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魯迅有句話講得深刻:

“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

是呀,世事往往多磨,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跟人、跟事打交道。如何摸索出為人處世的道理,同時保留住真實的自我,箇中的尺度是一種智慧。

真正的成熟,不是變得圓滑,不是越發的世故,更不是被生活打敗後,淪為苟且,而是養成一顆柔軟且寬厚的心,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以一顆柔軟心看世界

老子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往往有著一顆柔軟心,如水一般,善良而不張揚,溫柔、寬厚,潤物又細無聲。

他們既有海納百川的胸懷,也有足夠的智慧,表達那份善意與同情。

王寶強是參演《天下無賊》走紅的。在那之前,他只是一個跑龍套的無名之輩,而男主角劉德華,卻早已是紅遍二岸三地的天王級人物。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有一次,王寶強去後臺上廁所,但他面對一個感應水龍頭手足無措:

“我就在那摁使勁摁,可水龍頭就是不出水。”那場面別提有多尷尬。

這一幕偏偏被劉德華看到了,劉德華什麼都沒說,他明明已經洗完手了,卻假裝沒洗乾淨的樣子,折回來將雙手放在水龍頭下面,三秒過後,水嘩嘩流了出來。

旁邊的王寶強一看就懂了。

王寶強說:“那時,劉德華連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最好的善良,莫過於看破不說破,在施與善意的同時,顧及到他人自尊,不戳破他人的難堪,給人留一份體面。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內心有光芒的善良,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柔軟潤澤春風化雨,讓人溫暖妥帖。

這種對生命的尊重,更是一份有人情味、有溫度的品德。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歷盡千帆,依舊熱愛生活

很喜歡一個故事:

行者問:“您得道前,做什麼?”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這個故事是對“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最好詮釋。

就像羅曼·羅蘭所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深以為然,真正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經受挫折之後的苟且。而是享受人生而不沉湎、歷經蒼涼而不消極,以積極心態面對生活的好與壞。

一個人未經世故,容易被浮華迷惑,待浮華散去,便感到無盡的空虛,而飽經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見過人世間的最高與最低處,

哪怕生活凌厲,依然內心向暖。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世事洞穿,天真不泯

很多人自以為深諳世事,人情練達,周旋於推杯換盞之間,為蠅頭小利察言觀色,早就忘了自己最初的模樣。

人世繁雜,一個人最可貴的,莫過於雖然飽經世故,但又能保持單純,從而獲得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在娛樂圈這個大染缸裡,隨波逐流易,獨善其身難。可陳道明是一股清流,出道多年,卻能堅守本色,保持著一份難能可貴的清明。

導演馮小剛說:“陳道明是一個清高到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

陳道明清高,卻也清醒,他一直都清楚自己的追求,認真敬業,用心拍戲,詮釋好角色,保持演員的素養。

曾有導演拿著一份亂七八糟的劇本,高價請陳道明出演,面對高昂的片酬,陳道明直言劇本太差,自己不會演,導演說他太較真,現在大家都這麼拍。

陳道明一聽火了:“人家都不對,所以我們也要不對下去嗎?幹一行有一行的規矩,我是不會拍這樣的劇本的!”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陳道明能把各路角色刻畫的入木三分,可見陳道明是個“極通世故”的人,但他卻一點都不世故。

對於演員的素養,他選擇了恪守,選擇了正直,高片酬固然是誘惑,但也無法撼動自己所珍視的品格和立身之本。

歷經浮華後的淡然教會了陳道明去思考,也讓他更有能力拒絕生活中的糟粕之事。

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遠江湖。人情冷暖已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丟。

世事洞穿,天真不泯——這才是人生大境界。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菜根譚》裡有句話說得好:

“世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

成熟,不是一副滄桑的外表,或圓滑虛偽的做派,而是在一地雞毛的現實世界裡,仍舊能給自己的心靈騰一畝淨土,保持自己的初心。

洞察世界一切人情冷暖,悲歡離合,而選擇最天真的方式去過一輩子,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永葆住最純粹的自己。

願你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