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第一中学景璐:历史时空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历史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历史事件众多,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历史知识庞杂细碎,很难掌握,经常出现时空错乱,张冠李戴的情况。反思多年来的历史教学实践,我们更加关注于学生知识掌握了没有?作业的正确率是多少?考试的成绩怎么样?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更多关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关心学生的成人与成才。

铜川市第一中学景璐:历史时空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作者:铜川市第一中学历史教师景璐

作为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我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时,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历史是一定时间内某个地点发生过的事,所以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历史时空观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的时空观念淡薄。那么,到底什么是历史时空观呢?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时某地发生了某事,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也就是空间思维和时序思维,空间并不仅仅是某事件发生的地点,还包括同一时间范围内不同地区发生的事件,同时时间也并不只是指某件事发生的具体时间,还应包括不同时间同一地区发生的事件。教师应该把历史时空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对历史时空观的应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把历史时空观的培养渗透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历史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现在高中历史教科书采用模块加专题形式编写的,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割裂开来,分别放到三本书中分三个学期学习,这不利于学生时空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在学习必修一政治史时,对同一类知识要求学生时空的方法归纳,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学完第一单元后,要求学生从秦到清,按照时间顺序,把如何加强中央的权利、如何强化君权做个时间轴;在学习必修二经济史时,可引导学生适当联系必修一政治史的同一时期的知识,如再讲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原因时,给学生创设情境,投影必修一学习的相关知识: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及这种侵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使学生明白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必修三思想史时,告诉学生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反映的是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那么学习思想文化史就要把当时特定的时空中去审视,比如学习《百家争鸣》这一课时,必须放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大动荡的历史时空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不仅对同一时期知识的整合,还应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知识进行联系,在学到《蔚蓝色的希腊》的海洋文明时,肯定要和中国的大河文明进行对比,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逐渐地自觉的去应用历史时空观分析问题。

把历史时空观培养应用到习题、试题讲评中。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强调学习历史要注意时空观,但是每次作业、每次考试,总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由于没有关注时空而出错。在2019-201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有一道题学生的错误率很高。

【例题】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对台政策通过了三次战略上的调整: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20世纪七十年代末,21世纪。期中第二次调整主要体现在( )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人大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C.大陆放弃以武力统一台湾的方案

D.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第三次合作

【解析】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选了A,而事实上这个题,只要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时空知识: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应该是很简单的,老师以为是个送分题,没想到学生会答得那么差。反省平常的课堂教学,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按照时空的发展梳理史实,并跟踪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更有助于学生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历史教学工作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它时刻提醒我们,在指导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对历史史实、事件等基本知识的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的价值观和认识,使学生不仅能把历史核心素养的观念应用到学习和做题中,还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用这种能力去认识外部世界。而这种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延伸阅读:

特级教师王金全给高考生的建议:从时空视角透视历史发展的脉络

编辑:关中小伙

铜川市第一中学景璐:历史时空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