦还要依仗韩信打项羽,刘邦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策,封了韩信一个真齐王。

有人对韩信如此评价说,韩信在楚汉战争量紧要关头时逼刘邦封他为齐王,完全暴露了野心家的中嘴脸。其实韩信要刘邦封王的目的不是胁迫,而是担心自己功高震主,试探刘邦的幼稚政治手段。

【历史猜真假】韩信之败,真的是错怪萧何太多年吗?

我们回顾当时的局面,当时有个叫蒯彻的劝说韩信脱离刘邦,自立为王,鼎足天下。其说辞要点有四:一是"二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二是人生多欲,人心难测,不能信任刘邦,以原是刎颈之交的张耳、陈余后成为死敌为例说明;三是"勇略振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以勾践、文种、范蠡为例说明;四是时机难得易失,不能犹豫。

那么韩信真的具有谋反的条件么?刘邦曾经先后几次褫夺韩信军权,甚至是韩信自身都能被刘邦擒捉,当时韩信的副手曹参,先锋骑将灌婴皆刘邦心腹,不得不有所忌讳。当时也没有出现三分天下的地势。当时韩信的势力范围临近项羽的都城临彭城,若刘邦西退,项羽必来争齐,韩信有把握单凭自己的力量与项羽争雄么?韩信是一个生性非常谨慎的人,这是他能够在战场上保持不败的原因之一,他不会轻易去冒险,也就不会在这时候自立为王。

这个自作聪明的试探,以韩信要挟为王得逞告终。韩信得了点刘邦的甜头更死心塌地的帮大汉打天下,殊不知他日局势稳定之时,便是自己必死之期。

韩信在天时地势最有利于他时没有选择造反,反在他被贬为淮阴侯没有一兵一卒时造反,这可信吗?公元前196年,大汉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死于长乐钟室吕后之手,被诛三族,仅三十三岁。韩信被杀,汉高祖得知消息后"且喜且怜"。易中天说这个"怜"字暴露了底细,如果是叛变分子,死有余辜,有什么时候可怜的?所以,在刘邦的心目中,韩信根本就不是图谋叛乱者。韩信"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刘邦对他"怜"是很正常的。为何而"喜"?则因除掉了刘邦心中的一个隐患。

历史上把诛杀汉朝诛杀开国功臣之事全归结于吕雉这妇人之手,说是为其以后篡权扫除障碍云云。没有刘邦的授意,吕后敢擅自杀人?史书也抬举这个女人了。刘邦晚年就领悟到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为了帝国的千秋大计动动杀心而已,并非单纯是猜忌心太重或心胸狭隘之故。都是吕雉干的,历史的骂名让吕雉来背,他刘邦不过躲在幕后玩借刀杀人罢了。

【历史猜真假】韩信之败,真的是错怪萧何太多年吗?

司马迁在《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中,对韩信之死慨叹道:"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各大书籍电视剧都把韩信归类成一个恃才自傲、好大喜功、目中无人之人。假令韩信果如司马迁所言,"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就真的能逃过刘邦吕后们之手而免于一死吗?其实不然。

历朝历代都因为所谓中央集权和"稳定因素"而滥杀功臣,"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还隐藏着另一个道理:打天下和治天下是得换一拨人的。对于那些功高震主的旧臣,自然会成新朝代中的"不安定因素",既然他们已经威胁到了领导人的利益了,那下场只有一个:死!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韩信悟透时为时已晚,"岂非天哉!"不过是其自欺欺人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有道是蒯通看的透:"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历史猜真假】韩信之败,真的是错怪萧何太多年吗?

刘邦的杀戮功臣标志着自秦灭六国就开始了的中国封建社会自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这个历史性过渡,韩信等功臣只不过是这个历史性过渡的牺牲品而已。

韩信的悲剧在于他对于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解落后于当时的发展趋势,这也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在统一战争中所向披靡的大将军却在和平环境中仕途谋求自己的政治地位时被吕后和萧何所杀,这仅仅是能力问题吗?

正如项羽自刎时的那句话'非战之罪也',无论项羽也好,韩信也罢,最终毁灭他们的并非是人的力量,而是历史的发展的车轮将他们碾碎,项羽没有看到封建大一统的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是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分封诸侯的"霸王",而不是做一个执掌天下的帝王,因而最终英雄末路,自刎乌江。

【历史猜真假】韩信之败,真的是错怪萧何太多年吗?

谢谢关注子寰兄,点我头像查看,更多历史故事,我保证每日持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