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以下为活动实录(其中祁为祁营洲大夫、苏为苏兴华大夫、范为范英志老师、侯为侯权峰大夫)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我们对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中的「术数」两个字都有宽泛的了解。作为一个医生来说,我们需要给自己定一个数,这个数决定了我们是处于太过或不及的至关重要的篇章。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认为站在「五」的高度,我们可以非常平衡地来观察整个事物,这就是「一数」。那么「二路」中的「路」是指什么呢?


范:第一条「路」是思路,第二条「路」是套路。

祁:什么是思路?什么是套路呢?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套路是药物组合,是战术

思路是如何运用的法则,是战略


范:比如我们学习针灸的时候,歌诀里的「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就是套路。而怎么辨证地区分虚实寒热的概念,然后去使用这个歌诀,就是一种思路。套路和思路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套路是药物组合,比如大泻肝汤、小补肝汤,这就是套路,是战术。而思路是如何运用的法则,比如「肝虚则恐,肝实则怒」,这就是一种思路,是战略。


套路方便记忆,而思路决定了我们能否把套路应用得正确。在《难经》里明确提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苏老师所用的桂枝、干姜、五味子是来自于《辅行诀》中的小补肝汤。辛味,在五行为木,辛味的升散作用相当于春生之气,桂枝是木中木。而干姜是木中水,味辛皆属木,干姜在辛味药中处于水的位置。肝属木,水生木,这个组合就是《难经》中「虚则补其母」的思路。


苏:《辅行诀》中的五味系统与我们平时所认知的药物性味有所不同。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范:小泻肝汤是三味药,芍药、枳壳和生姜。芍药金中木;生姜木中火;枳实、枳壳一物也,金中水。


「嫩小之果即枳实,较老成之大果,即枳壳,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性环祥而缓,取其疏通决泄愤,地方但取其败风壅之气。」


这三味药的组合,就是「实则泻其子」的思路。


这些药物组方都是套路,而这些套路以什么思路来使用,是最为关键的要点。


除了最简单的「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外,实际上《辅行诀》里的思路特别多,如果与术数结合起来,有补有助,有泻有制,有很完整的一整套思路。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套路与思路在临床中的运用


祁:从现代临床来理解,思路和套路,就是理和法的问题。首先我们明理,然后有方法和技术。那么请问苏老师,您在研究《辅行诀》的过程中,是如何来认知这两条路呢?


苏:一个是动脑的理论,一个是动手的实践。先看清楚想明白,然后再下手。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首先我们从精神层面来理解,有了理性的指导,然后操作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一个系统的、稳定的、明确的体系。这样我们就从零散的单味药和验方,最后变成了一个真正伟大的学术体系。


所以我们今天谈到《辅行诀》,它背后的术数哲学是非常重要的,到底如何来解释它的理论和应用,就是范老师刚才所讲的思路和套路,这也将是我们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祁:一开始我们谈到了《辅行诀》的追根索源,其实今天我们中医大夫们临床中应用的所有的方子,都是来源于《辅行诀》中所说的思路和套路,这是传统的中医学。那么请问侯老师,从道医学的角度,您在临床中是如何把思路和套路这两条路结合起来的呢?


侯:在道医的层面,我们是两个部分,一个是自己的内证体验。按照比较规矩的套路,可以把每一步都证出来,我们内证的方法,从大的方面是从五行开始,慢慢地把脾胃舍掉,开始转变四象,然后能找到天地阴阳相合的三才,再找到阴阳的两个面,再到我们最根本的体上。


然后回转过来,再去看不同的人,他究竟在哪个层面,这个就叫思路。思路就是一条路,然后在当中有我们比较深刻的认知,既有确定的东西,也有临变的东西,这就是苏老师和范老师讲的,思路和套路两个融合在一起。


祁:刚才苏老师以小补肝汤做了一个佐证,那么请问侯老师,在您的临床工作中,有没有相关的案例可以佐证一下?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侯:从范老师讲的百合汤来入手,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要完成生命的变化,有一个还丹理论,九转还丹和七转还丹。


如果涉及到肺,我们通过还丹的变化,我们就把身体调到一个比较平和的状态,这种方法我们主要是用在高度压力、精神非常紧张的人群,或者更年期的阶段。


更年期的阶段脏腑的阴阳出现了一些变化,有的是偏于阳,有的是偏于阴,在这个阶段大多数人的阳炁会随着慢慢耗减,然后带动一个力量再起来。


我们通过百合和地黄把肺和肾的两个力量先带动起来,用滋阴的方式带动金水相生,再去佐木。木旺则金水虚,我们通过肺肾金水的两个力量,把金水先扶起来,然后把木给平掉。就是通过脏腑之间的关系去带动它。


在实际例子中,我们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表现,去调整它的用量,要么百合的量多,要么地黄的量多;或者再去找它炮制的一些特殊性,也可以去加减或导引。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三轮」——用味、体味和化味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祁:侯老师非常深刻的解释了思路和套路的融合和运用。那么我们解释了二路之后,请问范老师「三轮」指的又是什么呢?


范:「三轮」是非常形象地描述《辅行诀》里最关键的三个套路的体系,用味、体味和化味,《黄帝内经》的理解是,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


就像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化一样,我们的身体里面的每个脏腑、器官、组织和细胞,一直在进行新陈代谢,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变化过程。


一个细胞从诞生-吾生-开始化了,从细胞新生到它的变性和死亡,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变化的过程,比如中医里最常见的是四季的变化,四季是一个周期,是一个圆的概念。


它的根源来自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种圆的周期和变化,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序的往前推进,任何一个环节的失序,过犹不及,都会无法完成这种周期的变化。


五个环节,对应于身体脏腑的肝、心、脾、肺、肾。变化的过程从阳和阴两个维度可以完成好。


当用和体这两个维度出现了太过或不及的时候,就会导致整个环节的失序,轮子的圆运动就无法完成。比如北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明显的变化,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是人类主观意识决定的。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祁:那么这和您说的三轮有什么关系呢?


范:三轮,化就相当于链条的中间层,这个中间层里面隐藏着用和体两个维度,「用、体、化」,这三者合起来叫做「三轮」。


它们共同完成环节上五个阶段的次序变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体、化」共同完成,缺一个字都不行,就像老子《道德经》里所讲的「三生万物」。


我个人在正安课堂上给一些不了解《辅行诀》体系的同学们讲到,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相当于人体的神经系统,体可以简单理解为肌肉筋膜系统,那么化呢,就可以理解为是动脉循环系统。


祁:这样的直接对应很形象,那么请问苏老师,您是如何理解所谓的「体、用、化」呢?


苏:我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天、地、人三才。一个是阳的,一个是阴的,一个是阴阳结合的。体为阳为天,用为阴为地,化为人。


三五是一个标准的术数之道,《洛书》中的三五之道,三五为一个圆满。《辅行诀》中「体、用、化」的体系也是用的三五之道。


祁:请问侯老师,从道医的角度,您是如何理解体、用、化呢?


侯:《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恰好是切合到范老师刚才讲到的变化之道。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辅行诀》如何应用于临床


祁:好的,刚才三位老师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解释了对于《辅行诀》的理解,我们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辅行诀》的三个层次:一数、二路和三轮,那么现在请问范老师,如果我们想将《辅行诀》中的某些理论和方子应用于临床的话,究竟具体该如何进行操作呢?


范:简单回顾一下,首先,数是我们处于五的中间状态,才能看清楚什么是太过和不及。


第二个是路,套路的话需要一定的记忆;思路需要理解,它有几套方子,有小补汤、大补汤、小泻汤、大泻汤,《难经》里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虚则补其母,对应用补汤;实则泻其子,对应用泻汤。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内经》的思路系统里最简单的是升、降、出、入四个字,出入对应表里,升降对应肝肺。上叫阳,下叫阴,阴阳结合起来,二者之间力量的平衡,谓之化,阴阳之道路,化是阴阳之间的那种状态,结合起来就像轮子的变化与滚动状态。


三个五行,三个轮子,在一个圆上有五个特征点,这五个特征点都是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它像轮子一样向前滚动,就像地球一刻不能停止运行一样,动态变化,生生不已。


《辅行诀》里还有很多的套路与思路,比如补虚劳汤、建中补脾汤、养生补肝汤、调神补心汤等等,还有与《伤寒论》衔接特别紧密的六神汤。


六神指的是朱雀、玄武、青龙、白虎、阴旦、阳旦,整个体系下来,虽然《辅行诀》只是摘取了《汤液经法》六分之一的部分,但是它代表了《汤液经法》中的核心理论,也可以破解《伤寒论》中的未解之谜,是解读《伤寒论》的一把钥匙。


仲景的方子很多都不是原创,他只是一个传承集大成者,他学习中医的过程是因为有一个基本的平台,比如今天我们都可以看到的《素问》《九卷》《灵枢经》《阴阳大论》和《平脉篇》,还有现在我们唯一看不到的《汤液经法》,

但是有《辅行诀》传世的话,我们与仲景就可以处于同一个平台上。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祁:换句话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张仲景当年是看到了《汤液经法》,才有了流传后世的《伤寒杂病论》。所以通过研究《辅行诀》,我们有可能破解更多中医当中的未解之谜,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现在有请范老师再给我们分享一些《辅行诀》在临床中的应用案例。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小泻肝汤用于实证


范:我举两个案例吧。比如小泻肝汤,我在帮一些朋友或同学调理身体的时候,发现它的效果非常好。简简单单的三味药,芍药(我主要是用炒白芍)、枳实(我用的是炒枳壳),生姜,对应的是肝和脾的部分,所以它叫小泻肝汤。


很多女孩子在月经期前偏头痛、情绪波动、胸胁胀痛。肝虚则恐,实则怒。我常用这个方子做基础方,比如小泻肝汤再配上荆防败毒散、逍遥丸、四物汤、小柴胡汤等等经方进行加减,它对于解决肝实证的效果非常明显。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肝经所过的位置,绕阴器,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它是我们原始的生命力的体现。愤怒经常会让人处于一种野兽的、成魔的、非常不舒服的状态,假如一个人气哄哄地进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愤怒的气场。


另外呢,舌头偏红一点的,症状表现为愤怒、胸胁胀、腹胀、便秘、生殖器周围瘙痒等。我在临床上使用泻肝汤的比例不少于三成,效果非常明显。


泻方对应的是体,比如肝之体藏血,心之体藏脉,脾之体藏营,肺之体藏气,肾之体藏精,这是五脏对应的五体。在《辅行诀》中的体方对应用的是泻汤,而对应功能的用方对应的是补汤。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辅行诀》用于老年痴呆


另外我举一个不太常用的案例,我同学的母亲,八十多岁的女性,在医院被明确诊断为老年痴呆,现代医学叫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简单理解呢,就是两点,第一点就是我问她「能不能记得住昨天谁给你打电话」,第二点是能不能控制住大小便,这两个症状往往容易在老年痴呆症出现。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神的方面,一个是身的方面。


范:是的,我给这个老太太开了补虚劳的方子。她吃到两个礼拜的时候,小便失禁的状态控制住了,可以自主地排小便。当吃到大约一个月的时候,问她昨天有人给你打电话吗?她开始可以记住了。这个老太太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大便也会失禁。


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未必可以逆转,能够控制住不继续发展,就是比较难得的了。而通过《辅行诀》的应用,已经是逆转了病人的病势,收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祁:范老师给分享了临床的干货,假如对《辅行诀》运用得当的话,是可以解决我们临床中的很多问题。既然我们《明医相对论》的宗旨是碰撞思想的火花、打造正安体系的华山论剑。


那么请问侯老师,从道医的角度来考虑,您是如何看待范老师的这位老年痴呆症的病人?临床中您一般是如何处理类似的病例呢?


侯:对于老年痴呆这种病变,我们是有两套思路可走。一个是走神化的路;一个是走精化的路。


精化,就是主骨生髓的思路,脑为髓海,我们的核心是通过对肾气的调整,加上对肝的生长的作用,把它可以送到头上;或者我们通过对膀胱气化的调整,通过炁化还精返脑到头部。


祁:在我看来,老年痴呆不仅是一个身的问题,也是一个神的层次的问题。两位老师对于同一个疾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最终都可以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我们术数同归、百花齐放的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那么请问苏老师,在您的临床中,还有没有运用《辅行诀》的特别案例可以与我们分享?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辅行诀》用于急救


苏:《辅行诀》中有一个特殊的急救方,用于心脏病的急救,类似于当代医学所描述的心梗,用硝石和雄黄治疗心肌梗塞。


心属火,这两味治疗心脏病的「火药」,就类似于我们现在常用的硝酸甘油。治病如打战,《孙子兵法》单单在技术层面上记录了一个火攻,火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


《辅行诀》中记载了这个方子,它对于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其哲学体系里所隐含的内涵是极其深刻的,所以陶弘景被称为国师。


给大家介绍一个我见过的病例,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父亲是跟随贺龙将军进藏的一个侦查科的荆姓科长,当时他遇到过一个被狂犬咬伤而患狂犬病的病人,战争年代缺医少药,没有狂犬病的疫苗,于是他打开一枚子弹,取出里面的火药,给病人吃下去,狂犬病就好了。


祁:请问这个机理如何解释?这个方子也是从硝石和雄黄中来的吗?


苏:狂犬病人的症状是恐水、心智混乱,一定是心阳出了问题。于是他用了火药来助阳,火药的药性具有爆发力,它能够迅速温阳,生出的阳,驱赶了阴,于是产生了良好的医疗效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火神派。


范:刚才苏老师所讲的硝石,在火神派里面是属于矿石类的药物。火神派一共是有两套体系,草木类和矿石类。草木类的比如桂枝、附子、干姜等;矿石类的比如硝石、雄黄、代赭石、滑石等等。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就我的感受来说,草木类的药如果应用得当的话,效果也很好,而且容易驾驭;而矿石类的药物不易驾驭,一旦用好的话疗效非常明显,但如果用错的话就会很危险,非常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


苏:还有一个体系是动物的脏器,五汤里的补虚劳汤有用到动物的脏器,比如对应于人体五脏的鸡肝、猪心、牛肚(牛的胃)、狗肺、狗肾。由于现代很多人养宠物,狗肺和狗肾可以用其它的代替,而对于一些吃素的人也不适用动物药。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道医如何看待中医药材


祁:刚才两位老师探讨了三类药:草木类,矿石类和动物类。现在我们很少用动物类的,主要是用草木类和矿石类的药物。草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驾驭,而矿石的威力很大,但是如果驾驭不当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后果。


那么请问侯老师,从道医学角度,您是如何来驾驭草木类和矿石类的药物呢?


侯:在道家炼丹的思路上,我们有三种丹法。第一种是天元丹法,也叫清净丹法,它是用每个人的神、意、炁,是非物质层面的东西比如思维、思想、意念,还有对炁的导引,用它们相合的方法去炼化自己的身体。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第二种是人元丹法,是通过特殊的采炼方式,达到彼此间能量交换,也可以达到很高的成就。但这种方法从中国的伦理道德上来讲,大家都没有条件去练习。


第三种是地元丹法,

是用五金八石,矿物类药,通过特殊的量化,可以让人神思大定,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够把比较亢奋的东西平抑下去,比如刚才苏老师提到的狂犬病的治疗。


古人认为金石之性相对比较稳定,尤其是对于现代所说的肿瘤的不规范的部分。少量的金石之性也是人体所需要的微量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身体中可以规范细胞的序列和运作。


现代很多的癌症病人或一些特殊的重症病,都会用到金石之性,比如火药、磁石、绿矾、黄金、白银等,都是可以使用的。


密宗里的修法,当修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喝含黄金的水(一种特殊熬制的水),喝了这种水以后,人的思想就不起浪(波澜),非常稳定。


范:古人是相对于植物来讲,因为植物的生长周期很快,而金石沉淀了很多年,相对来说很稳定。

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它代表着更加长久。


苏:从修行的角度讲,金银铜铁锡对应着阴阳五行。金入脾,银属肺,铜属肝,铁属心,锡属肾。


学医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


范:银铜铁锡都只是金作偏旁,唯独金是正气,代表先天之气。


侯:布达拉宫的佛像的涂金,藏医院制作出一些藏药。对于思虑过度、更年期症状亢奋很严重的病人,可以从小剂量开始慢慢治疗,效果比通常的草木之药要好得多。


苏:同样的水,用银壶或银杯盛装,过几秒钟味道很快就发生变化。


范:《辅行诀》里的玉石,现代叫砒霜或砒石,里面含有三氧化二砷,用来治疗白血病的效果很好。


祁:好的, 今天的讨论非常精彩,感谢三位嘉宾,以及所有参与本期活动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