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為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普及,深化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瞭解和認知。小編將積極傳播全國非遺相關知識,並製作專門介紹非遺項目或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專題內容,在“非遺課堂”專題推出。


讓廣大網民朋友可以通過這個專題,進一步瞭解和學習中國各地的文化瑰寶,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期,我們將走進四川省夾江縣國家級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竹紙製作技藝,來學習和了解竹紙製作技藝。希望網民朋友們通過觀看本篇文章,能對製作竹紙技藝多一點關注。


竹紙製作技藝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是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技術,已經傳承了兩千餘年。蔡倫發明造紙術時,使用樹皮、廢麻為原材料;在經歷了百餘年的發展之後,從晉代開始,竹開始被作為一種新的造紙原料使用,中國的造紙術史也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夾江竹紙


四川夾江的環境適合竹類生長,當地在唐代即開始以“竹料手工造紙”。因此,自唐代以來,夾江即享有“蜀紙之鄉”的美稱,所產手工紙素以質量佳、品種多、技術精、規模大、歷史悠久而載譽巴蜀,名揚海外。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夾江


在清代康熙年間,夾江手工紙便成為上貢朝廷的貢紙。乾隆年間,夾江紙更成為上貢朝廷的考場專用文紙捲紙。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夾江竹紙


竹紙特點以嫩竹為主料生產的夾江手工書畫紙具有潔白柔軟、浸潤保墨、纖維細膩、綿韌平整等特點,被人們贊之曰“淡畫不灰、淡潑濃、濃潑淡、詩有煙霞氣,書兼龍虎姿”。與安徽 宣紙齊名,曾被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贊之為“國之二寶”。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夾江竹紙


製作工藝

從古至今,夾江竹紙製作保持著完整的傳統工藝,它以手工舀紙術製作,從選料到成紙共有15個環節、72道工序,生產流程完全與明代《天工開物》所載的工序相合,用料講究,生產工藝複雜。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竹紙製作技藝


夾江竹紙製作技藝傳統手工造紙有幾句話歸納:砍其麻、去其青、醬其灰、煮以火、洗以水、抄以簾,刷以碧,每年到端午的前10天,農戶為了生產各種紙,就要請人上山砍竹麻,包括託竹麻、捆竹麻、運竹麻等過程。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運竹


浸泡脫青:就是把竹麻放在石窖裡,用石頭紮起來,然後用石灰水浸泡脫青兩個星期,竹麻就脫青了。


捶竹麻:包括開窖把竹麻分類,捶破洗淨。


醬竹麻:把洗淨的竹麻一層一層的放在石窖裡,用石灰一層一層的篩在竹麻上醬好後加水浸泡在7—10天,石灰髮酵後上漿蒸煮。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錘節下坑,用白灰渣


煮竹麻:把醬好的竹麻從窖坑裡搬到簧鍋裡把它紮好,用鍋橋搭在兩邊的枕頭上下,形成了1尺至1.3尺的空間,然後把竹麻放在鍋橋上面,直到把簧鍋裝滿,甚至超出幾尺都可以。裝好後開始第一次蒸煮,5—7天,竹麻煮熟後,打竹麻就是在簧鍋上開始大型操作,還要唱竹麻號子。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磺鍋蒸煮。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錘節,使竹中纖維分解更細


洗料子:把石灰洗淨,反覆清洗6-7次,還要抖料子,就是抖去料底的石灰子,然後通過第二次蒸煮。


二次蒸煮:包括裝簧,把洗淨的料子搬到簧鍋裡一層一層裝好、裝緊,然後放在灰池裡用水衝化,其水一層一層的浸下去把料子上的汙水去掉,鹼水把料子浸泡,以後開始燒鍋蒸煮4-5天,煮熟後把料子從鍋裡挖出來。


潑料子:就是用水把料子上的汙水去淨,通過7-8次的透簧去汙。


摳料子:用水發酵,通過半個月以上的時間料子腐爛。


攪料打堆:就是把發酵過的料子搫成堆子,就成了造紙熟原料。


石臼搗料:把打堆的料子放入盤子中,擇去老皮雜質,然後放入石臼窩裡用腳踩動,通過反覆直至搗細為止。


淘洗、漂白:把搗細的料子搬到淘兜裡用水沖洗多次直至洗淨為止,用漂白粉放入料子內翻勻,通過一天一夜時間料子才能夠達到要求。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清洗竹漿


打漿:把氯液放進缸內漂白紙漿,淘淨後放入紙槽裡,兩人用竹棍在槽裡用力來回翻動直至紙漿搗到沒有漿團為止。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清漂後製成紙漿下槽


抄紙:抄紙師傅用竹簾和川子,在紙槽一張一張地撈起來,加上滑液紙張才能分開。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撈紙成紙


刷紙:刷紙師傅把榨乾的紙一張一張地鉗起來,10張1吊刷在牆壁上,通過4-5天自然晾乾後撤下曬乾,經撕開、刀割之後一張完美的竹紙就可以出售啦。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紙張分離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火牆焙乾


非遺課堂——竹紙製作技藝

▲修切成品紙


通過竹紙這一傳遞千年的載體,讓更多人瞭解、領會竹紙及竹紙背後的故事,將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END-


編輯:肖曉 排版:張小糖 審核:鄒深

信息來源:中文百科、搜狗百科

圖片來源:文明島(圖1)、四川文旅廳(圖3)、至善書法(圖2、封面)、手作創生(圖6、7、8、9、11、12、13、14、15)、嘉祥研學旅行(圖4、5)、好手藝(圖10)(特此感謝圖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