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內部究竟什麼樣?

揭秘|颱風內部究竟什麼樣?

颱風是什麼樣子,

你會給颱風貼上哪些標籤?

多數情況下,回答這個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儲備,

一半會來自颱風過境時帶給我們真實體驗的狂風暴雨,

另一半可能來自氣象衛星從太空發回的“俯拍圖”。

不過,

如果你嚮往成為一位颱風“十級學者”,

那小據就幫您開個“小灶”吧——


颱風的立體圖會是什麼樣子?


不得不承認,這個問題很有迷惑性。

相信不少颱風“初級學者”或多或少都看過氣象專家經常用“一個很深厚的天氣系統

”來形容颱風。

那臺風到底有多深厚?

其垂直厚度和水平尺度相比到底怎樣呢?

颱風有多高?

一般來說,在垂直方向上,通常將颱風分為三個層次——

在對流層低層,空氣呈氣旋式向中心輻合,稱為入流層

在對流層高層,空氣呈反氣旋式流出,稱為外流層

在入流層和外流層之間,稱為中間層,從低層輻合流入的大量暖溼空氣通過這一層向高層輸送。

上述三層加起來稱為颱風的高度,一般為15-20公里

這個高度已經足以衝破對流層頂(平均在13公里高)進而到達平流層,極端情況下個別颱風可以“長到”25-30公里高。

作為對比,颱風的半徑又有多少呢?

若以颱風七級風圈半徑作為颱風半徑的衡量標準,大部分情況下,颱風七級風圈半徑在200-500公里之間。

極端小和極端大的颱風雖然很少,但數據上都很驚人,有的颱風半徑可以小到20-30公里,而巨型颱風半徑可在1000公里左右。

因此,大部分颱風其垂直尺度與水平尺度的比值約為1:50,是一個非常扁平的渦旋。


“單峰駝背”曲線還是“雙峰駝背”曲線?


如果你駕駛一架飛機水平穿越颱風眼,

以時間為橫座標、風速為縱座標,

你能畫出一條“單峰駝背”曲線還是“雙峰駝背”曲線?

要回答這個神似高中數學題的問題,我們得先拿到

颱風的CT圖。

揭秘|颱風內部究竟什麼樣?

一個成熟的颱風,自外而內,其結構分為外圍區、螺旋雲帶、眼牆區和颱風眼。

颱風結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颱風眼,位於颱風渦旋的中心。

曾有一位飛越眼區的飛行員這樣描述這個區域,

“進入眼區後,我向上看,是天空;向下看,是大海”。

這是因為眼區被下沉氣流主導,水汽蒸發,很少有云,非常寧靜。

我們拿著這張CT圖再來為這道題標註一下關鍵點

風眼區內十分寧靜,眼牆處氣流運動激烈,

那穿越颱風眼區的過程就是風速先逐漸增加,眼牆附近風速達到最大,進入眼區後迅速減小,甚至靜風,之後再次增加到最大,最後逐漸減小。

答案就是“雙峰駝背”了。

當然,對於雙眼牆颱風而言,在進入颱風眼區之前,會觀測到兩次風速極大值。

揭秘|颱風內部究竟什麼樣?


揭秘|颱風內部究竟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